我國污泥處理行業市場目前還相對分散,從事污泥處理處置的企業數量雖已達數百家,但尚未出現業界公認的龍頭企業。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污泥行業的市場格局將在未來5年發生實質性變化,市場集中度上升,領軍企業也即將顯露。
百億污泥市場鮮有問津 成本因素依然為制約關鍵
近年來,隨著城鎮污水處理率不斷提升,污泥處理處置市場也在逐漸升溫。對此,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曾做出預測,隨著污水處理量增加和污泥處理標準加嚴,2015-2020年6年間,我國污泥處置基礎設施建設的市場規模約800億元。
巨大的市場需求,讓不少專家、企業判斷,污泥處理處置將成為下一片“藍海”。然而,事實可能并非如此樂觀,近年來也曾出現一些污泥項目遭受無人問津的尷尬局面。
成本依然是制約污泥有效處置的關鍵
目前將污泥處理處置費用納入污水處理費用的地區較少;解決污泥處理處置設施不足的問題,需要更多資金支持
去年8月,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對北京城市排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進行約談的消息曝出后,業界發現,原來北京的污泥無害化處置率也并不樂觀。業內人士認為,“十二五”時期,我國污泥處理處置并沒有規劃要求的那么理想。
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在業內人士看來,污泥處理處置成本對市場的影響較大。
根據相關調查研究,國內污泥處理處置全成本在150元/噸~500元/噸之間,平均成本為270元/噸,折合到污水處理費中約合0.2元/噸(按每萬噸水產生7噸含水率80%的污泥計算)。
“與國外情況相比,我國的污泥處理處置成本并不高。目前,污泥處理處置費在污水處理費中的比例較低,成為制約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的一大難題。”E20研究院院長助理肖瓊認為。
盡管國家政策一再強調,污泥處理處置費用應該被納入污水處理費。但據調研顯示,目前將污泥處理處置費用納入污水處理費用的地區僅有北京市、江蘇省太湖地區及常州市、廣州市等少部分地區。其中,江蘇地區污泥處理處置費相對較高,折合到污水處理費中約合0.2元/噸,在污水處理費中占比僅為15%左右;而廣州市則為0.04元/噸。
面對如此收費現狀,很多污泥項目只能感嘆“囊中羞澀”。比如,福建廈門污泥項目就是由于處理泥餅的服務限價過低,而導致流標。據了解,項目最高限價僅為人民幣110元/噸。“這個價格根本難以實現污泥處置的安全、無害化。”業內人士認為。
據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排水專業委員會主任、原北京城市排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楊向平估算,解決污泥處理處置設施不足的問題,全國大約需要500億元資金,其中應由國家拿出250億元。“相對于污水處理動輒千億元的投入,250億元并不多。”
處置產業上下游并不暢通
單純的生產污泥有機肥沒有出路。需盡快完善技術標準,制定資金等相關政策,打通污泥處理處置全產業鏈
當然,“錢”只是污泥處理處置中面臨的問題之一。污泥的最終去向是另一重要難題。
每天產生的污泥最終去向哪里?主要有填埋、焚燒和農業利用等方向。“填埋比亂扔好,但是需找到場地;焚燒比填埋好,但是需治理好煙氣;農用比焚燒好,但是需嚴格管理。”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王洪臣指出。
“污泥的農業利用,在嚴格處理的基礎上,通過科學評價、跟蹤、監管,可以實現資源利用、控制風險,興利趨弊,是污泥處理處置的高級途徑。”王洪臣表示。
實踐中,污泥的農業利用這條路走得并不順暢。污泥入土,會涉及到農業部門和林業部門,農業部的一位相關負責人曾表示:“沒有明文反對污泥農用,但農業部門卻不掌握污泥農用產品哪些是合格的,哪些是不合格的。可食品安全責任卻在農業部身上,這就很難辦了。”
對此,專家認為,我國的污泥預處理(濃縮和脫水等)、處理(厭氧、好氧處理等)、處置(填埋、焚燒和農業利用等)產業鏈條還需進一步打通。
“污泥處理,終端為王。目前,誰占領終端,誰就占領市場。”污泥處理處置的最后環節是處置環節,也就是為污泥找到出路。在處理污水、前期處理污泥時,必須考慮后續的產業鏈,以及終端用戶。這是目前大部分公司所欠缺的。
比如,采用高干脫水技術對污泥進行處理時,必須事先考慮脫水之后污泥的出路——制磚、路基、填埋、水泥原料或者農用。用戶對象不同,對污泥的品質要求也不同。
污泥堆肥也是如此。目前我國基本上已經解決污泥堆肥的技術問題,能夠達到工程大型化、設備國產化、控制智能化和污泥高效穩定化的技術水平。
在政策方面,國家技術政策對污泥土地利用也是利好的。但是,土地污泥堆肥產品的全成本還是比較高,一般情況下購置成本高于化肥。所以,不考慮、不打通全產業鏈,單純的生產污泥有機肥是沒有出路的。
在歷屆上海水業熱點論壇上,曾有很多專家和企業代表也呼吁相關部門盡快完善技術標準,制定資金等相關政策,打通污泥處理處置全產業鏈,使污泥處理真正進行到“底”。
政策推動市場不斷完善
明確將污泥處理提到與污水處理同等重要位置,還需要相關細分行業合力推進
盡管還有很多讓人頭疼的問題,但總的來說,目前我國污泥處理處置市場正在不斷完善。“欣慰地是,我們已經從近來的政策中看到了政府的決心。有了政策支持,環保企業需要抓住機遇,取得突破。”業內人士表示,《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水十條》)將污泥處理提到了與污水處理同等重要的位置,成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礎和首要任務。
《水十條》提出,要進一步推進城市污泥處理處置,現有污泥處理處置設施應于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達標改造,地級及以上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應于2020年底前達到90%以上。
今年年初,環境保護部和住建部聯合發布《關于加強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污泥處理處置減排核查核算工作的通知(環保總量函【2016】391號)》,將污泥妥善處理處置納入污水總量減排考核,并明確了具體的計算方式及相對嚴格的懲罰措施。
但是,“污泥處理僅依靠污水處理廠無法解決,還需要各相關細分行業合力進行。”行業專家表示。
目前,我國污泥處理行業市場還相對分散。從事污泥處理處置的企業數量雖已達數百家,但尚未出現業界公認的龍頭企業。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污泥行業的市場格局將在未來5年發生實質性變化,市場集中度上升,領軍企業也即將顯露。
原標題:污泥處理處置需進行到“底”(來源: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