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研發投入過高,會一定程度上影響當期利潤;若投入過低,從中長期來看,又會影響到企業創新活力、科研能力及接單能力,關系到企業發展的可持續性。
畢竟對環保行業這類科技含量高的行業來說,誰擁有了技術誰就擁有未來。為此,界面新聞研究部環保行業研究第五篇,將上市公司的研發費用拿出來曬曬。
本次環保行業的研究中,從研發費用、費用占比、科研人數等方面統計了此次研究標的78家環保行業上市公司的情況。看看究竟哪些環保企業在科研上最舍得投入。
以Wind數據為基礎,界面新聞統計發現環保行業在研發投入方面存在以下幾點現象。
第一,較A股全行業來說,環保行業在研發上的投入已屬不錯,遠超全行業平均水平,但仍有提升空間。
第二,較2015年全年相比,環保行業在2016年上半年的投入有所縮水,具體體現在研發營收占比及研發費用增速上。
第三,環保設備制造企業研發投入占比普遍較高,環保監測類偏高;環保工程類企業研發投入占比偏低,尤其是水處理行業。
第四,有5家環保企業一年半研發投入不及1000萬元,有15家企業2015年研發費用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不足2%。
據界面新聞統計,剔除10家2016年中報未披露研發費用的公司,剩余的68家公司2016年上半年研發總投入達16.88億元,較2015年上半年的14.76億元同比增長14.33%;占企業營業總收入比例2.73%;占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比例25.01%。
研發費用同比增速貌似良好,但與2015年研發費用的同比增速、營收占比相比,則明顯出現下滑。2015年這些公司全年研發總投入37.21億元,同比增速高達24.33%;研發費用在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占比分別3.14%和27.15%。
由此可見,迫于上半年環保行業整體增收不利的形勢,企業在研發費用上的投入也大幅縮水。研發費用增速直接下降了10個百分點,占營收比例也從3.14%降至2.73%。
有行業人士認為,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達到5%才具有競爭力,因此,環保板塊上市公司研發投入的力度仍有待提高。
不過,與A股全部上市公司相比,環保板塊在研發上的投入已屬優秀。據界面新聞統計,A股市場2015年及2016年上半年研發費用占營收比例分別只有1.31%和1.06%,占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分別為15.53%和11.26%。
從具體企業來看,2015年全年研發費用超過1億元的環保公司有12家,排名前三的分別為龍凈環保、東方園林、凱迪生態。2016年上半年研發費用超過1億元的環保公司有3家,超過5000萬元的有10家,排名居首的同樣是龍凈環保,其后為啟迪桑德和格林美。
若算上這一年半之和,排名前三的分別為龍凈環保、啟迪桑德和東方園林,研發費用分別為4.11億元、3.07億元和2.84億元。
與絕對值相比,研發費用支出占營業收入的比例更能說明問題。以2015年研發投入占比排序來看,占據前位的,多為環保專業設備制造企業。前三位分別是凱美特氣、天瑞儀器、理工環科,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例均超過10%,排名第四的龍源技術同樣研發費用超10%。
有業內人士指出,對于環境監測、檢測等設備制造的業務來說,對于技術和數據的要求比其他領域更為嚴格,門檻更高。
研發費用投入不足的環保企業也有不少,有15家企業2015年研發費用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不足2%。其中,有5家上市公司2015年至2016年上半年研發費用合計投入不超過1000萬元,這5家公司投入占比也是極低。
水處理企業武漢控股這一年半來僅有77.17萬元研發支出,2015年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例僅有0.05%。公司2011年以來業績也一直增長疲軟,2015年營業收入、凈利潤增速僅有1.74%和3.48%,2016年上半年便開始營收凈利雙雙下降。
從研發人員數量來看,有三分之二的環保企業研發人員超過100人,其中有15家企業研發人員超過300人,龍凈環保在這一項目以唯一一家超過千人的人數再度奪魁。研發人員占比最高的是理工環科,公司一半以上是研發人員。
在界面新聞研究的環保標的中,較為優秀的企業包括龍凈環保、理工環科、東方園林、啟迪桑德、聚光科技等。
龍凈環保:研發人員上千人
龍凈環保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研發費用雙雙居首,分別達2.91億元和1.20億元。研發人員1126人,是環保行業唯一一家上千人的公司。
這家公司是中國環境保護除塵行業的首家上市公司。在環保行業建立了“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地方工程聯合研究中心”、“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等技術創新平臺,近年先后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攻關項目62項,主持、參與制修訂國家和行業標準92項,獲授權專利463項,獲國家重點新產品認定19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45項,綜合實力居全國同行之首。
在研發支持之下,公司近年營業收入和業績也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
理工環科:過半員工是技術研發人員
理工環科公司2015年介入水質監測設備行業,業績也得到大幅提升。公司去年凈利潤翻番,2016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91%,實現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增長846%。
在2015年8月,收購北京尚洋100%股權,在水質監測方面形成優勢。根據業績承諾,北京尚洋2016、2017年分別貢獻凈利潤不低于4680萬元和6000萬元,該業務凈利潤同比增速預計為50%。
在1300余名員工中,理工環科有一半是技術科研人員。2015年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公司擁有發明專利10項,實用新型專利57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108項。
東方園林:連續3年研發年投入超2億元
自2013年以來,東方園林每年在研發上的投入都超過2億元,2010年以前僅有1000萬元左右。
在研發投入之下,公司自主知識產權數量大幅增加,共申請專利28項,其中發明專利16項,實用新型專利12項。累計取得專利88項,其中發明專利23項,實用新型專利64項,外觀設計1項;累計取得植物新品種權18項。
不過盡管金額較大,但與營收相比,東方園林研發投入占比仍然有待提升。
啟迪桑德:研發費用與業績齊升
與2011年前不足1000萬元的研發費用相比,近幾年,啟迪桑德每年研發投入都在以超過50%的速度遞增。去年投入近2億元,今年上半年已投入1.14億元,預計全年投入仍將上升。公司近幾年規模及業績也保持著兩位數的穩定增長。
啟迪桑德有近百項專利,在160余項大型環保工程中積累了技術經驗。同時,公司構建了自有技術體系,以確保在面對固廢處置領域不同的項目需求,并提供全套系統環境解決方案。不過,與營收相比,啟迪桑德研發投入占比也有提升空間。
聚光科技:去年研發費用同比增近五成
聚光科技從事環境監測儀器儀表制造,在研發方面較為重視。2015年公司采用分布式研發與總部集中研發的模式,集中研發資金,各事業部與子公司加大重點項目的研發投入,公司總部重點布局重要方向研發,全年投入研發資金1.70億元,同比上升48.31%,占公司營業收入的9.28%。
聚光科技還表示,時刻關注行業發展動向,不斷追蹤和吸收國內外的新技術,加強與科研院所、高校、研究機構等的技術合作,積極做好新產品的研發和技術儲備工作,進一步豐富公司產品類型。截至2016年6月30日,公司及子公司已取得專利291項,其中發明專利141項,實用新型專利147項,外觀設計3項。正在申請專利共138項,其中發明專利103項,實用新型專利35項。已取得計算機軟件著作權219項。不過公司上半年業績增長有所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