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設報:“十三五”時期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綱要連連看(行業監管篇)
發布時間:2016-09-21
住建部近日發布的《2016-2020年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綱要》中,對利用信息化技術提升建筑市場和工程建設監管水平提出了具體要求,一起來學習。
建筑市場管理強化信息共享
●深化行業誠信管理信息化。
研究建立基于互聯網的建筑企業、從業人員基本信息及誠信信息的共享模式與方法。完善行業誠信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企業、從業人員誠信信息和項目信息的集成化信息服務。
●加強電子招投標的應用。
應用大數據技術識別圍標、串標等不規范行為,保障招投標過程的公正、公平。
●推進信息技術在勞務實名制管理中應用。
應用物聯網、大數據和基于位置的服務(LBS)等技術建立全國建筑工人信息管理平臺,并與誠信管理信息系統進行對接,實現深層次的勞務人員信息共享。推進人臉識別、指紋識別、虹膜識別等技術在工程現場勞務人員管理中的應用,與工程現場勞務人員安全、職業健康、培訓等信息聯動。
推進數字化交付、工程監管信息化
●建立完善數字化成果交付體系。
建立設計成果數字化交付、審查及存檔系統,推進基于二維圖的、探索基于BIM的數字化成果交付、審查和存檔管理。開展白圖代藍圖和數字化審圖試點、示范工作。完善工程竣工備案管理信息系統,探索基于BIM的工程竣工備案模式。
●加強信息技術在工程質量安全管理中的應用。
構建基于BIM、大數據、智能化、移動通訊、云計算等技術的工程質量、安全監管模式與機制。建立完善工程項目質量監管信息系統,對工程實體質量和工程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和質量檢測單位的質量行為監管信息進行采集,實現工程竣工驗收備案、建筑工程五方責任主體項目負責人等信息共享,保障數據可追溯,提高工程質量監管水平。建立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監管信息系統,對工程現場人員、機械設備、臨時設施等安全信息進行采集和匯總分析,實現施工企業、人員、項目等安全監管信息互聯共享,提高施工安全監管水平。
●推進信息技術在工程現場環境、能耗監測和建筑垃圾管理中的應用。
研究探索基于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環境、能耗監測模式,探索建立環境、能耗分析的動態監控系統,實現對工程現場空氣、粉塵、用水、用電等的實時監測。建立建筑垃圾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實現項目建筑垃圾的申報、識別、計量、跟蹤、結算等數據的實時監控,提升綠色建造水平。
加快綜合管廊等重點工程信息
大力推進BIM、GIS等技術在綜合管廊建設中的應用,建立綜合管廊集成管理信息系統,逐步形成智能化城市綜合管廊運營服務能力。在海綿城市建設中積極應用BIM、虛擬現實等技術開展規劃、設計,探索基于云計算、大數據等的運營管理,并示范應用。加快BIM技術在城市軌道交通工程設計、施工中的應用,推動各參建方共享多維建筑信息模型進行工程管理。在“一帶一路”重點工程中應用BIM進行建設,探索云計算、大數據、GIS等技術的應用。
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
加強信息技術在裝配式建筑中的應用,推進基于BIM的建筑工程設計、生產、運輸、裝配及全生命期管理,促進工業化建造。建立基于BIM、物聯網等技術的云服務平臺,實現產業鏈各參與方之間在各階段、各環節的協同工作。
提升行業信息共享與服務
研究建立工程建設信息公開系統,為行業和公眾提供地質勘察、環境及能耗監測等信息服務,提高行業公共信息利用水平。建立完善工程項目數字化檔案管理信息系統,轉變檔案管理服務模式,推進可公開的檔案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