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帶一路”政策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啟了海外掘金之路。據普華永道1月12日在香港發布的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并購市場的交易金額與數量再創新高。其中,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投資金額按年大漲2.46倍至2210億美元(約1.5萬億人民幣)。
近年來,發展勢頭愈發強勁的環保企業也成為海外掘金的重要力量之一。2016年以來,我國環保領域中海外并購和合作的案例突顯高頻度、高額度、高關注度、高參與度等特點,較之以往再創新高。
環保企業的海外并購,基本是通過參股海外企業、控股海外企業、以自有資金在海外設立全資子公司等方式。或者以獲取技術為目的,或者以實現或參與海外運營為目的。據中國水網不完全統計,自2016年1月到今年2月8日,環保企業參與的海外并購與合作近30起,涉及金額近270億(不包括未公開收購金額的案例),較去年同期多出70多億。

以上為中國水網根據公開發布信息統計的2016年1月到2017年2月8日期間,我國環保企業的海外并購案例一覽表,根據統計結果,我們可以總結一下幾點海外并購邏輯。
發達國家依然是我國環保企業的并購主戰場
2015年以來,我國環保企業的海外布局趨勢愈加明顯。據中國水網的統計結果來看,2016年以來,環保企業的海外并購力度更大。但海外布局的主戰場依然在歐洲國家,統計結果顯示,2016年以來,我國環保企業在歐洲國家的海外并購案例占到總數的63%,在美洲的海外并購案例占到32%(較去年有所提升),在亞洲占5%。

中國環保企業選擇的海外并購標的多在發達國家,其中,以德國和美國最為頻繁,涉及美國企業的案例有6起,涉及德國企業的并購案有5起。
之所以發達國家會成為我國環保企業海外布局的首選。首先,是因為發達國家相對法規制度比較完善、健全,財務回報高而穩定,大大降低了項目的風險指數。其次,發達國家環保市場發展較早,相對有更豐富的技術和項目經驗,這也是我國環保企業扎堆發達國家的重要原因之一。再有,發達國家環境治理水平已經走在前沿,環保市場基本飽和,急需找到新的市場突破口,通過合作打入新市場,成為發達國家環保產業的優選渠道。這也是并購案例順利達成的重要促進因素。
技術、品牌是海外并購的主要誘惑
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認為,國企投資類公司海外并購尋求的是資本運營類項目,一般屬于E20環境產業地圖中的AB方陣。像北控、首創等投資運營類企業,通過購買國外投資運營公司,引進和借鑒先進的運營、管理技術,同時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品牌能力得到提升。去年北控14.38億歐元正式并購德國最大垃圾發電公司EEW,就是這類并購案例的代表,也創下了中國企業在德國最大并購項目紀錄。
相對的,更多企業是從國外直接并購企業獲得技術,民企上市公司更偏好技術類公司,如天翔環境擬以2.05億歐元收購德國貝爾芬格水處理技術有限公司100%的股權。根據統計結果總體來看,2016年以來,中國環保企業的海外并購,90%以上以吸納國際領先技術和品牌為目的。中聯重科就曾表示,在國際上還是有很多成熟、有效的技術,中聯重科想通過收購,把先進的技術引入中國,讓我們中國的產業發展得更好。而去年中聯重科也多次發力海外市場,吸納海外優秀技術。如,中聯重科聯合曼達林基金收購LADURNER公司75%的股權,以及對Terex收購事宜的推進等等。巴安水務近幾年,也多次布局海外市場,去年,巴安水務擬以0.1 歐元/股的價格受讓ItN 64.42%的股本,也是出于技術引進的考慮,巴安水務認為,ItN 公司先進的平板膜處理技術將為巴安水務獲取大型污水處理廠、供水廠以及海水淡化廠提供技術支持和保障。E20環境產業地圖中CD方陣企業的國際并購,一般主要以購買海外技術為主。
我國環保技術研發弱,和美、日、德相比差距大,而大多環保企業通過國際化戰略布局、并購等手段,通過外延式發展,很快掌握國際先進技術,對市場快速發展具有很好的推進作用。
但對于技術引進型并購,薛濤建議,國內企業最好從發達國家環保公司的某一個細分領域切入,補全明顯的短板,這比收購整個環保公司更好。
中小企業加入海外并購大軍
我國環保企業海外并購中,首創、北控等資本雄厚的國有企業的并購規模則相對較大,成為海外并購大軍中的主角。而民營企業的海外并購一般動作頻繁,但規模不大。如天翔環境從2015年起海外并購動作就愈加頻繁,2016年也是連續出擊,拿下兩起海外并購案。
而2016年更值得一提的是,新三板企業綠創聲學去年年初,完成并購噪聲控制領域的全球市場領導者IAC,是我國首例噪聲領域海外并購案。2015年12月在新三板掛牌上市,上市不到三個月,綠創聲學就完成國內首次新三板環保企業海外并購案。對我國新三版環保企業的海外并購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政策紅利拉動海外并購
政策的拉動對環保企業走出去,具有直接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在“一帶一路”的政策背景下,很多企業響應號召,紛紛加入海外掘金大軍中。蘇交科收購西班牙Eptisa公司,正是出于集團對中國政府“一帶一路”方針政策的方向性解讀及加強集團公司國際化發展戰略實施的考慮。2016年,光大國際執行董事兼副主席劉珺在媒體見面會上曾表示,2016年開始,光大國際全面啟動自身的國際化,并投入到“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中。去年光大國際以9億元收購波蘭固廢處理公司,不斷完善國際化布局。
近年來,政府對環保行業的關注,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資本青睞。環保企業的海外掘金,在成為環保市場重要發展趨勢的同時,也受到了更多資本的關注和支持。如中節能華禹并購基金收購西班牙ACS旗下的Urbaser公司,推動了中國天楹海外收購的落地。而以中國重慶財信企業集團有限公司為首的投資者財團則直接收購了美國芝加哥證券交易所,收購完成后,重慶企業特別是中小型優秀企業多了一條海外上市融資的路徑。
另外,因“土十條”政策紅利,去年針對土壤領域的并購案例也明顯增多。較有代表性的是永清環保收購美國IST公司,成為土壤修復領域第一宗海外并購案,并開拓了永清土壤修復藥劑市場。對此,有分析認為,細分領域在海外并購中可能會越來越熱
據財新網報道,普華永道企業融資部中國區主管合伙人黃耀和認為,中國對于海外并購方面的新規定政策、外匯出境審批時間延長,以及人民幣匯率降低等因素會對海外并購活動造成不利影響。但新能源與環保等戰略性領域的并購活動將受政府鼓勵。未來中國環保企業的海外并購之風預計還會更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