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嘉賓 | 夏青:未來,水和固廢領域將爆發革命性創新技術
恩維說
歡迎來到恩維【X嘉賓】
在這里
你將聽到來自環境產業領軍人物與跨界創新力量的態度和觀點
本期嘉賓
夏青,中國環境科學院研究院原副院長兼總工程師,中國流域水質規劃、水環境功能區劃、水質標準、排污許可證、污染物總量控制等領域的開拓者,主持編制淮河、太湖、南水北調中線、東線治污規劃和渤海環境保護總體規劃。現為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環保部環評咨詢專家組成員,國家生物基材料(TC380)標委會主任,中國綠色發展協會創新中心運營總監。
嘉賓素描
(圖為小N和夏青教授的合影,右為夏青教授)
夏青教授絕對算得上是環境產業中德高望重的重量級人物。與很多“泰斗級”人物不同的是,身處傳統行業的夏老思想非常先進,他喜歡和產業中的“年輕人”一起創新,對環境創新技術特別關注,贊成用創新的方法促進產業變革。他風趣幽默,睿智鋒利,敢想敢言,所以本期,我們邀請到夏青教授來分享他對環境產業的一些觀點。
(以下內容為采訪錄音概要整理,更多精彩內容可點擊音頻獲取)
01 // 不能變廢為寶的環保產業沒有前途
綠色時代對環境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過去我們談環境技術就是談削減污染物,只要能削減污染物,能掙到運行費,就算是不錯的環保企業。而現在是綠色發展時代,國家發展需要綠色、低碳、循環,如果還堅持過去削減污染物的概念,不考慮綠色指標、低碳指標,特別是循環,不能出再生產品,不能變廢為寶,環保就沒有前途。環保需要效益,不能僅靠掙運行費,更重要的是要掙變廢為寶的費用,這個是方向。綠色發展的新時代,必須要有適應時代環保的各種新技術。
02 // 環境企業的創新既要“有心”,又要“有緣”
對環境企業來說,需要做好兩點:一是潛心鉆研技術,準備“一招鮮吃遍天”;二是要找準社會發展的起點,找準與企業一起發展的伙伴。創新技術不能僅靠個人,要靠集體、靠資本、靠市場,不然一頭只鉆進去技術中,“一招鮮”也發展不起來。
環境企業創新需要實現兩步走:第一步創造“一招鮮”的技術,這就是“有心”;第二步是找到合適的合伙人,一起來經營這項技術,這就是“有緣”。
03// 未來環境產業在水和固廢領域將會爆發革命性創新技術
我認為,創新技術首先會出現在水行業。目前我國已經完成了一億六千萬噸的污水處理廠,需要提標改造形成新生水廠、再生水廠,而且錢不能增加,甚至還要減少,在這種情況下,就得依靠新技術。現在各地都在提標改造,但一提就是一級A,一級B,其實都不是我們正確的執行標準。污水處理廠如果真正要補給地表水河流,需要從溶解氧、BOD、COD、總氮總磷、氨氮全方位控制,而不僅僅是用膜控制SS降低、COD降低。
第二大行業是固廢,所有的垃圾處理、填滿、焚燒、餐廚、作肥等等都面臨著環保3.0“變廢為寶”的需求,能實現這個需求靠的也將是新技術。
雖然目前大氣(領域)比較活躍,但是相比水行業和固廢行業,短期應該不會出現革命性新技術。雖然大氣(領域)我們現在有了比較好的技術,但是運用推廣都會很慢。
04// 革命性的創新技術短期內不會影響環境產業格局
革命性的創新技術會影響產業格局嗎?我認為一時不會產生多大影響。因為有錢的企業已經先行一步,他們近期不大關心新技術,會買一些技術,但是目前他們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資本上。近期會產生一批中小企業的聯合體,由小到大逐步地發展,但是不會一下左右市場,他們的發展還需要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