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陳海燕 惠陽城區生活污水處理廠已經滿負荷運轉,在用水高峰期污水會從污水池溢出,為此,城區第一污水處理廠正在改造升級,二期項目將于明年完成并投入使用,解決生活污水處理問題。8日,在市人大代表活動日上,代表們就惠陽城區和鄉鎮的污水處理廠存在相關問題提出了建議。
現狀:每鎮皆有處理廠,經營狀況迥異
在8日的市人大代表活動日會議上,根據惠陽區環保局代表介紹,目前,惠陽區全區共有污水處理廠12座,其中工業重鎮新圩有4座,基本上已達到每鎮一座污水處理廠。不過,由于各個鎮街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原因,污水處理的運營也存在很大的差別。
在淡水和秋長,目前有城區第一和第二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分別是7萬噸和6萬噸,但是,隨著淡水和秋長經濟的發展,房地產的升溫,人口激增,城區的生活污水量也急速增加,于是,城區第一、第二污水處理廠也越來越無法滿足目前城市發展的需求。然而另一方面,永湖、良井和平潭,因人口較少,經濟發展相對較為落后,污水處理廠收集的污水太少,遠遠無法達到正常運營的標準。例如,良井、平潭兩鎮的污水處理廠日處理生活污水可達1萬噸,但實際收集到的污水只有不到2000噸。
展望:城區二期明年有望投入使用
惠陽區環保局代表稱,為了緩解城區污水日益增多的壓力,城區第一污水處理廠第二期工程已經于2015年動工,預計明年完工并投入使用。二期啟動之后,每日將處理污水量達到8萬噸。屆時,城區的生活污水問題將大大地緩解。
惠陽區國土局代表稱,對于全區污水處理廠,尤其是城區污水處理廠的用地問題,正在積極配合,并給予充分的支持。另外,惠陽區政府代表也表示,政府將投入財力加快城區第一污水處理廠的改造升級工程建設,同時,進一步完善各個污水處理廠的管網建設。
建議:因地制宜,充分發揮處理廠的功能
惠陽區環保局代表介紹,目前,污水處理廠營業遇到的兩大問題,第一是資金問題,因為缺乏資金投入,很多污水處理廠的管網建設推進很慢,導致污水難以收集到污水處理廠,建好污水處理廠之后,其作用未良好地發揮。第二是各鎮街實際情況的差異,例如良井鎮的污水處理廠日處理量可達1萬噸,但每日實際處理污水量只有1000多噸,而政府每月補貼污水處理廠43萬。良井鎮政府代表說,“因為根據相關政策,污水處理廠有最低成本核算,根據實際情況,我們需要補貼這筆費用,而因為污水處理量未達到一定的標準,惠州市政府、惠陽區政府補貼的資金也無法到位。因此,對于我們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市人大代表羅歌說,“從目前惠陽區各個鎮街的污水處理廠經營的情況來看,差別很大,F在主要存在的問題是資金缺乏和管網建設緩慢,我建議政府應投入資金,加快管網建設,解決污水收集難的問題。”
市人大代表曾克勤建議,不能盲目建設污水處理廠,因為建設資金里面也有納稅人的錢。應該考慮各個鎮街的實際情況。
惠陽區政府副區長曾惠軍說:“對于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和改造升級,區政府正在積極推動,而且已投入大量資金。未來會根據各個鎮街的實際情況來建設,或引入PPP工程建設污水處理廠。對于市人大代表的提議,區政府也會充分的考慮。”
(原標題:惠陽城區第一污水處理廠明年改造升級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