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探秘地下污水廠—— 張家港金港污水處理廠
地下式污水廠,是應對土地資源緊缺、周邊環(huán)境要求高等客觀情況的污水廠新建或改擴建手段,但目前尚有不少設計、施工和運行管理中問題沒有明確。我們將帶您走訪國內多個已建成投運的地下污水廠,分享相關實例和運行經驗。
張家港金港污水處理廠
基本情況

張家港金港污水處理廠是江蘇省首座全地下式污水處理廠,占地面積36畝,2010年9月動工,2012年年底投運。設計總規(guī)模5萬m3/d,一期規(guī)模2.5萬 m3/d,實際運行規(guī)模1.4~1.5萬 m3/d,服務面積130萬km2,服務人口20多萬。2016年共處理污水5.6萬m3,COD削減量為862t,氨氮削減量為168t,總磷削減量為21 t。金港污水廠的設計運行共有六大特色。
1領先的 生化曝氣+膜處理技術金港污水廠進水基本為分流制的污水管來水,以生活污水為主。主體工藝采用AAO+MBR工藝,出水水質執(zhí)行一級A排放標準。污泥采用離心濃縮脫水,干化后外運焚燒。

金港污水廠工藝流程圖
2
地下組團式結構布局污水廠將預處理區(qū)、生化區(qū)、膜區(qū)、污泥區(qū)等所有處理構筑物均以矩形模塊的形式進行組團化、集成化,中間保留必要的人行通道、檢修通道和管線通道,污水處理構筑物及上層的檢修空間組成的一體化箱體全部位于地面以下,各種構筑物和設備在不同的標高層垂直布置,充分利用空間以節(jié)約用地。

MBR工藝區(qū)域
3
離子活性氧化除臭+特殊菌種土壤吸附除臭技術污水廠采用自然進風、機械排風的形式。大部分進風井與采光井、設備起吊口相結合,金鳳、排風井設置百葉窗。
除臭系統(tǒng)采用活性氧除臭+土壤除臭工藝,廠內設置負壓抽吸通風裝置,收集的氣體經過活性氧氧化和土壤層除臭后排放到外界空氣中,主要除臭區(qū)域為:預處理區(qū)和生化處理區(qū)。除臭能力達到44000 m3/h。

除臭設備
4
溫度相對恒定,保障微生物的生化處理地下式污水廠溫度相對穩(wěn)定,冬夏季溫差波動較地面污水廠小,對微生物的生長環(huán)境有較好的保障。

出廠水水質直觀情況
5
全地下式封閉管理噪聲污染小污水廠為全地下式封閉管理,噪聲污染小,地面上幾乎感受不到污水廠中相關設備運行時的噪音。由于污水廠比鄰居民小區(qū),有效防止了噪音對周邊居民生活和工作的影響。

高度集約的構筑物布置(樓梯下為儲泥池)
6
景觀欣賞和科普教育結合該污水廠地上部分布局合理,景觀優(yōu)美,作為科普教育既定,定期向市民開放,展示現(xiàn)代化的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宣傳建設生態(tài)文明城市的理念。

污水廠地面水景
運行經驗
1、目前出水水質穩(wěn)定達到一級A,除TN外基本能夠達到IV類水標準,冬季可適當投加乙酸鈉作為補充碳源保證TN去除率;
2、除臭效果整體較好,可進一步加大預處理區(qū)換氣次數(shù),污泥離心脫水出泥階段設置密封料倉,避免臭氣逸散;
3、采用地下車庫防汛模式,考慮到南方地區(qū)雨量大、排澇泵出現(xiàn)偶發(fā)故障的情況,可進一步增設應急措施;
4、采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風,節(jié)能效果明顯;
5、AAO和MBR池中的曝氣量由中控根據(jù)DO在線監(jiān)測值進行控制,外回流和內回流亦可用ORP值或進水水質指標進行控制,全廠實現(xiàn)精細化控制,有效降低運行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