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積極探索海綿城市建設投融資模式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17年10月04日

福田區紅樹林生態公園全景。
海綿城市建設作為重要的城市基礎工程,往往建設周期長、投資量大。市發展改革委除在印發的《深圳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五年行動計劃(2016-2020年)》(補充版)中為海綿城市建設項目提供了275億元的資金保障外,還于近期牽頭完成了《深圳市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實施意見》。這將為探索海綿城市建設中PPP模式等投融資途徑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我市海綿城市相關項目5年計劃投資154億元
經市政府審定同意,市發展改革委于2017年1月10日印發了《深圳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五年行動計劃(2016-2020年)》(補充版),旨在進一步加大我市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力度,提升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水平,擴大基礎設施有效供給,補齊城市發展短板,有效支撐和促進我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加快推進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建設。“十三五”期間,我市將加快推進二十三大類共650個項目建設,項目總投資約24740億元,計劃五年完成投資約13716億元。其中,海綿城市工程共24個項目(包),總投資275億元,五年投資154億元,包括:
建成光明鳳凰城、國際低碳城等20個低影響開發區,面積達到266平方公里;新建深圳河灣、前海外圍、寶安中心區、沙井橋頭等19個片區排澇工程;加快前海-南山排水深隧系統工程、布吉河分洪通道等工程建設;加快大空港新城、寶安中心區、壩光海堤工程建設,推進東部海堤重建和大亞灣海堤加固;全面控制水土流失,開展水庫流域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工程,恢復道路硬質邊坡生態系統功能等。
海綿城市建設試水政府+社會資本合作模式
為認真貫徹國家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政策精神,根據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發展改革委牽頭研究起草了《深圳市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實施意見》,已于2017年9月4日召開的市政府六屆九十二次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實施意見》針對我市包括海綿城市建設在內的多個重點領域,提出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的工作機制、基本流程及配套政策。
據了解,包括海綿城市建設在內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領域,許多工程周期較長、投資總量較大。我市認真落實國家、省和市推進基礎設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總體部署,按照建機制、破壟斷、抓重點的要求,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打破行政壟斷和市場壁壘,向社會資本開放我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實施意見》堅持包容審慎的理念,力求充分發揮政府部門和社會資本各自優勢,創造條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建設和發展,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提升包括海綿城市建設在內的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務供給質量和效率,為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和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提供堅強支撐。
加強政府投資項目前期審查完善海綿設施
此外,根據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及市海綿辦的相關要求,市發展改革委在海綿城市等基礎設施領域開展了大量工作,從政策、項目、資金等方面做了相應計劃及方案。
加強政府投資建設前期工作中海綿設施的審查。在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等前期評審中,市發展改革委落實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和深圳市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的要求,根據項目類型對透水鋪裝、雨水儲存池、下沉式綠地等海綿設施進行審查,復核相應指標,對未設置或相應指標未達到要求的項目,建議其增加或完善相應的海綿設施,核實各類海綿設施工程量,明確相應的投資,保障投資需求。市發展改革委還將進一步加強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前期工作中的海綿設施的審查力度,明確相應的投資概算,指導和監督項目實施。
加快推進重點區域海綿城市項目建設。市重點區域開發建設總指會部辦公室(設在市發展改革委)研究制定重點區域開發建設導則,以光明鳳凰城為范例,明確近期重點建設重點,在全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的基礎上,將重點區域海綿城市建設內容融入重點區域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