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介紹
本技術是傳統混凝沉淀技術的發展與創新,根據流體動力學原理、膠體物理化學理 論、物相碰撞(接觸)效應、澄清池接觸絮凝理論,提出的混凝沉淀機理,并形成了“碰撞凝聚水處理技術”,本項技術已成功應用于多個水處理工程中,并獲得了良好的處理效果。
在“碰撞凝聚水處理技術”的基礎上,我們研制開發了如下工藝設備:湍流混合器、折片凝聚設備和受控沉淀設備。
★湍流混合器:在設計中引入了流體動力學原理來控制混合過程,在相同的水頭損失下,大大提高了湍流混合器混合效果。它的主要原理是使水通過混合結構時,產生高頻渦旋,從而使混凝劑復雜的水解產物與原水中的膠體顆粒得到充分混合。
★折片凝聚設備:主要原理是利用顆粒碰撞的效應,改變流道的結構形式,同時改變折片的設計,改變水流流經折片附近的流態,當水流流經折片后,在周圍短時間會形成紊流,紊流中夾帶了大量尺寸、強度一定的微小渦旋,在不斷的流動過程中,渦旋離開原位置并進行彼此碰撞,加大了顆粒的有效碰撞次數,有效地提高了絮凝效果。 |
|
★受控沉淀設備:主要原理是綜合利用淺池沉淀理論和接觸絮凝機理完成沉淀池中顆粒的分離過程。該設備在充分利用淺池沉淀理論的基礎上,在設備內設置渦旋強度控制區域,減少沉淀區水流的脈動。水流在進入設備后,這種結構性能進一步控制接觸絮凝的過程,提高礬花顆粒在設備內接觸碰撞的幾率,彼此吸附連接,更增強了接觸絮凝沉淀作用,礬花不斷長大和密實,只有尺度和密度足以克服水流頂托力等相關因素的礬花顆粒,才能沉落,并在下沉的過程中,不斷吸附微小粒徑的礬花顆粒,直至脫離沉淀設備。 | ![]() |
技術特點
·出水水質好
混合效率高,藥劑利用充分,形成的礬花粒度好,尺度合適,密度大,沉淀既利用了淺池沉淀原理,又增加和強化了接觸絮凝及過濾網捕作用,小顆粒泄漏少,沉后水濁度低,出水濁度≤3NTU。
·處理效率高、占地面積小。
由于混合、絮凝、沉淀部分都相應的采用了高效的處理設備,具有混合、絮凝時間短、沉淀池上升流速大,這樣就使處理效率提高,節省占地,大大降低了混合絮凝沉淀池的土建投資,較其它常規水處理工藝節省占地近40~50%,同時節省基建投資40%以上。
·抗沖擊負荷能力強、適用水質廣泛
由于設計參數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能夠適應水質水量的變化,且此項工藝設備對處理江河水、水庫水、海水、低溫低濁水、高濁水、微污染水來說都是非常有效的。
·制水成本低、經濟效益顯著
比常規工藝節省投藥量30%;設備使用年限長,折舊率低;無機械設備,節省電費,操作簡單,可減少管理人員;混凝沉淀出水效果好,減輕了后續濾池工藝的負荷,降低了濾池的運行費用,沉淀池排泥徹底,耗水量低。
·運行啟動方便、操作簡單
設備運行初期不需復雜的啟動調試,工藝設備安裝完畢后,投藥正常,1小時內即可得到理想的出水水質。采用閥門快開排泥,使操作管理更簡單、方便。
技術應用
碰撞凝聚水處理技術,廣泛應用于冶金、電力、核電、煤炭、化工、制藥、輕工等行業的原水預處理和市政給水、污水和回用工程。處理原水包括地表水、地下水、苦咸水、海水、礦井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