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高新區循環經濟園污水處理廠(5月7日攝)。 記者 焦 磊攝
5月7日,衡水高新區污水處理廠內,標有18家重點化工企業名稱的排污管道整齊地伸進污水收集池,旁邊監控室內的系統正在實時監測著企業的污水排放情況。“污水處理實行一廠一管,流量多大,污染指標多少一目了然。”衡水高新區環保分局局長劉建軍說,通過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一度存在的暗管排放、偷排偷放等環境污染難題,得到了有效遏制。
2015年10月,衡水高新區以入列全國首批“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試點單位”為契機,與航天凱天環?萍脊煞萦邢薰竞献,采用PPP模式,總投資3.15億元,由該公司為高新區提供環境規劃、污染物排放及環境監測、企業污水處理及園區集中污水廠建設與運營等服務。兩年多來,衡水高新區環境狀況大為改觀,今年1-4月份優良天數58天,較去年同期增加8天;工業污水全部實現處理并達標排放。
推行“一廠一管”的管理模式,加強工業廢水排放監管,是航天凱天環?萍脊煞萦邢薰鹃_出的第一劑良方。他們首先對污水處理廠進行升級改造,建立排污監測平臺,增加高效排污設施,對污水集中收集、集中治理,并相繼建設了滏東和北區污水處理廠。目前,3個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達3.5萬噸。隨后,又制定了嚴格的企業污水排放標準,對重點水污染企業實行“一廠一管”,對排水水質實施24小時在線監測。
在取得治理成效后,高新區又將第三方治理納入到整個區域,包括工業尾廢、固廢處理,境內三條河流生態治理等。編制完成了高新區環境規劃,實施了雨污分流、中水再利用,工業污染智慧監管平臺等項目,加強工業廢水廢氣排放的監管。
雙方還以大麻森鄉呼家村、任家坑村為試點,投資584萬元建設了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示范項目,實施污水處理、旱廁改造、垃圾處理3項工程,有效改善了村莊環境,保護了南水北調沿線水環境安全。
為確保第三方治理項目工程質量、進度和安全,高新區成立了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工作協調領導小組,并探索出第三方治理項目監管和驗收模式、政府履行全過程監管職責、定期評估機制與公眾參與監督機制。單項環境治理工程結束后,組織專門技術力量進行排放指標檢測,考核結果作為政府支付服務費用的權威依據。
通過第三方治理,高新區對企業排污狀況、企業環保設施運營狀況、區域環境質量狀況進行了摸底調查,編制環境規劃,找出環保“隱疾”,開出優化整改“藥方”,實現了精準施治。目前,此經驗做法被列入國家發改委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典型案例,并在全國推廣。(記者焦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