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污水直排湘江,為啥記者查到環保局查不到? | 新京報快評
個別地方政府部門消極應對舉報,哪怕賠上政府的信用也在所不惜。這種做法不僅架空了環保執法,更重創了公民參與環境治理的熱情。

文 |于平
據中國之聲報道,近日,湖南株洲市株洲縣的群眾實名舉報稱,在株洲縣南洲鎮清水塘渡口附近,有企業長期將生產廢水未經任何處理直排湘江。記者調查發現,一家名為株洲松本藥業的冰片生產企業,沒有任何環評手續,將超標污水直排湘江。近日,湖南省環保廳的執法人員對這家多次遭舉報的企業進行了突擊檢查。
這家違法排污的藥企,當地民眾不知舉報了多少次,可得到的答復都是,沒有發現非法排污行為。當地縣政府今年1月5日還回復實名舉報稱,“該廠通過了環評審批;暫未發現廢水不經任何處理直排”。可是當地政府環保部門多次調查沒有發現的“非法排污行為”,很容易就被暗訪記者抓了個現行。
這不禁讓人疑問,之前縣里的有關調查有沒有“動真格”?
正如有網友所說,偷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屢次被舉報卻安然無恙。如果說,涉事企業違法排污是污染了水流,那么當地環保部門對污染視而不見,給違法企業背書的行為,是污染了“水源”,由此造成的危害不知比偷排行為嚴重多少倍。
當地環保部門對污染視而不見,似乎不僅僅是執法能力的問題。新聞中提到一個細節,株洲這家違法藥企甚至沒有環評手續。這樣一個“帶病運行”的工廠,當地縣政府竟公開回應稱“該廠通過了環評審批”;直到媒體、上級部門介入,當地環保部門才被迫承認,“企業的環評手續確實有問題”。

一個連環評手續都沒的工廠,當地官方如此“愛護有加”,這其中有無利益勾連,令人生疑。湖南省環保廳已對這家違法藥企提出查處意見,要求停產、處罰、移送公安、公開曝光。與此同時,對于違法藥企背后可能存在的失職瀆職問題,檢察機關也應一查到底。
環境部部長李干杰近日表示,“曝光問題也是正面宣傳”,鼓勵環保部門直面問題,敢于“揭丑”。這里需要強調的是,污染治理中的問題曝光,不只限于環保部門的主動查處,對于民眾、媒體的舉報,環保部門同樣應敢于“揭丑”。環保執法需要與社會監督協同,共同向污染宣戰。
但就這起事件和此前部分案例看,個別地方政府部門認知尚未調到“正確模式”:其眼中最大的敵人并不是污染,而恰恰是那些舉報污染的人。為了掩蓋問題,個別部門消極應對,哪怕賠上政府的信用也在所不惜。這種做法不僅架空了環保執法,令當地污染持續惡化,更重創了民眾參與環境治理的熱情。
污水直排湘江,為啥記者查到官方查不到?當地需要對此有個交代。也只有法律及時“亮劍”,嚴懲類似壓制污染舉報的行為,才能給失職、瀆職官員以震懾,讓敢于“揭丑”成為常態。
□于平(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