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理事王小康14日在北京建言,中國污染防治攻堅戰要做到:構建更完備的環境治理體系;建立更全面的環境標準體系;實行更嚴厲的環境執法;培育實力更強大的企業主體。
第四屆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第五次會議當日在北京舉行。作為中國工業節能與清潔生產協會會長,并曾擔任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董事長,王小康在會上作大會發言時指出,當前中國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主要目標是遏制住環境污染的蔓延勢頭,重點是解決氣、水、土污染,以及農村人居環境的突出問題,難點是如何構建治理體系。為更好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和企業主體作用,針對難點問題,要在上述四方面作出努力。
王小康強調,要清醒地認識環境問題,做到“三個不可低估,一個不可高估”,即不可低估環境污染的嚴重性、不可低估治理環境的艱巨性、不可低估人民群眾對改善環境質量的期盼,不可高估環境治理中取得的成績。
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理事、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常務副會長劉強在向大會提交的書面發言中表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劉強還建議,推動國際交流與合作,借鑒國外發展循環經濟的成功經驗,引導有利循環經濟的生產和消費行為。
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理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研究員韓文科建議,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需要從發展理念、模式路徑、制度政策等方面持續探索和創新。
如改變依靠數量擴張的傳統工業化模式,構建資源利用效率高、生態環境影響小、以技術創新為主要驅動的新型工業體系;適應主要矛盾轉化,創造更多綠色低碳的新供給,推動綠色成為發展普遍形態,成為新業態、新技術、新動能的重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