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據嘉賓發言內容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從合肥最早的污水處理廠特許經營項目說起
水處理行業的一個關鍵節點是2002年,當年建設部出臺的《加快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化進程的意見》,拉開了水業市場化改革的大幕。文件出臺后,水業市場化項目快速爆發,2005-2006年更是增長迅速,行業規模從原來的幾百萬噸上升到6000萬噸,快速的提升了中國污水處理能力,這種穩定增長一直持續到現在。
合肥市排水模式推進簡介
就國禎參與合肥項目的過程來看,合肥市政府非常專業,注重創新,不斷推進多種模式的進程,典型項目包括2001年的朱磚井污水處理廠BOT項目、2003年的合肥王小郢污水處理廠TOT項目、2013年的合肥市巢湖流域鄉鎮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DOB項目、2015年合肥市胡大郢污水處理廠全地埋PPP項目等。
目前,合肥是在做2049年的長期規劃,在做各種各樣的技術準備,在此過程中,國禎環保也在積極參與,希望通過國禎的技術優勢帶來更好的社會效益。經統計,國禎參與的項目為合肥市政府節約了建設投資約13億,運營費用47億,有著巨大的社會效益。
政府的創新也是對企業發展的有力促進。當年,合肥市政府埋下一顆種子,20年后,培養了一個上市公司。如果所有污水廠資源還在政府手里的話,可能就沒有今天的國禎環保。近年來,國禎環保立足安徽、面向世界,收購了麥王環境、挪威Biovac公司,以水資源綜合利用服務商為發展目標,聚焦污水處理、市政、水環境、工業廢水。公司從投融資、研發設計、工程建設、設備制造、設備集成、運營管理等六維進行拓展,希望二十年前的一顆種子,在未來二三十年長成一棵大樹。
關于PPP模式的幾點思考
第一,應堅持PPP市場化方向,發揮社會資本軟實力,及技術、服務優勢。很多社會資本及機構,在設計方案的時候應該更看重技術、服務和運營的能力,而不應該僅僅看是不是央企,是不是有資金。如果一個社會靠“拼爹”的話,那么其生命力也會大大降低。
第二,創新是發展的源動力。不管對企業還是政府,都需要用創新驅動發展。實際上,合肥政府的各個管理機構都非常專業,對項目的要求也非常高,這對于社會資本方來說就有了更多的挑戰。國禎環保是民營企業,是在市場拼殺中成長起來,在政府的高標準要求下發展起來,因而積累了過硬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適應發展需要。
我的發言就到這里,謝謝各位聆聽。
在此條件下,各地開始尋找跟進模式。合肥是一個很講創新的城市,在建設部沒有出臺文件的時候,就開始用BOT模式來做污水處理。這就促成了國禎環保的最早項目之一——合肥的朱磚井污水處理廠。朱磚井污水處理廠規模為5.5萬噸,由社會資本來建設運營,國禎環保為此做了多種融資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使其不僅僅是一個污水處理廠,更是成為了當時政企合作的標桿。
融資創新方面,該項目是安徽省第一例民營企業投資運營BOT項目,開創行業特許經營權質押項目融資先河,對整個行業有著重要貢獻。為什么2002年出文件,到2005-2006年才快速爆發?原因在于融資瓶頸,如果不解決項目融資問題,項目也就起不來。當時,國禎環保與國家開發銀行,就合肥朱磚井污水廠、江門市新會區龍泉污水處理廠這兩個項目進行合作。國家開發銀行針對民營企業做了調研,用特許經營權質押融資建立了污水處理廠,這對于國開行來說也是一個創新。后續各家銀行都逐漸接受了這種模式。如長沙湘湖污水處理廠,就是國禎與工行合作的成果,由安徽和湖南的工行提供貸款。有了示范效應后,才有了后續污水處理廠的快速增長。
技術創新方面,有了社會資本的參與,在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上成果更加的豐碩。國禎環保結合“十一五”“十二五”重大專項,對工藝不斷進行優化,使得項目在藥耗、噸水電耗方面有著顯著優勢,且出水水質不斷提升,經過幾次改進,達到了地表類IV水標準,獲得了行業的廣泛認可。
管理創新方面,國禎環保榮獲“技術創新先進單位” 、“十佳達標單位”等諸多榮譽,在合肥市排水委下轄城區污水廠管理考核中榮獲第一名。此外,該項目開放生產廠區,向社會、學生宣傳環保意識,作為5所高校的產學研基地和學習基地。這對于國禎環保也起到了激勵作用:該項目培養了應屆畢業生450人,培養污水處理廠廠長33人,培養高級管理人才8人,這就是國家開放市場帶來的良好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