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重慶市環保局獲悉,為堅決打贏水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全市水環境質量,保護好三峽庫區和長江母親河,重慶市將推進劣Ⅴ類流域和不達標流域整治攻堅戰專項工作。
一是開展全面“體檢”,對納入市級監測的劣V類河流和納入國家、市級考核的不達標河流,設置約1100個監測斷面,逐個流域開展全面系統的監督性監測和污染源排查,全面掌握該流域干支流水質總體情況。針對性地開展流域污染源解析,形成“一個流域一張圖”,有的放矢提出整治措施。二是配合市河長辦和市級河長制各牽頭部門,指導區縣完善“一河一策”整治方案。三是強化過程管理,每月開展水質監測,開展整治工作進展情況調度,不定期開展現場抽查,向社會公開區縣水質情況排名,對整治進展滯后的區縣進行通報。四是將劣Ⅴ類流域和不達標流域整治納入環保考核體系。對水質改善目標有差距的區縣,移交市環境監察辦進行約談、掛牌督辦、區域限批、追責問責等。
通過該行動,力爭2018年底前,基本消除長江支流劣Ⅴ類斷面,納入國家考核的42個斷面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的比例達到88.1%。除此以外,重慶市還將繼續開展餐飲油煙污染整治標志性行動。據調查,全市工商注冊登記餐飲業由2013年的10萬余家增至2017年的15萬余家,有90%以上餐飲企業沒有安裝油煙凈化設施,餐飲油煙污染成為投訴熱點和改善空氣質量的制約因素。2017年餐飲油煙擾民投訴4997件次,較2013年上升50%。餐飲油煙對我市大氣中PM2.5貢獻占比五年間由10%上升到14%,排放的非甲烷總烴在夏季高溫天氣還會導致臭氧超標。
此次餐飲油煙整治對象為,全市行政轄區內餐飲業(包含餐飲服務單位和排放油煙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企業食堂及公共機構食堂。整治措施包括加強新增餐飲服務項目管理、清理整治違法違規餐飲服務項目、加快現有餐飲油煙治理、推動公共機構示范整治。整治工作計劃今年內完成1500家規模以上餐飲業、企業食堂和700家公共機構食堂的油煙治理或提標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