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水黑河臭現象依舊 污水處理廠成擺設(圖)
第1頁 /(共3頁)
海南文昌環保再調查:水黑河臭依舊 污水處理廠成擺設 廠內收清水廠外淌污水
2017年下半年,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在進駐海南期間,對海南全省海水養殖無序發展,大量污水直排,城市內河內湖污染嚴重的情況提出了嚴厲批評。記者最近接到群眾舉報,反映文昌等地污染依舊,黑臭現象沒有絲毫改觀,記者隨同督察人員再次來到文昌市進行調查。
在文昌河八門灣段,記者看到一個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的牌子樹立在綠道旁邊,然而,就在“禁止在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和保護林帶內毀林挖塘”的告示下面,一大片漁塘赫然出現在眼前,而且,漁塘里的幾個池子還正在向河道里排水,水體顏色已經變成了綠色。

記者:怎么就變綠了呢?
養魚人:打肥了。
記者:這多長時間沒有換水了?
養魚人:差不多兩個月了。
在養殖最密集的會文鎮馮家灣,池水大多已呈富營養化,黑臭現象十分嚴重。順著海邊,養魚池里伸出來的抽水管和排水管密密麻麻,有些排水管還在向海中排水,腥臭撲鼻。
不僅近岸污染依舊,在文昌市里的內河內湖污染嚴重的局面也沒有好轉。文昌河紅旗溪段,河水已經全都變成了暗黑色,離著很遠就能聞到陣陣臭味。在文清河大園橋段,這里的河水更黑更臭,旁邊還可見到一個排污口正在源源不斷地向文清河里排著污水。

文昌市水務局局長 高富:目前這一片地區的截污納管工作還沒有做。
記者:這條河又黑又臭,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文昌市水務局局長 高富:主要還是兩岸的生活污水。
根據當地環保部門的監測,文昌河水系人民橋段多數時間為IV類到V類水質,其它的霞洞湖、文清河及港尾溝水質長年為劣V類,整體黑臭的現象,已嚴重影響了周邊居民的生活。

文昌市民:太臭了,簡直就不行了,蚊子還多,各種蟲多,然后這個氣味,根本就開不開窗,如果開開窗,就臭得不行。
記者:什么時候最臭?
文昌市民:下午三四點鐘吧,氣溫越高它就越臭。
文昌市民:以前整治就挖那些底泥。
記者:有效果嗎?
文昌市民:效果只是一時,過不了多久,一年半載,又臭了。
記者:為什么呢?
文昌市民:居民用后的廢物又流在河里了。
第2頁 /(共3頁)
清水進清水出 污水處理廠成擺設
督察組提出了整改意見,應該說相關部門也做了一些工作,但環境和水體就是不見好轉。百姓也不明白,一個海岸城市,生態條件應該是比較優越的,水黑河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做到岸清水藍真的就那么難嗎?
一個城市的主要水體質量主要決定于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文昌市共有兩座污水處理廠,設計日處理能力達到了5萬噸。在其中的清瀾污水處理廠的外排口,督察人員發現,污水處理廠正在向外排水,但讓人吃驚的是,向外排放的水里面竟然夾著污泥團,明顯存在運行問題。

記者:怎么這么多泥呢?
生態環境部華南督察局主任科員 黃雁云:帶著泥說明它有可能是進水濃度比較低,進水濃度太低的話,活性污泥就養不活,在曝氣的時候就把污泥打散了,在排的時候就把這個污泥給帶出來了。
進水濃度低說明污水收集不完善,行業內部叫“空轉”,而大多用來處理雨水和地下水,就根本起不到相應的處理作用。更讓記者吃驚的是,處理廠的曝氣池里居然還可以看到大量的魚群在繁殖生息。

記者:這里面怎么這么多魚。
文昌市清瀾污水處理廠廠長 符史典:我們的污水管是雨污合流的,有些是連通農田的,再加上海邊的地下水也很豐富,很多地下水也進到了管網里,污水管徑、污水管網都是有魚的,然后它就慢慢成長。

清瀾污水處理廠設計日處理能力2萬噸,然而在污水處理廠的運行記錄上,從2017年1月至今,它的污水收集量長期只有5千噸左右,遠遠達不到滿負荷運轉狀態,而且就這20%多的污水,顯示污染指標的COD數值低的竟只有25毫克每升,按照污水處理外排60毫克每升的標準數值,這些收集來的污水,即使不處理,也是可以向外達標排放的。這也就是說,實際上清瀾污水處理廠長期是處在閑置和不飽和運行狀態的。

文昌市清瀾污水處理廠廠長 符史典:主要的原因還是我們的管網建設沒到位。
在另外的文城污水處理廠,記者和督察人員發現4個處理池中只有一個在曝氣,其中一個處理池明顯已有很長時間沒有運行了。

生態環境部華南督察局督察四處處長何焱:看表面上的蚊蟲,應該停了有段時間了。只要是上面有紅蟲,水蚊子,證明這水是放了有段時間了,流水不腐嘛。
據了解,文城污水處理廠目前每天只能處理污水1萬5千噸左右,也達不到3萬噸的滿負荷運行狀態。由于污水收集不到位,這個處理廠收上來的污水濃度也明顯偏低。
經過取樣化驗,文城污水處理廠的進水顯示COD數值分別是43和46毫克每升,也根本不可能是生活污水的污染濃度。
生態環境部華南督察局主任科員 黃雁云:如果建這么好的污水處理廠,只是來回地處理雨水和地下水,清水進清水出,那要這樣的污水處理廠有什么用呢?
第3頁 /(共3頁)
處理廠內收清水 處理廠外淌污水
根據《海南省城鎮內河(湖)水污染治理三年行動方案》要求,2018年,文昌市范圍內城鎮內河及流經城鎮河段要消除劣V類水體,然而根據現場看到的情況,要完成這個黑臭治理的任務,可以說難度巨大。
清瀾半島是清瀾污水處理廠負責收集處理污水的重要區域,也是目前管網建設的攻堅區域。記者跟隨督察人員來到向污水處理廠輸送污水的提升泵站,工作人員打上污水后記者發現,要送去處理的污水很清而且沒有什么異味。

而在幾公里外的高隆灣市政排污口,記者卻看到了截然不同的景象,直排入海的污水顯得又黑又臭,還泛著片片油垢。
文昌市水務局局長 高富:有附近的小區,包括村莊,包括上游的(污水)。
生態環境部華南督察局督察四處處長 何焱:應該說也混入了干凈水,但是(污水)混的量比進污水處理廠的要大多了。

記者了解到,2010年以來,文昌市用于污水截流、污水處理及管網建設等方面的投資已有2.2億多元,然而到目前為止,處理廠內收清水,處理廠外淌污水,幾乎已成普遍現象。
在文昌市制定的規劃圖上,記者看到,清瀾片區高隆大道與濱海路之間17個小區、覆蓋6000畝面積的城區,因為缺少了9公里的主管網,這個片區的生活污水無法送進清瀾污水處理廠處理,仍然直排入海。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在2017年9月就已指出了這個問題,然而9個月時間過去了,原計劃在今年6月動工建設的管線至今仍然只是停留在文字上。

文昌市水務局局長 高富:管網的歷史欠賬過多,就是說每個街道、每個店面都要布管的,但每個區域,有些是沒有布管的,然后有些布管的區域,接入管就沒有接進來。
記者:為什么你進展這么慢呢?
文昌市水務局 賴樹涯:計劃的東西和實際有時候是不一樣的了,我們的前期操作是要一步一步來的。
記者:那你什么時候可以動工呢?

文昌市水務局 賴樹涯:我們計劃要2019年才可以動工的。
督察人員:那工期至少要一年了?
文昌市水務局 賴樹涯:一般像這樣的至少要兩年。
環境治理不能“清水進清水出”
記者和督察人員當場為文昌算了一筆賬,以保底水量來算,文昌市每年要支付給兩個污水處理廠超過一千萬元。那么花了這么多的錢,一邊是清水進清水出,污水廠無效運轉,另一邊卻是群眾反映強烈的內河黑臭沒有改觀。這一清一濁的對比,相關部門不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記者和督察人員都能發現的,相關部門是不是也能看得見?管網建設進度明顯滯后,是不是也在想著辦法?畢竟,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這是百姓的所急所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