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洪衛:踐行美麗中國20載
尹洪衛,廣東東莞人,嶺南生態文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東莞民營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世界莞商聯合會第二屆會長,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第九屆理事會理事,東莞市政協常委;牽頭成立全國生態園林產業創新聯盟,并擔任中國生態園林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
獲得東莞世界莞商聯合會“杰出莞商”、廣東省“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中國優秀民營企業家、全國優秀企業家等稱號。
尹洪衛最近收到一個好消息,公司中標雄安新區項目。
30年前的1988年,東莞剛剛升格為地級市,自家的城市還談不上什么建設,可園的部分湖面被周邊居民填平建房。當時23歲的尹洪衛,不知有沒有想到,自己9年后會毅然下海,成為這個國家園林城市的建設者?更有沒有想到,三十年后會參與“國家千年大計”的雄安新區建設?
創業20年,尹洪衛鮮少接受媒體專訪,2016年擔任世界莞商聯合會第二屆理事會會長后,他開始為莞商會代言,但是對創業史少有提及。
3月21日,尹洪衛接受南都記者專訪,首次完整揭秘創業路、上市路及公司未來發展布局。你會發現這位土生土長的東莞人,身上除了有東莞“務實”、“拼搏”、“進取”的個性外,還有一股“創新”精神,讓他抓住每一次發展的機會。
下海
要在園林行業干出一番事業
做還是不做?1997年,不少集體所有制企業開始關停并轉,其中包括東莞農科所下屬的東莞海天經濟發展公司,也就是尹洪衛當時所分管的一家企業。海天旗下發展出五六家分公司,雖然沒有出大的問題但也沒有大的起色,有園林、食品、電器銷售等板塊。
“當時思想也比較復雜。大部分人認為應借機會回機關,不要搞公司,而我也有機會到機關去擔任一定的職務”。尹洪衛表示,1993年他已經是正科,如選擇轉崗,那么一個副處的職位沒有多大的問題。
回機關轉崗和走出體制投身商海,兩個選擇面前,尹洪衛選擇了商海。
“我當時是怎么想的?”尹洪衛回憶起當年的選擇,笑了笑說,“一方面,自己喜歡園林這個行業,第二是,更覺得東莞靠‘三來一補’發展起來,外向型經濟,企業在外紅紅火火,但是城市環境臟亂差。當年一位領導視察東莞后就評價,東莞的農村像城市,東莞的城市像農村。在我看來,城市品質亟待提高,東莞的城市建設,未來一定有發展”。
對比深圳的城市環境后,尹洪衛這一結論進一步加強,且東莞可對標深圳城市建設,東莞的未來應像深圳一樣漂亮。如今全國范圍有“美麗中國”戰略,東莞范圍也有“美麗東莞”部署,綠色發展成為城市經濟社會的關鍵詞,可見尹洪衛當時的判斷具有前瞻性的,但在當時并不被理解。
尹洪衛遭到大部分人的反對,家人、同事、領導先后進行勸說,辭職代表主動放棄原有的待遇,且開弓就沒有回頭箭,更何況當時海天關停并轉就只剩下綠色世界內的一個苗圃,資產合計為負30萬,“雖然未來不清晰,但是我看好這一個行業,不在乎現在多20萬還是少30萬,關鍵是這個行業有沒有前景,能不能做出一番事業”。堅定選擇后,尹洪衛接過海天,靠著前兩三年的企業經營經驗,以這一家無錢、無人、無基礎的“三無”公司起步,那一年他32歲。
發展
憑設計實力走向全國
第一單生意來自深圳,總價4萬元,利潤1.5萬左右。“租了一輛貨車拉貨,回來還在廣深高速近深圳機場的一個隧道壞了,推車10公里,太辛苦了”。尹洪衛表示,剛起步底子薄,活不多,是老板,是工程部經理,也是采購部經理。
創業從來都不簡單,尹洪衛的秘訣是除了對前景的準確判斷,還要靠著勤奮、踏實、責任,一步步走下來。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海天積累第一桶金后,1998年7月,尹洪衛創立東莞嶺南園林綠化有限公司(“嶺南股份”前身),熬過前3年后,2001到2002年東莞迎來城市建設的浪潮,尹洪衛順勢抓住機會,開始打開局面。
2001年,東莞市提出“一年一大步、五年見新城”的宏偉目標,松山湖科技產業園應運而生,東莞把全市作為一個大園林建設,從根本上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投資環境、居住環境。隨后,東莞大道、市民廣場和松山湖多個重點工程開建,加快管養市場化等改革試點迅速推廣開。這一時期,嶺南股份參與了松山湖開發、迎賓路、長安廣場、大嶺山廣場和大朗濕地公園等多個工程建設。
從東莞起步,慢慢走出廣東,走向全國,在20多個省布局項目,業績也從數百萬到億元的增長。雖然每一步都不容易,但每一步都走得堅定。尹洪衛說,嶺南股份當時的優勢在設計,在公司設立之初就將設計放在首要位置,設有專門的設計部,從華南農業大學還有外地聘請設計師。設計能力是當時同行所不具備的,“我們到今天仍在堅持設計,只有好的作品才能打動甲方”。第二個優勢是品牌和品質,從開始到現在,“我覺得要對客戶負責,就要交出好的質量,絕不能坑蒙拐騙”。
為了保質保量,尹洪衛在早期基本是能到現場去就到現場去。“在整個廣東乃至中國,我認為我們的品質的口碑是非常響亮的,這樣我們走資本市場路子才有底氣”。尹洪衛強調,讓企業作品有好品質品位,品牌形象自然建立起來。
上市
花5年時間登陸資本市場
鐺!鐺!鐺!2014年2月19日,嶺南股份在深交所敲響了上市大鐘,成為東莞第14家A股上市公司,也是國內園林行業第6家上市公司。當日盤中兩度臨時停牌,最終以32.14元/股收盤,漲幅高達44%,尹洪衛身家飆升到12億。上市是尹洪衛的另一個前瞻性的決定。
“如果不上市,嶺南股份絕對沒有今天,營收可能就10億元。但上市了,突破了整個界限”。尹洪衛認為,嶺南股份上市效應對東莞的本土企業起到示范作用,通過上市打破資金、品牌、市場、人才等瓶頸,一年一個樣。
不過,現在說來輕松,但是嶺南股份上市的路不輕松。首先上市氛圍不熱烈,1994年-1998年,東莞共有3家A股上市企業,1999年到2007年,東莞出現上市真空期,無一家莞企上市,2008年ST方源上交所上市,2009年眾生藥業上市。
公司內部不支持。“基本上反對,就有點像我當年下海一樣”。尹洪衛笑著搖搖頭說,大家說上市這事情不靠譜,前期要補稅要完善管理,增加不少成本,更為重要是你搞了幾年后還不知道行不行。最重要的是,找不到想要的人。“這件事頂住壓力,堅定信心還能做,最大的攔路虎其實是想找資訊、招人招不到”。尹洪衛道出其中關鍵,在萌生上市的想法后,他開始著手前期的準備,不過他發現想找顧問、找董秘、找財務總監、找資訊,東莞都沒有,向有關部門求助,工作人員也不懂。最后,他轉戰到廣州、深圳找人,人才不突破,事情沒有可能做得好。
從2009年到2014年,嶺南股份用了5年的時間登陸資本市場,而如今隨著政策改變,企業最快上市時間為6個月,而獨角獸時間更短,富士康從公開招股書到審核,只用一個月時間。
當前,東莞境內外上市企業達到43家,2017年年內就增加10家,創歷史新高,“我要上市”的氛圍,不可同日而語。
擴張“二次創業”瞄準百年嶺南
2014年至今,嶺南股份登陸資本市場的三年,借助資本市場,不斷拓展產業,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尹洪衛從未停止過對企業未來的思考,嶺南股份的“二次創業”就在上市后,正式拉開帷幕,推出“生態環境與文化旅游運營商”戰略,定下“行業標桿 百年嶺南”目標。
事實上,在更早之前,嶺南股份就開始在生態領域進行探索。“上市前,我們是有心少力,講白了,還是底子薄還沒有錢。很多事只能做一些簡單的前期性的基礎性的東西,真正加快升級轉型是在2014年-2017年,我們在密集動作”。尹洪衛表示。
這些密集動作包括,嶺南股份2015年收購了上海恒潤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涉足文化旅游產業;2016年收購德馬吉國際展覽有限公司,持續完善了文化旅游產業鏈布局。
去年文旅板塊迎來產能釋放,在嶺南股份年報中表現亮眼。嶺南股份2017年營收4 7 .7 9億元,同比增長86.11%,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5 .09億元,同比增長95.27%。“二次創業”的文化旅游業務的毛利率,明顯高于生態環境修復和水務水環境治理業務,毛利率為43%,營業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長109.08%。
對于外界關于文化旅游板塊是否會取代生態園林主業的聲音,“文化旅游板塊不會代替生態園林主業”。尹洪衛表示,“十三五”規劃用了一個獨立篇章構建了“加快改善生態環境”框架,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嶺南股份將堅持“生態環境”與“文化旅游”雙主業發展,加快資本運作步伐,將嶺南事業做強做大。
接班用職業經理人是必然趨勢
不出差的日子,尹洪衛的時間基本屬于公司。工作日上午7時起床,8時就到公司,中午也會在公司,晚上10時前,你也可以在公司辦公室內找到他。為數不多的業余生活,是周末一場高爾夫。
3月21日下午4:30,在南都記者采訪前,他已經會見了三撥客人,包括銀行、項目負責人。他的下屬們都說,他太忙了,每天如此。
2016年,尹洪衛出任世界莞商聯合會第二屆理事會會長,他將時間分出一半到莞商會。如今53歲的尹洪衛,仍然工作在一線,對于接班的話題,對他來說還早了一些,但是從他角度來看,接班是水到渠成的事。
“每個企業家都會碰到。特別是早期老一輩的企業家,他們已經到了六七十歲,他們的二代三四十歲的樣子。那么新一代企業家其實也差不多,四五十歲也有二代。東莞的這批民企普遍還是比較重視這個問題,這是好事”。尹洪衛表示,莞商會內設有青年商會,讓青年一代能夠彼此交流,同時莞商會部分會議,年輕的二代可跟隨參加,通過潛移默化的培養,引導他們接班。“接班,在我看來是水到渠成的事,不要有太大壓力也不要有太大期望。而且現在用職業經理人是必然趨勢,我的高層們都很優秀,嶺南現在非常好”。尹洪衛表示。
南都
對話
“我要將嶺南的事業做得更大,做得更久”
作為全國生態園林行業領軍企業,從2001年打開局面,到如今中標雄安新區的項目;從園林發展到生態,再擴張到文旅。“挑剔”的完美主義者尹洪衛,帶領嶺南股份開始了以“行業標桿,百年嶺南”為目標的“第二次創業”。
A 中標雄安新區項目
南都:如今嶺南股份中標雄安新區項目,項目對公司的價值是什么?
尹洪衛:我們的優勢體現在園林生態領域多年來積累的專業能力。雄安新區是未來標志性的項目,能夠參與其中代表著領先實力和水平,率先斬獲訂單有利于公司在雄安新區及京津冀地區后續的業務擴展,同時在國內其他區域業務開拓也有示范和口碑作用。
南都:回顧嶺南股份的成長路徑,一定程度反映東莞城市建設的思路轉變,具體是如何參與到東莞的建設?
尹洪衛:嶺南真正打開局面是2001年,也就是東莞提出“一年一大步、五年見新城”的宏偉目標那一年,隨后迎來城市建設發展的高潮。我們積極參與,其中在松山湖建設中,從一開始的園區道路網綠化規劃設計,到中心公園、濱湖路、辦公區、商務區、理工學院、東莞中學松山湖校區、北部工業園等一系列項目的規劃設計施工,再到園區內近200萬平方米的綠化養護,每一個項目都飽含了嶺南人的心血和汗水。進入21世紀以來,東莞市委、市政府決定開發建設生態產業園,并作為東莞經濟社會轉型的發力點和引擎。生態園建設期間,嶺南股份以生態修復和水系整治為首要目標,施工布局上通過對現有水系的梳理,重塑了一個具有參與城市循環經濟體系的多功能綠色水系。
隨后2012年,東莞市委市政府瞄準生態文明,水鄉統籌發力,提出力爭在5年內成功創建成為國家級生態市,實現綠色崛起。
隨著東莞高水平崛起,當前東莞圍繞“國際制造名城,現代生態都市”的城市發展目標,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嶺南股份也將結合自身的優勢,繼續加強生態環保技術研發、保護整治、美化建設,積極參與東莞生態建設,為東莞生態環境建設貢獻力量。
B “挑剔”的完美主義者
南都:所有項目都是您親力親為?
尹洪衛:早期大部分項目是的,因為人手比較少,只能自己上,另外圖紙和實際施工是不一樣的,為了能夠抓成品效果,要到現場去,現在只要條件允許都到現場去。
我是比較挑剔的人,看到不舒服都會說,對工作、作品都會認真。(笑)雖然自己不是專業出身,但是對園林還是有感覺,常與專家們進行交流。園林的藝術效果的表達,不能完全看圖紙,還需要現場的把握,一塊石頭有多面,怎么擺才好看?一棵樹種哪兒,跟地形是否匹配?我對項目要求很嚴,我認為這是非常好的事情。當然也會經常因為這個事,讓本來是比較斯文的我,在工地現場也會破口大罵,毫不留情。
南都:有最滿意作品嗎?
尹洪衛:在東莞留下來的嶺南作品,我認為基本上是東莞最好的作品,不是一個是一批,但是你說哪個最滿意的?真沒有哪個最滿意的。只是相對滿意,與我期待的精品還有距離。是真的,我講的話不是虛的,有時候因為造價問題,有時候工期、甲方配合等等。雖然有些拿了獎,但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還可以更好。
C 招來財務總監 將妻子“勸退”
南都:嶺南股份上市,您做了哪一些努力?
尹洪衛:我是2009年考慮這個問題,東莞當時的氛圍比不上今天。當年東莞很不認同上市,因為早期那幾家上市公司做不好,上市這塊東莞還是保守了。后來慢慢在改變,特別是前兩屆政府才意識到這個問題。2009年想找一個顧問,連個資訊都沒有?大家都不懂,不像今天這么多信息;招人方面,想找個董秘,找不到,想找財務總監,找不到。
最后幾個關鍵崗位都是從廣深招過來。我認為財務總監很重要,那么我將原來財務經理也就是我太太勸退了。我跟她說你別摻和了,你還沒有達到這個高度。在上市這一決策上,還勸退了一批親戚,不能將企業當成了家族企業,要做一家公眾公司。此后,公司開始起用一批專業人才,財務總監就用上了廣州來的注冊會計師。
南都:上市后,嶺南園林布局第二次創業是怎樣考量的?
尹洪衛:第一次創業,我選擇以園林產業作為上市的突破。第二次創業,并不是簡單的擴張發展,而是將原來的園林事業做得更大,將園林發展到生態,再擴張到文旅。在產業當中,這個發展叫“升級轉型”。在企業自身來看,是規模做強做大,做響品牌。
在我看來,它不僅僅是個產業問題、規模的問題,我認為這是事業。我要將嶺南的事業做得更大,做得更久,因此“二次創業”立下目標“行業標桿,百年嶺南”,“二次創業”包括了生態園林和文化旅游。
D 持續學習 提升格局
南都:從第一次創業到第二次創業,從上市到資本市場運作,再到莞商會會長的職務履行,一步步走來,是什么在支撐您做決策?
尹洪衛:2007年至今,這10年恰恰是我最忙最緊張的時間,我比較幸運讀了三個班,涉及國學、管理、金融,持續不間斷的參與不同專業不同層面的學習,對個人來說是很大的提高。我是一個追求完美及追求社會價值,希望做出一番事業,企業應該更好更大。所以一直在通過學習獲取更多的知識,提升格局,要有長遠戰略考慮。
E 未來東莞應是現代化城市
南都:對于東莞下一個30年,您有什么期待?
尹洪衛:未來30年,我覺得跟前30年是完全兩碼事。現在社會在發展,特別是科技在發展,科技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帶來顛覆性效果。未來生活方式不同,工作方式不同,娛樂休閑很多的方式都都不同。東莞處于一個中國發展的熱土,有粵港澳大灣區有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機遇,東莞正處于一個經濟跟社會轉型的過程,未來轉型會加速。東莞肯定會從原來的制造城市變成一個智造城市,東莞從原來一個二線城市或者說新一線城市,通過一段時間努力,以后會跟深圳廣州完全接軌,也就是說達到或接近深圳廣州的這種的發展水平。未來東莞應該是一個非常不錯,非常繁榮,非常漂亮的現代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