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7日,“第八屆中國農村和小城鎮水環境治理論壇暨第二屆村鎮環境科技產業聯盟論壇”于上海召開(相關鏈接:曲久輝、杭世珺、劉俊新等行業大家干貨不斷,第八屆中國農村和小城鎮水環境治理論壇上海開幕)。吉林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環境工程系教授鄒東雷帶來題為《北方高寒地區村鎮污水處理技術現狀及實用技術分析》的報告,報告就我國北方高寒地區村鎮污水處理現狀,適合北方地區的污水處理技術分析,以及北方地區村鎮污水治理存在問題等內容展開討論。本文為《水工業市場》根據報告內容整理而成,僅供大家參考。
吉林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環境工程系教授鄒東雷
北方地區村鎮污水處理現狀
2016年,我國有近60萬個行政村,多數行政村排水和污水處理設施嚴重不足。近幾年農村污水處理率增長迅速,但處理生活污水的行政村比例也僅僅占到22%左右。根據建設部《村莊人居環境現狀與問題》調查報告,我國96%的村莊沒有排水渠道和污水處理系統,大量未經處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對納污水體和土壤造成了極大污染,并且會嚴重威脅地下水安全和農村居民的身體健康。與城鎮污水相比,農村生活污水面廣分散、排放隨意,這些特點要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不能直接照搬城鎮污水處理技術或方式,必須建立適合農村特點的處理方法。
北方高寒地區主要包括黑龍江省、吉林省和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等,這些地區的鄉鎮自然現狀有以下特征:
(1)寒冷季節時間長,每年有5-6個月處于低溫期,溫度在零下20℃以下時間每年約2-3個月,最低甚至可以到達零下30℃以下;
(2)吉林省山區較多,村鎮規模小,住戶分散,鄉村污水收集困難;
(3)鄉鎮基礎設施缺乏,特別是管網建設幾乎空白;
(4)不同季節水質變化大,污染物含量范圍為180-900mg/L;
(5)枯水期長,且春旱嚴重。
渾江區地處吉林省東南部,長白山麓,西接通化市通化縣,北于柳河縣交界,南與集安市接壤,東臨江源縣和臨江市,東南與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隔江相望,邊境線長45公里,是白山市政府所在地。渾江區下轄8街道、4鎮、55個行政村,村鎮人口少且居住分散,多山區,污水收集非常困難。
另外,正在進行中的還有公主嶺的5個污水處理廠項目,項目詳情如下表所示:
從上表可以看出,這5個鎮的污水處理廠最大的處理規模只有3000T/d,與長三角地區等15000-20000T/d的污水處理廠規模相比較小,這就是東北高寒地區的常見規模。同時地區基礎設施差,管網建設幾乎空白,現有的管網規模最大的是懷德鎮,大概有十幾公里,最少的僅有三公里左右,需要新建的管網大概是現有的1-2倍,而且雨污不分流。
最后,北方寒冷地區農村污水來源主要包括4方面:
(1)來自生活中的污水。基本上不含重金屬和有毒有害物質,氮、磷含量較高;
(2)化肥農藥的使用導致水體水質惡化;
(3)畜禽養殖業糞便、廢棄物及畜禽宰殺廢水的排放引起了嚴重的水污染問題;
(4)少量鄉鎮企業排放未經治理或者治理不達標的污染物對水體也會產生二次污染。
適合北方地區污水處理技術分析
常用的農村污水處理技術主要分3類,包括好氧生物處理、厭氧生物處理以及土地處理系統,其基本原理、主要技術、適用范圍以及優缺點如下表所示:
北方高寒地區經濟相對落后,并且污水排放量小,但是因為冬季氣溫偏低,導致人工濕地等生態處理工藝有較長時間運行效果不佳。冬季時人工濕地只作為儲水池,不對污水進行處理,夏季再進行處理。吉林地區采用潛流式人工濕地和表面流人工濕地串聯的工藝對農村污水進行處理,冬季基本不出水,取得了較穩定的處理效果。采取保溫措施,目前采用比較多的有植物覆蓋、冰雪覆蓋、薄膜法或溫棚覆蓋。人工濕地多種植蘆葦、香蒲、菱白和燈芯草等濕地植物,在冬季低溫時,濕地處理效率下降。因此,如何選擇適合冬季氣候條件的植物、提高低溫條件下人工濕地對水中污染物的處理效率也是人工濕地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內容。
基于此,針對高寒地區村鎮污水治理技術應該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注重北方地域和氣候環境特點,即地域特點、氣候特點和適用條件。 二要注重操作運行簡單穩定,即無論農村和小城鎮,專業技術人員匱乏,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的穩定性和無人值守,應該是首選技術。 三要注重技術可推廣性。技術先進、易于后期的運營維護,便于推廣。
盡管很多常見工藝設計合理,但是針對小規模鄉鎮污水處理廠的處理,特別是北方高寒地區的混合污水處理,應具備以下特點:
(1)處理技術抗沖擊負荷能力強;
(2)處理技術出水水質好,穩定達標(一級A、北京地標B);
(3)處理技術產泥量低或者極少;
(4)包括厭氧區和污泥區處理技術或者裝置沒有任何臭味;
(5)全智能遠程監控運行,無人值守,多個村鎮污水處理系統的管理和運行;
(6)結構簡單,依據場地條件結構布局靈活多變,設備量少(無沉淀池、無污泥外回流系統),能耗低,維護工作量小;
(7)綜合運行成本較低;運維人員少。
高寒地區村鎮污水治理存在的問題
綜上所述,高寒地區村鎮污水治理存在以下問題:
(1)政府及管理部門意識需要加強;
(2)地方政府經濟能力限制;
(3)鄉鎮村專業技術人員缺乏,運維管理能力非常弱;
(4)商業模式選擇和技術選擇時遇到很多問題。
(5)地域情況差別大,用同一國家標準要求,不盡合理;
(6)第三方運維環境急需改善;
(7)不能僅僅考慮生活污水問題,需要把垃圾、畜禽養殖、農業廢棄物及資源循環利用相結合,統籌考慮;
(8)招標過程不能以最低價最為衡量標準,應該從技術及長期運維服務能力等方便考慮。
村鎮污水治理的幾點建議
以流域為中心、統籌規劃整體治理;以國家標準為基礎,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標準;以縣為最小單元,采用同類技術、智慧運行管理模式進行全域管理;對所建設污水廠站從規劃、建設、運維進行全過程評估和驗收;政府、企業、第三方運維模式;政府監督管理和長期運維投入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