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水務近二十載 首創股份扶搖直上不斷做“加法”
時間:2019-03-08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劉影
2018年,水務環保行業的傳統商業模式受到了市場的洗禮與政策的拷問,PPP清庫、市場化去杠桿等動作給水務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資金壓力,水務企業發展“寒冬”到來。
北京首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首創股份”或“公司”)以其穩健和堅韌的業務發展能力,在動蕩的2018年卻實現了高質量發展。公司2018年全年在多領域接連斬獲水務項目大單的同時,得到了政府和資本市場的高度認可和青睞,成功完成再融資、發行永續中票和綠色債,雄厚實力可見一斑。
以“生態+”戰略為依托,業務板塊不斷壯大
首創股份成立于1999年,是北京首都創業集團(以下簡稱“首創集團”)旗下國有控股環保旗艦企業,也是國內水務環保行業當之無愧的龍頭企業。
截至2018年6月底,首創股份在全國23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近百個城市擁有城鎮水務、人居環境改善及水環境治理項目,水處理能力達到2471萬噸/天,保持了全球第五的領先地位,服務總人口超過5000萬,固廢業務布局新加坡、新西蘭全境,處理能力超過4 萬噸/日。
環境產業一直是首創集團的支柱產業,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首創集團環境產業從最初的城鎮水務、水環境綜合治理的單邊業務,逐漸囊括以固廢環境、環衛一體化為核心的固廢業務,以城市和園區大氣治理為核心的大氣業務和以綠色能源、生態資源為核心的綠色資源業務。公司市場布局迅猛,成功構建了碧水、藍天、凈土的大環境產業閉環。
2018年5月,首創集團攜旗下環保企業首創股份、首創環境、首創大氣正式發布“首創·生態+”發展戰略(以下簡稱“生態+”戰略),并逐步梳理戰略實施路徑,建立專業引領、科技引領、創新引領、資本驅動、人才驅動、文化驅動的3+3戰略模型,明確了“輕重協同的商業模式”,即以重養輕,以輕帶重、輕重并舉的發展階段。
對于“生態+”戰略,首創股份總經理楊斌接受上海證券報采訪時曾表示,“在外界有些人看來,首創的‘生態+’戰略是在跨界,但在我們自己看來,更多是在我們主業基礎上的一種延展。”
從20年前單一的城市供水服務,到如今可以提供全方位的環境綜合服務業務,首創股份伴隨著改革開放一步步發展壯大。以“生態+”戰略為支撐,目前,公司業務已從城鎮水務逐漸覆蓋人居環境改善、水環境綜合治理、綠色資源開發與能源管理等領域。
楊斌表示,未來,立足于提供可持續、循環發展的優質公共服務,同時依托首創集團環境產業“水務、固廢、大氣、能源”板塊的協同,首創股份發展將實現戰略升維,跨越單一污染環境治理,提供全方位、立體化的環境-資源-能源綜合解決方案。
創新驅動,打造智慧水務科技平臺
科技創新和運用能力是環保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也是環保企業面臨的艱巨挑戰。
作為環境綜合服務企業,首創股份一貫重視技術創新與技術應用,近年來更是未雨綢繆,與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市政設計院及市政工程公司、技術設備公司等建立起強大的技術聯盟,陸續搭建起針對供水的“未來水質凈化與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技術產業化中心”、針對污水資源化的“中—荷未來水處理技術研究中心”和針對水環境綜合治理的“王浩院士工作站”等技術平臺,形成了供水、污水處理、水環境治理三大技術支撐體系。
多領域科技平臺的建立,為技術引進、聯合開發、自主研發和成果轉化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截止2018年3月底,首創股份研發團隊已完成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二十余項,取得多項重大科研成果,創造了豐碩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公司目前承擔《江蘇省域城鄉統籌供水技術集成與綜合示范》,《面向未來污水處理廠關鍵技術研發與工程示范》(牽頭單位),《城市供水全過程監管平臺整合及業務化運行示范》,《城鎮供水系統運行管理關鍵技術評估與標準化》四個國家課題;同時已授權軟件著作權15項,專利168項。
2018年11月,首創股份成功獲得國家人社部、全國博士后管委會批準,同意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站的成立,對于強化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機制、促進產學研用有機結合、培養和造就適應企業發展的科研管理人才以及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具有積極作用。
2018年項目投資額逾210億,續寫穩進增長勢頭
2018年2月6日,財政部會同有關部委發布了第四批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示范項目,首創股份作為社會資本參與的5個項目(福州倉山龍津陽岐水系綜合治理及運營維護PPP項目、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的球溪河(仁壽段)流域水污染綜合治理一期工程PPP項目、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PPP項目、甘肅省慶陽市海綿城市試點建設的項目包3(D、E片區)項目、新疆石河子市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和中水回用工程項目)入選其中。5個項目覆蓋了市政污水處理、海綿城市建設、流域綜合治理和村鎮污水治理等不同類型,涉及總投資額超55億,均為公司在2017年中標項目。
項目的入選,彰顯了首創股份作為水務龍頭企業的強大綜合實力,公司在投資運營PPP項目上的質量優勢也顯露無疑。
2018年,首創股份延續穩健的發展勢頭,在污水處理、黑臭水體治理、農村水環境治理等領域多頭起航,全年接連斬獲項目大單。根據中國水網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年末,首創股份累計中標約50個項目,投資額超210億元。在群雄爭霸的水務市場中,首創股份依然保持強者恒強,碩果頗豐。
2018年4月底,水務市場的鎂光燈匯聚在了江蘇淮安,淮安區黑臭水體綜合整治PPP項目資審結果出爐,引來21家聯合體競相追逐。7月5日,項目被首創股份攬入懷中,總投資16.25億;
8月23日,水務市場又一重磅炸彈落在北京。引業內持續關注的51.22億順義區農村污水治理工程三大片區(西部片區、中部片區、東部片區)PPP項目中標公告發布,首創股份拿下東部片區部分,項目總投資14.71億;
9月4日,首創股份大手筆斬獲內江沱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PPP項目,建設內容包括27個子項目,總投資高達62億。
首創股份2018年部分中標項目 (單位:億)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8年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共同組織實施的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范中,將得分前20名的城市確定為2018年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首創股份承擔的福州倉山龍津陽岐水系綜合治理及運營維護PPP項目(2017年中標)、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黑臭水體綜合整治PPP項目和四川內江沱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PPP項目的所在城市就名列其中。
中央財政為表彰黑臭水體治理成果,促進城市環境綠色發展,推動黑臭水體綜合治理環境績效目標完成,建立完善長效機制,確保按期完成治理任務,對每個示范城市予以6億元的資金獎勵。
隨著“水十條”的逐步落實,以及《城市黑臭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的深化,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對企業的考驗已經初步進入運營績效階段,3個示范城市的入選,再次證明了首創股份在水環境綜合治理實施中的雄厚實力。
除中標外,首創股份也通過投資、收購等動作不斷擴大市場布局、提高市場份額。
3月30日,首創股份透露,公司通過收購河北華冠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在雄安新區的容城縣、安新縣內分別投資1個地表水廠項目。其中,容城縣地表水廠項目設計規模3萬噸/日,預計總投資5,000萬元;安新縣地表水廠項目設計總規模3萬噸/日,其中一期設計規模2萬噸/日,項目一期預計總投資5,426萬元。
5月11日,首創股份獲得安徽省蕪湖市繁昌縣供水有限責任公司70%股權轉讓項目。據長江產權交易所網站上《繁昌縣供水有限責任公司70%股權轉讓公告》顯示,該項目供水總規模達到30萬噸/日,特許經營期30年。
5月25日,首創股份以8.69億獲得成都金強自來水有限責任公司60%股權,成都金強自來水公司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擁有溫江區區域供水30年特許經營權;下轄4個供水廠,供水規模為45萬噸/日,其中存量規模25萬噸/ 日,在建規模20萬噸/日。
投資雄安地表水廠項目、獲得繁昌項目、摘牌成都自來水公司股權,意味著首創股份輕松把多個處理規模雄厚的項目收入囊中。
穩健的發展受資本青睞,成功再融資、發行永續中票和綠色債
首創股份的穩健發展得到了政府、資本市場的認可,除了手握多個業務領域的項目大單外,公司還成功完成了再融資、發行永續中票和綠色債,受到資本青睞,也在去年11月得到集中發力。
11月16日,首創股份成功完成再融資,募集資金總額約人民幣26.9億元。資金主要用于浙江省嵊新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PPP項目、山東省臨沂市中心城區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項目、收購河北華冠環保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項目、廣東省茂名市水東灣城區引羅供水工程PPP項目、四川省廣元市白龍水廠BOT項目,剩余8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11月21日,首創股份成功發行永續中票20億元,發行期限為3+N年。
11月27日,首創股份成功發行綠色公司債20億元。
幾次發行無不都歷經史上最嚴厲的監管時期,“再融資新規”、“減持新規”和“資管新規”相繼落地;與此同時,財政部、國資委相繼印發“92號文”和“192號文”等重量級文件,對PPP市場進一步規范,行業融資壓力持續增大。這樣的嚴厲環境下,幾次發行都可稱為高難度的考試。
順利完成再融資、發行永續中票和綠色債,也有力證明了首創股份在資本市場的資本運作能力,以及在業務發展中的堅韌與穩健。
作為中國最早參與水務行業市場化改革的企業,首創股份一直見證、推動著水務、環保行業的快速發展。“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公司正朝著“成為最值得信賴的生態環境公共服務商”的發展愿景,大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