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薪、員工流失嚴重 博天環境高速擴張持續性存疑
2019-09-28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在宏觀和產業政策不斷修正過程中,水污染處理公司博天環境近期也身陷輿論漩渦,不僅存在員工數量大減、斷薪現象出現,且在大股東股權幾近全額質押、上市公司負債百億規模下,不得不積極尋求自救,其中辦法之一就是或將引入國資救場。
長期以來,水污染處理公司博天環境一直將PPP項目作為業務發展重點,承攬了大量三四線城市的項目,然而,在企業營收保持快速增長的同時,融資壓力也在持續增加。近期,《紅周刊》記者獲悉,博天環境也遭遇了一些困難。
有博天環境前員工向《紅周刊》記者透露,公司自7月份以來,總部大部分員工被暫停發薪,員工不正常離職情況嚴重。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博天環境總負債近百億。此外,目前博天環境大股東的絕大部分股權已被質押。10月中旬,博天環境發行的G16博天將回售,規模3億元。
中報披露員工數量大減,總部員工斷薪現象明顯
環保園林行業曾是A股長牛板塊之一,Wind環保指數自2000年編制以來,至2015年7月,從1000點漲至53400點以上,其中僅2014~2015年的牛市中,指數漲幅就達3倍,期間亦涌現出神霧“雙雄”、三聚環保等大牛股,正所謂“時勢造英雄”,當時,招商證券研究員朱純陽曾高調唱多神霧“雙雄”和東方園林,知名私募基金經理王亞偉也長期持有三聚環保,在當時引發熱議。但時過境遷,2017年以來,隨著政策的相繼收緊,環保園林板塊“金身不再”,以往業績高增速掩蓋的問題紛紛曝露,不少上市公司相繼陷入了“營收下跌+債務壓力%2B股權質押”的圍城,在倒下的公司中,除了神霧“雙雄”、東方園林等公司外,近期《紅周刊》記者獨家獲悉,博天環境也陷入了斷薪和債務危機中。
Wind資訊顯示,博天環境是于2016年底上市的,是國內水環境領域出發較早的企業之一,業務范圍囊括了工業水系統、城市與鄉村水環境、生態修復及產業價值延伸等領域,具備提供涵蓋檢測監測、咨詢設計、系統集成、項目管理、設備制造等全產業鏈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在上市后,博天環境的經營業績表現一直穩定,但在今年上半年卻突然出現了惡化。2019年半年報顯示,博天環境1~6月總營收為14.88億元、同比下降8.73%,歸母凈利潤5044.98萬元、同比下滑46.7%。此外,博天環境的員工規模也下降明顯,2018年6月底時,博天環境尚有2237名員工,可到了今年年中時已減少至1889人。
“博天環境最近幾個月確實離職情況很普遍,我上個月離職,當周就走了60名左右的員工。”一位不久前離職的博天環境員工王先生(化名)告知《紅周刊》記者。據其透露,自今年7月起,博天環境總部職能部門+幾個區域中心大部分員工的工資已經停發,子公司和項目部門的薪酬還在發放、以維持工程運行,但也是自籌資金,“據領導口頭傳達的消息,承諾在2020年1月補發拖欠的工資,但直到離職、也沒有看到相關文件”。
據其透露,資金緊張情況已經傳導至工程項目,部分項目款項(設備采購+工程款)已經有所拖欠,導致項目員工壓力很大,據傳廣州分公司也有可能要解散(企查查顯示,博天環境廣州分公司仍在營業中)。
按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當公司的經營方針發生重大變化、主要或者全部業務陷入停頓時,上市公司需作出信息披露。《紅周刊》記者就其裁員等問題,通過郵件和電話方式采訪博天環境以及總裁吳堅等高管,但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負債百億,大股東幾近全額質押
就博天環境資產負債情況看,其近幾年的負債金額大幅增加。2015年至今,總負債規模從期初的21億元增至目前的101億元,對應的財務費用從2200萬元增至9400多萬元,同比增長近4倍。2018年至今,博天環境兩次發布并購配套融資方案,其還在2018年11月獲得北京市海淀區政府協調江蘇銀行發放的1億元紓困資金;債券方面,博天環境在2016~2017年發行了G16博天、17博天01兩只債券募資6億元,其中余額為3億元的G16博天將于今年10月中旬發放回售資金,按照發行人公告內容,幾乎全部持有人都選擇回售。
半年報顯示,截至今年6月,博天環境賬面上貨幣資金尚有10.96億元。“相比總負債,這筆3億元的綠色債對博天環境的壓力應該不是很大,但公司上下就是很緊張,如臨大敵。”王先生直言。
新世紀資信的評級跟蹤報告也指出,博天環境資本性支出壓力持續增加,債務循環壓力較大,債務期限結構亟待調整,股份質押風險。報告評論稱,博天環境在建項目規模較大、特別是2017年以來新增不少PPP項目,公司業務處于擴張期,且資產負債率持續上升。
不過,G16博天是一只有擔保債券,擔保方為中合中小企業融資擔保股份有限公司。企查查顯示,中合擔保的實繳資本為51.2億元,是國內資本規模最大的擔保機構之一,其股東包括JPMorgan China、海航資本、寶武鋼鐵、中國進出口銀行等,擔保債券過百只。有債市從業者分析稱,G16博天違約的可能性其實很小。
博天環境實控人股份質押比例較高,這也是新世紀資信的關注點之一。據Wind資訊顯示,博天環境大股東匯金聚合(寧波)投資管理公司持有的1.48億股中,有1.46億股已經質押,其中2017年質押給中信建投的就近9000萬股,當時質押日收盤價在40元以上,至今未解除質押,而目前博天環境股價已經不足12元。
蒙眼狂奔惡果顯現,PPP模式加重融資壓力
盡管博天環境在2018年底接受了紓困基金,但《紅周刊》記者了解到,至少到2018年底,公司尚能正常運作,“還發了年終獎”,直到2019年一季度以后,員工才感受到壓力。
“根本原因是公司戰略有問題,狂做PPP業務。”上述一位員工認為,在環保水務行業中,有兩種主要的業務模式:EPC(總承包管理模式)和PPP。EPC業務回款更快,而自2014年起風行的PPP模式,雖然可以盡快做大企業營收規模,但盈利和現金流周期長,且融資成本高。博天環境選擇了后者。董事長趙笠鈞在2018年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喊出了2020年營收破百億、2025年營收達到300億元、2030年營收過千億的目標。
據王先生介紹,博天環境目前的主要業務具體分為以下幾塊:工業廢水處理、市政污水處理、河道治理。其中,工業廢水處理業務背靠大型國企發電廠等企業,因此回款較快,河道治理則多為PPP項目、回款慢。目前,博天環境金額最大的項目是武夷山“水美城市”項目;博天環境還有部分海水淡化和工程建設項目,前者以2017年為大唐黃島發電廠配套建設的供熱海水淡化軟化水項目為代表,后者以湖南會同縣某高速公路連接線及提質改造工程PPP項目為代表。“修路等基建項目純粹就是為了做規模。”而且,部分項目的實際表現并不如人意。王先生直言,比如大唐黃島海水淡化項目就存在經營問題,導致虧損嚴重。
激勵機制方面,博天環境堅持規模導向,實際上這是在鼓勵員工多承攬PPP項目,“因為員工年終獎和項目規模掛鉤”。地域分布上,大部分工程位于三線城市及以下,“四線城市的項目也接”。
公開信息顯示,博天環境這幾年承攬了多筆大額環保工程,譬如:2017年9月中標福建武夷山市67億元的“水美城市”工程PPP項目,2018年2月聯合中標20億元的廣西昭平縣一江兩岸景觀帶基礎設施建設PPP項目,2018年11月中標福建漳州市27億元的內河水環境綜合整治PPP項目……在營收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博天環境應收賬款+應收票據也從2015年的7.85億元增至2018年的21億元,今年上半年的最新數據為2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逾兩成,資產負債率也從2015年的67%增至今年6月底的81%。
此外,博天環境的并購也不太順利。2018年,博天環境3.5億元收購高頻美特利環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下稱高頻環境)70%股權,其中現金對價為1.5億元、產生商譽3.18億元。但今年6月,高頻環境的股東方稱博天環境方面未能支付收購對價,請求裁決解除之前的收購,返還高頻環境的7成股權,并申請凍結了這部分股權。本案的仲裁將于10月中旬開庭審理。
自救:壓縮成本,或將引入國資
困境之下,博天環境一邊壓縮成本,另一邊也試圖調整經營策略。《紅周刊》記者獲悉,公司管理層在今年一季度微調經營策略,從重規模考核向重利潤和現金流調整。今年3月底,博天環境董事長趙笠鈞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努力實現基于2018年數據的未來三年收入分別增長不低于40%、80%、120%,凈利潤增長分別不低于100%、200%、300%的業績目標。
此外,受訪人《紅周刊》記者透露,“博天環境正在和長江大保護談判中,長江大保護可能收購博天”。他所說的“長江大保護”,是指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有限公司。企查查顯示,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成立于2018年,為長江三峽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是三峽集團落實“長江大保護”戰略的實施主體。根據國家發改委部署,長江生態環保集團的主要任務是以城鎮污水治理為切入點,逐步在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全方位開展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等工作。此前長江生態環保集團已與多家環保企業達成了業務和股權合作,譬如長江電力(600900.SH)曾在今年1月公告稱,參與北控水務(00371.HK)配股4.7億股、總金額20億港元,這些股份將最終轉讓給長江生態環保集團,以協助其獲得業務協同資產。對此,《紅周刊》記者也就此向博天環境高管核實,未獲回復。
博天環境的窘境非個案。就環保行業而言,業績表現上,全行業利潤回落明顯。以中信環保成分股為例,其扣非凈利潤在2017年前均持續增長,2017年時整體曾達到了162億元的高位,但隨后就出現了暴跌,2018年全部環保上市標的扣非凈利潤僅40億元,盛運環保、神霧環保、興源環境、天翔環境等多家公司因受累于商譽減值等因素影響,扣非后凈利潤虧損額均在10億元以上。面對行業整體性的不景氣,上市公司力求壓縮成本來自保。東莞證券研究員在分析環保行業上市公司半年報后指出,企業有意通過減少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來控制成本,今年上半年企業的管理費用率為6.48%,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銷售費用也有小幅下降。
目前來看,環保領域的固廢處理板塊景氣度相對較高,且受益于垃圾分類的推進,未來預期更強,而PPP業務占比較高的污水處理行業凈利率下降嚴重,且上半年財務費用增長4%,財務成本上升勢頭最明顯,換言之,環保行業的整體融資困境仍未有實質性的改善。■
來源:http://finance.jrj.com.cn/2019/09/281021281947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