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寧市政協委員夏緒祥:巧把污泥“變”綠肥(圖)
蔬菜網 來源:四川新聞網
【農業網】許多省內外讀者好奇地問記者:地處川中丘陵地區的“中國觀音故里”遂寧市城市生活有機垃圾、污水處理廠分解出來的污泥等固體垃圾“污泥”變身綠色化肥這究竟是不是個傳說?這個“魔術大師”用的是啥子“魔法”呢?
穿過冬日的薄霧,記者走到現場探訪。
這是位于遂寧市城南創新工業園區“龍池”農業產業園組團板塊,“污泥變綠肥”基地——四川興宇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座落在這里。
記者看到“變肥魔術師”夏緒祥正在生產車間與四川農業大學的任教授檢查指導生產。
今年40出頭的夏緒祥,現任四川省遂寧市政協委員、四川興宇農業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長。
從事房地產開發的夏緒祥長期目睹大量建設項目開挖出的污泥沒被處理污染著環境,使得政府相關部門和建筑單位把污泥運去遠郊深埋既浪費大量資金又浪費“資源”。
作為政協委員的夏緒祥于2003年向遂寧市政協遞交了《亟待科學處理城市建筑廢棄物緩解污染環境問題》提案。
隨后,夏緒祥作出了轉行“治污”的人生重大決定,創立起四川興宇農業生物科技公司,主動與四川農業大學、四川師范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四川省農科院、成都農林科學院等高校科研院所“聯姻”合作,聘請專家教授專題研究此項“治污轉化”項目。
夏緒祥吃住在科研基地。夏緒祥和專家教授的《污泥“變”化肥》科學研究于當年夏天獲得成功:利用種養殖中產生的廢物養殖蚯蚓,養殖的蚯蚓用于降解畜禽糞便以及污水處理廠的污泥等城市建筑垃圾,如此的循環過程既能降低生產成本也能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科研表明:利用蚯蚓能降解生產出的這種肥料具有保水、緩釋、解磷鉀和促吸收、改善土壤、提高肥料利用率等作用。能有效解決長期使用化學肥料造成的土壤板結,肥料利用率低等問題。
有專家教授的科技支撐,夏緒祥的四川興宇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先后在四川省遂寧市工業園區、四川省眉山市等地先后建設了蚯蚓養殖棚500畝,年產鮮活蚯蚓1000噸用于“造肥治污”。
現在,夏緒祥的四川興宇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設的兩條有機無機復合肥生產線每天馬不停蹄地“奔忙”,年處理豬、牛等畜禽糞便,城市生活有機垃圾,污水處理廠污泥等固體垃圾達9萬多噸,年產有機與無機復合肥料10萬余噸。生產出的有機肥料專供茶葉、蔬菜果樹、水稻、藥材、棉花等作物,暢銷四川、重慶、新彊等省市自治區。
來自重慶市潼南縣雙汪鎮九道村村民袁素群和來自四川省遂寧市船山區龍鳳鎮大白塔村民吳桂芳告訴記者“企業像家一樣溫暖”,她倆農忙才回去,閑時就歸來務工。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這和我們公司正在從事的項目很吻合,我們要抓住這個契機,運用已經掌握的科技手段和生物技術,力爭把全遂寧市范圍內污染環境的廢物都變成生物肥料,為人們的食品安全提供支撐,為遂寧的綠色發展盡一個政協委員的綿薄之力。”夏緒祥在生產現場向本網記者說道。
另據了解,在任五屆、六屆遂寧市政協委員期間,夏緒祥*關注的就是民生問題。其所撰寫的提案中,90%的提案都是民生問題。這些提案涉及環保、醫療、住房、城市管理、綠化等多個方面,傾注了對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進步的滿腔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