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常州:江邊污水處理廠四期工程已復工 建成后城市中心城區污水日處理能將達75萬噸
3月6日,位于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的江邊污水處理廠四期工程已復工,正爭分奪秒推進施工。目前廠區內土建工程已經完成,設備安裝、工藝管線完成約70%,配套的自控儀表正同步實施中。常州市排水管理處工程管理科項目經理王寧介紹,江邊四期工程以爭創國家“魯班獎”為工作目標,目標建為“教科書”式的特大型城市污水處理廠,項目即將于今年年內完工。
常州市江邊污水處理廠四期工程效果圖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保護母親河,就是保護共同的家園。每年的3月9日是保護母親河日,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常州圍繞水質監測、構建污水生態化處理方式、開展城市黑臭水體綜合整治、全面推進河長制工作、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保護長效機制等方面做好“水”文章,積極推進生態優先、綠色轉型發展,讓母親河的顏值更高、生態更美。
控源截污,提升污水處理能力
讓百川千河清水流江
常州地處長江經濟帶江蘇段中部,長江自然岸線總長度約18公里。這段不長的長江岸線承載著我市城市取水口、排水口、港口碼頭以及過江通道等重要功能。
為了守護一江春水,2018年9月,江邊污水處理廠四期工程開工。據介紹,常州市江邊污水處理廠一至三期工程目前基本達到滿負荷運轉,每日處理污水量近30萬噸,但預計3年內江邊污水廠收水范圍的平均污水量將達到40萬噸/日以上,市排水管理處超前謀劃,適時啟動了江邊污水處理廠四期工程建設,把該廠污水日處理規模提升到50萬噸,四期建成后,城市中心城區將達到75萬噸的污水日處理能力,有力地削減污染物排放總量。
吃污水、吐清水——常州還計劃用尾水養出一個生態濕地公園。記者了解到,江邊污水處理廠四期工程中,除了廠區工程,還利用北側新增地塊建設一座面積為5萬平方米的生態濕地。這樣做,充分利用了污水處理廠周邊可利用土地,通過人工濕地等生態凈化設施,實現尾水經生態過濾后排放。據介紹,濕地的尾水回用規模為4萬噸/天,回用方式包含生態景觀用水、集中供能熱源、河道補水和市政回用等,可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及污水的資源化。
保護長江,就要保護身邊的百川千河。近年來,常州市積極開展市河精品段建設,改善水環境。從去年到今年,西水關橋、楊氏戲樓、青果巷南市河街區(晉陵路西側)、中新橋及潘家村(桃園路)五處實施截污工程緊鑼密鼓地開展,并開展龍游河、三寶浜沿線污水截流、凈水工程及環境整治提升。龍游河-三寶浜-劉塘浜南接京杭大運河,北至新運河,東聯采菱港,河道總長6.1公里,兩岸12.2公里,是貫穿茶山街道全域的重要水系,也是茶山街道最重要的公共開敞空間和居民公共活動空間。據了解,天寧區以“以水為媒,打造城市復興新典范”為目標,改善該區域水系質量、提升濱水空間環境,計劃將其打造為一張名片。這其中,河道本體的清淤工程、護岸工程、水清工程,以及河道兩岸的截污工程是基礎。為此,市排水管理處對三寶浜、龍游河沿線進行了徹底排查,根據沿線地塊改造實施情況一方面對已建截污工程進行了評估,另一方面實施河道補充截污,同步開展活水及凈水工程。記者了解到,該區域還規劃結合水文化主題,開展科普展示、建設生態公園。
此外,市中心核心區“小散亂”排水戶整治提升工作也在緊張推進中。經過前期大量溯源調查,共排查出75家排水戶存在生活污水混接、錯接排入雨水管網等各類問題,導致污水入河現象。針對此類存在排水不規范問題的小餐飲、洗車店等排水戶,下一步,市排水管理處還將會同區生態環境、街道等部門分批次推進限期接管工作,為提升市河水環境質量貢獻排水力量。
江蘇省常州環境監測中心水質監測
做“監控預警哨兵”
1987年出生的章文斌是江蘇省常州環境監測中心現場室的工程師,一次一個半小時的水質現場指標監測和水樣采集,有時候他一天需要進行三次。“每一個監測點位都要進行水樣采集,一部分水要檢測現場指標,另一部分水是要裝在不同的瓶子里帶回去檢測。包括現場指標在內,我們每個點位要檢測24個指標。”在鐘樓大橋上采集水樣的章文斌,一邊采集一邊告訴記者,即便是在疫情期間,他們也從未停止過水質監測工作。
“我們從2月3日開始工作,剛開始通往很多水質監測點位的道路不暢通,我們都會提前一天先去踩點。”章文斌說,全市目前有46個省級水質考核斷面,江蘇省常州環境監測中心每天安排4個采樣小組,一個星期完成省級考核采樣。
水質監測是保護常州水環境的第一步,一旦水質分析結果出現異常,江蘇省常州環境監測中心會根據分析結果進行調查,分析原因,聯合相關單位排查情況。
從很早以前的采個樣、灌瓶水就走,到現在所有采集程序全部按照國家規范,這中間的變化,也反映著我市在水環境監測方面為保護常州水環境作出的努力。
據了解,近年來,江蘇省常州環境監測中心編制的國家環保標準1項征求意見稿及1項送審稿通過生態環境部技術審查,3項專利獲得授權。此外,中心主持編制的《水質糞大腸菌群的測定多管發酵法》等3項標準規范被納入環保部《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作業指導書》,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使用,為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單位提供近10次的技術咨詢或培訓;主持編制的《江蘇省化工園區污水處理廠生物監測實施方案》,直接支撐省內化工園區水環境管理;跨省為服務于雄安新區的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引黃入冀補淀”項目進行水生生物監測。
“在保護母親河這件事情上,我們水質監測就是發揮一個‘監控預警哨兵’的作用,通過水質預警短信、預警快報、水質調查報告幫助常州保護大運河,保護母親河。”章文斌說。
雪堰鎮南山村村級河長呂峰提高巡河頻率
疫情防控期間,巡河有了“新任務”
2月初,武進區雪堰鎮南山村村委會主任呂峰將原先每周一次的巡河頻率,提高到每兩天一次。“南山村全村有8條河道,除了常規的巡查內容外,疫情防控期間,我們著重加強了有無居民在河邊散步垂釣、有無偷倒垃圾等現象的排查。”呂峰說。
呂峰將原先每周一次的巡河頻率,提高到每兩天一次
據悉,在疫情防控期間,呂峰作為村級河長,在巡河過程中也有了新任務——對散步、垂釣人員做好勸說工作,并宣傳疫情防控相關政策。
于是,在巡河過程中,發現有垂釣的,呂峰都會上前勸說一番:“你們釣魚經常要換不同的地方,有的時候還跟不同的人一起出來釣魚,既無益于自身防護,也不利于村里疫情防控工作的展開。而且你們有時會把垃圾留在岸坡上,也對環境衛生造成了影響。” 此外,要是遇到在河邊散步的居民,呂峰總是會提醒他們一句“要是實在覺得在家待的時間長了,可以在家附近范圍內短時間出來走走,長時間地在河邊散步就暫時先取消吧。”
呂峰告訴記者,在疫情防控期間,除了有針對性地要求群眾 “少散步”“不垂釣”,他們還加強了對垃圾偷倒、污水偷排等事件的應急處置。“在巡查過程中,我們發現某廠的員工宿舍靠在河邊,由于廠里實行封閉式管理,工人們為了圖方便,就把生活垃圾直接扔到河里或者岸坡上,生活污水也偷倒到河里。我們發現以后,在通知養護人員進行垃圾清理的同時,第一時間跟該廠的負責人聯系并發出告知書,禁止亂扔垃圾和亂倒污水并要求立即進行整改。后來,該現象就再沒有發生過。”
“疫情防控期間,我們一直把河道防控作為重要內容來抓,河面、岸坡清潔了,斬斷了污染源,人員流動減少了,也對防控工作起到幫助。”呂峰說。對此,全村按照有關部門關于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強化人員排查,暢通河道管護巡查和督查,增加河道保潔頻次,及時掌握情況,及時上報。
原標題:常州做好“水”文章,積極推進生態優先、綠色轉型發展
-
10:20發送完畢261
-
昨天 11:15發送完畢2422
-
星期一 11:45發送完畢731
-
星期日 12:05發送完畢3042
-
星期六 12:47發送完畢1882
-
星期五 13:14發送完畢3091
-
星期四 12:11發送完畢6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