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新聞記者 柴楓桔
近年來,四川省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把落實河(湖)長制擺在生態文明建設的突出位置,著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四川省河湖面貌不斷改善,呈現出持續向好態勢,2020年1-8月,全省水環境質量整體穩中趨好勢頭,水環境質量創“十三五”以來最佳水平。
水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的背后,四川省主要采取哪些重點措施推進河長制湖長制重點工作?10月16日下午15點,四川省河長制辦公室副主任、四川省水利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王華做客省政府網站,他表示,這得益于四川省緊緊圍繞河長制湖長制重點工作任務持續不斷推動“清河、護岸、凈水、保水”四項行動。

自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以來,四川省扎實開展清河行動。對河湖岸線2756個亂建、亂堆、亂采、亂占問題開展強力整治;健全和提升城鄉垃圾處理設施和處置體系,覆蓋全省92%的行政村;開展長江干流“清江行動”,累計清理砂石堆場168個,處置采砂船舶55艘。
為加強河湖水岸線管理保護,清理整治侵占破壞岸線行為,恢復河湖水域岸線生態功能。四川完成長江(金沙江)、黃河等主要江河河道管理范圍劃定;在嘉陵江、渠江等主要通航河流開展非法碼頭治理,整治非法碼頭250座;在適宜的水域岸線鋪設生態綠道1.4萬公里。
保護水資源同時,四川也加快污水處理設施建設,1550個建制鎮已具備污水處理能力;整治農村生活污水排放,5100個行政村實施農村廁所革命;加強黑臭水體系統治理,104個黑臭水體已治理完成;深入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全省化肥農藥使用量連續四年負增長,關閉搬遷環保不達標養殖場2428家。
此外,為保護河湖,保護水資源、水環境,保障飲用水源安全,提高用水效率,防止破壞水資源、水環境等行為發生,四川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把“節水優先”擺在突出位置;實施岷江向沱江跨流域補水23.7億立方米;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完成40處全國重要飲用水水源地達標建設;治理長江、黃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積1.47萬平方公里;開展長江經濟帶小水電清理整改,593座小水電站有序退出;全省2555座水電站下泄生態流量實現在線監管;開展長江流域禁漁退捕,完成10257艘漁船上岸、16480名漁民退捕。
王華表示,經過四川省上下三年多來齊心協力,狠抓河湖管理保護,川蜀大地處處呈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生態畫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獲得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社會共治加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