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港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正式通水,株洲黑臭水體整治項目再交一份漂亮成績單
時間:2020-11-02
來源:株洲新聞網
作者:陳彥圻 易勤思 張家誠
10月30日上午,白石港(湘江入口-學林路)水環境綜合治理PPP項目廠區通水儀式順利舉行。作為白石港水環境綜合治理的關鍵一環,白石港水質凈化中心二期順利通水,將進一步改善湘江流域水生態環境和當地居民的生活環境,助力株洲市打贏“碧水攻堅戰”。副市長譚可敏出席并宣布通水。
10月30日上午,白石港(湘江入口-學林路)水環境綜合治理PPP項目廠區通水儀式順利舉行。
400天奮戰,交付10萬噸新增產能
白石港(湘江入口-學林路)水環境綜合治理PPP項目是中央環保督查、長江委督辦督查重點項目,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問題突出整改項目,省、市重點督辦項目。去年9月正式開工以來,株洲市水務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在經過400天的奮戰后,建成日處理能力10萬噸/天的白石港水質凈化中心二期,并提前1個月實現廠區通水。
目前,項目已實施長達12279米管網建設,覆蓋株洲經開區、荷塘區、石峰區范圍,涉及征地借地面積約150畝,破占道面積約20畝。廠區通水為白石港流域范圍內的職教城、桂花、金盆嶺、田心等居民聚集區的生活污水規范處理建立了直通車。白石港水質凈化中心污水處理能力達到18萬噸/天,服務范圍面積擴大到63平方公里,可實現服務人口42萬人。
▲ 白石港水質凈化中心二期順利通水,將進一步改善湘江流域水生態環境和當地居民的生活環境。(陳彥圻 攝)
300臺工藝關鍵設備,構建出水水質最高標準
白石港水質凈化中心二期出水水質為《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排放標準》(GB 18919-2002)的一級A標準,全面通水運行后,預計年削減COD(化學需氧量)、BOD₅(5日生物需氧量)、SS(懸浮物)等污染物將分別達到7117.5噸、4380噸、6205噸。為有效改善白石港流域水環境、提升株洲市宜居水平作出重要貢獻。
為確保出水水質,項目采用了先進的磁混凝沉淀技術。該技術通過在常規混凝工藝中投加磁粉,來進行污染物混凝分離,能夠更加高效地去除有機物、重金屬、磷、細菌,病毒等污染物,效果優于傳統工藝。
此外,為節約用地,廠區采用一體化布置,將AAO生物池與二沉池合建,形成一體化處理構筑物,濾布濾池和磁混凝高效沉淀池合建,形成深度處理組合池。
10億元投資,打造水清岸綠新生態
據了解,白石港(湘江入口-學林路)水環境綜合治理PPP項目總投資10億元,是株洲市投資最大、子項最多、工程最復雜的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采用DBFOT模式(即:設計-建設-融資-運營-移交)運作。
除白石港污水處理廠擴建及配套管網工程外,項目還包括:內源治理工程、生態構建工程,白石港泵站工程等。僅內源治理的清淤工程量就達106600立方米。預計到11月30日,將全面完成2020年項目建設任務。
項目制定和實施了全方位、個性化的方案,通過實施流域環境綜合治理,建立了涵蓋污水處理廠、配套截污管網、流域水生態的一體化修復體系,綜合解決河道面臨的水質、景觀、防洪排澇等問題,著力優化水生生物的多樣性,重構健康水系,形成多層次良性循環的水生態自凈系統并構建食物鏈,保障株洲生態環境與水體水質,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2025年,白石港將穩定達到地表水Ⅴ類水質,“水清、流暢、岸綠、景美”盡收眼底,成為人民滿意的“幸福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