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科技大學陳重軍:厭氧氨氧化顆粒污泥的研究進展
推薦理由:自活性污泥法成功用于城市污水處理以來,歷經百年,彌久不衰。但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大量有機污染物進入水環境,導致水體富營養化、水華現象、藍藻爆發事件頻發。同時為了進一步降低傳統活性污泥法能耗、占地面積,提高氮、磷的去除效能和能源回收,顆粒污泥技術應運而生。
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教授Mark van Loosdrecht院士指出,未來污水處理生物技術主要是厭氧氨氧化(Anammox)、好氧顆粒污泥(AGS)技術。由于Anammox 微生物繁殖速率低,世代周期長,在實際應用中容易隨污泥流失導致難以快速培養。而顆粒污泥因其具有優異的沉降性能,可以保留大量生物群體,抵抗沖擊能力強,能有效解決污泥流失的困境,對復雜的環境條件具有較強的適應性。耦合Anammox和顆粒污泥的優勢,因而有關Anammox顆粒污泥相關研究迅速開展。然而有關Anammox顆粒污泥的性質、影響因素、局限性和應用的研究進展相關報道并不多見。蘇州科技大學陳重軍副教授一直從事Anammox相關研究,并對Anammox顆粒污泥特性、形成因素、應用狀況進行分析。近期,該研究小組將此研究成果以“Research advances in anammox granular sludge: A review”為題,發表在環境領域期刊Critical Review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同濟大學浙江學院、《中國給水排水》青年編委 劉俊 博士
該研究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508366)、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2020M671400)、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BK20201450)的資助。研究成果以“Research advances in Anammox granular sludge: A review”為題,發表在Critical Review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SCI,IF= 8.302,1區Top)DOI:10.1080/10643389.2020.1831358
中文摘要
厭氧氨氧化 (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是在厭氧條件下,厭氧氨氧化菌(AnAOB)以NO2--N為電子受體,氧化NH4+-N為N2的過程。該過程無需外加有機碳源,主要應用于高氨氮、低碳源廢水處理,為實現自養低耗脫氮提供了新途徑。然而,AnAOB繁殖速率低,倍增時間長,在實際應用中很容易隨污泥流失導致難以快速培養。顆粒污泥因其具有優異的沉降性能,可以保留大量生物群體,抵抗沖擊能力強,能有效解決污泥流失的難題,對復雜的環境條件具有更強的適應性,成為Anammox的主要選擇形式。本文綜述了厭氧氨氧化顆粒污泥的性質、影響因素、局限性以及應用的研究進展,旨為厭氧氨氧化顆粒污泥的研究和工程應用提供參考。
圖文摘要
1 引言
傳統生物脫氮工藝是基于硝化-反硝化過程,最后轉化為氮氣,工藝流程長,脫氮負荷低,占地面積大,投資高。因此,進一步探索高效率、低能耗的廢水脫氮技術已成為廢水脫氮領域的重要內容。厭氧氨氧化 (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是在厭氧條件下,厭氧氨氧化菌(AnAOB)以NO2--N為電子受體,氧化NH4+-N為N2的過程。該過程無需外加有機碳源,主要應用于高氨氮、低碳源廢水處理,為實現自養低耗脫氮提供了新途徑。然而,AnAOB繁殖速率低,倍增時間長,在實際應用中很容易隨污泥流失導致難以快速培養。顆粒污泥因其具有優異的沉降性能,可以保留大量生物群體,抵抗沖擊能力強,能有效解決污泥流失的難題,對復雜的環境條件具有更強的適應性,成為Anammox的主要選擇形式。本文綜述了厭氧氨氧化顆粒(AnGS)的性質、影響因素、局限性以及應用的研究進展,希望能為AnGS的研究和工程應用提供借鑒。
圖1 Anammox顆粒污泥(表觀、顯微態)
2 圖文導圖
該綜述首先介紹了AnGS的優點及形成過程。顆粒污泥比絮體污泥更致密,微生物結構更強,AnGS可以在不需要載體的情況下確保完全的生物量保留。此外,由于它們的高沉降速度,可以采用高水力負荷,而不會對生物量造成相應的沖刷。顆粒污泥由微生物細胞、胞外聚合物(EPS)和無機物等組成。AnGS的形成過程見圖2。
圖2 AnGS形成過程機理研究
文章介紹了AnGS的性質、影響因素、局限性及應用的研究進展。AnGS一般呈球形且表面光滑,可分為沉降顆粒和漂浮顆粒,沉降顆粒的平均粒徑為(2.96±0.99)mm,小于漂浮顆粒的平均直徑,即(4.58±1.22)mm,研究發現沉降性能和反應器的總體性能呈現正相關,即顆粒沉降性越高,反應器的性能越好。而AnGS的粒徑與密度成反比。因此,增大粒徑會導致AnGS的密度降低,從而導致顆粒污泥的上浮。根據Anammox工藝的沉降模型,1.75~4.00mm的粒徑被認為是Anammox工藝有效運行的最佳粒徑。為防止顆粒污泥上浮,建議AnGS的粒徑始終保持在2.20mm以上。AnGS獨特的胭脂色也表明了AnAOB的高活性,但它們的顏色仍然可以從胭脂紅到褐色或黑色,主要受到AnAOB中血紅素c的濃度影響,見圖3、4。
圖3 厭氧氨氧化顆粒污泥形態(表觀、顯微態、SEM)(Daetal.,2019)
圖4 厭氧氨氧化顆粒污泥表面SEM(A(D)、B(E)、C(F)分別為黑色、棕色、紅色AnGS)
同時,一定濃度有機物的存在會對AnGS的污泥特性造成影響,隨著濃度的升高,AnGS由磚紅色轉變為黑色,顆粒結構會造成顯著影響(見圖5)。AnGS的形成及性能不僅受底物濃度、溫度、pH值、HRT和SRT等因素的影響,胞外聚合物(EPS)的聚集、流體動力剪切力和攪拌速度、無機離子的存在以及廢水中納米顆粒的存在等因素的影響不容忽視。
圖5 厭氧氨氧化顆粒污泥的理化性質變化(在COD濃度分別為0, 50, 100, 150 and 200 mg/L脅迫100d,平均粒徑、沉降速度、完整度系數和濕密度)
厭氧氨氧化顆粒污泥在實驗室規模、中試規模和工程應用各個層面上均取得成功,具有巨大優勢,見表1。
表1 厭氧氨氧化顆粒污泥在不同反應器中的應用
然而,厭氧氨氧化在實際應用中仍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顆粒污泥的上浮現象、AnGS的儲存及重金屬的影響等,仍然限制著AnGS的大規模應用。較高脫氮負荷導致氮氣產量的增加可能是AnGS上浮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有專家認為顆粒污泥內部形成的氣穴也會造成顆粒上浮。而對于AnGS的儲存,應該選擇新方法替代冷凍保存。而重金屬的不同類型、數量會不同程度地抑制AnGS的形成,也為厭氧氨氧化顆粒污泥處理工業廢水帶來了難度。
3 結論與展望
研究者們已對AnGS的結構性質、影響因素等進行了研究,為Anammox快速顆粒化和穩定運行提供了基礎,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厭氧氨氧化顆粒污泥的上浮、儲存及重金屬敏感性均限制AnGS的大規模應用,亟待在未來研究中著手解決。
原標題:TOP研究010|蘇州科技大學陳重軍:厭氧氨氧化顆粒污泥的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