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來,平湖市深入推進“五廢共治”,進一步加大“五廢”的源頭治理、補齊固廢處置能力短板、加強固體廢物的監管力度,以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為抓手,不斷完善“五廢共治”生態治理模式,努力打造產廢無增長、資源無浪費、設施無缺口、監管無盲區、保障無缺位、固廢無傾倒的“無廢城市”。
一、抓末端處置,補齊能力缺口。十三五期間,平湖市建設一批涵蓋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五個方面的“五廢”處置設施,建立一套“五廢”監管體系。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農藥廢棄包裝物歸集中心、生態能源項目等一批固廢處置項目建成投運,建成小微產廢企業危險廢物統一收運體系。同時,進一步抓源頭治理,按照“能減則減”“應分盡分”原則,開展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推動產廢源頭減量化,不斷規范農村生活垃圾應急儲運點運維,建設有機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16個,有害垃圾暫存站9個,拓展了垃圾分類有效性和覆蓋面,實現鎮街道全覆蓋。通過“五廢”處置設施的建設,“五廢”監管體系的形成,進一步解決了平湖市的處置能力缺口問題。
二、抓排查摸底,形成產廢一本賬。在摸清固廢總量、結構、分布情況的基礎上,牽手“互聯網 ”,加快探索固體廢物信息化管理的步伐,2019年平湖市先后啟用了“嘉興市一般工業固廢信息化監控系統”以及“浙江省固體廢物監管信息系統”,推行電子化申報,做到將產廢單位全部納入網上平臺管理,實現產廢單位、運輸單位、處置單位三方確認,實行全過程閉環管理,形成產廢“一本賬”。通過各類系統培訓會法規宣教會,不斷增強了企業對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責任意識,從源頭把控,進一步提高平湖市固體廢物環境污染防治工作的科學性、精準性和信息化水平。
三、抓閉環監管,打造監管一張網。不斷壓實部門責任,按照“管行業管污染治理、管生產管污染治理、管發展管污染治理”原則,制定了《平湖市工業固廢專項整治方案(2017~2019年)》《平湖市“五廢共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7年~2019年)》等。同時,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統提升固體廢物在貯存、轉運及處置等重點環節的監管力度,積極開展打擊固體廢物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清廢凈土專項行動、固體廢物大排查大整治、醫療廢物專項治理行動、汽修行業危廢整治工作等一系列行動。通過這一系列行動,嚴查嚴打一批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領域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停產整治一批環境風險突出、環境污染嚴重、社會影響惡劣的企業,營造嚴格監管、嚴厲打擊、露頭就打的高壓執法濃厚氛圍,進一步強提高固體廢物規范化管理水平。
通過提升處置能力、引入信息化監管、加強教育培訓、加大檢查排查等措施,平湖市固廢污染防治工作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2016年至2020年平湖市一般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均在97%以上;危險廢物利用處置率逐年提高,從2016年的65.47%提高至2020年的100%。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大力度,進一步完善平湖市固廢基礎設施建設,縱深推進工業固廢監管,為“五廢共治”工作的積極開展加碼助力。
【來源:嘉興市生態環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