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產品、技術到產業支撐,看資源環保污水資源化利用的實踐之路
時間:2021-02-02
來源:廣州資源環保
污水資源化利用
日前,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對全面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進行了部署。《意見》明確,經過無害化處理后的污水作為一種再生水資源,能夠用于工業生產、市政雜用、居民生活、生態補水、回灌地下水等,有利于優化供水結構、緩解供需矛盾,以及保障水生態安全。
作為水環境綜合整治服務商,資源環保堅持系統、科學的治理思路和理念,積極創新,聚焦水質提升、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在多地已形成的可復制、可推廣的污水資源化利用示范案例,推出系列產品,提供技術支撐、產業支撐。
關鍵詞:生態補水
污水全收集、收集全處理、處理全達標
在城鎮、工業和農業農村等領域系統開展污水資源化利用,以城鎮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為突破口,以工業利用和生態補水為主要途徑,推動我國污水資源化利用實現高質量發展。《關于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
資源環保針對流域總體水資源匱乏、河道缺乏生態基流、河道渠化等問題,提出水資源優化調度系統解決方案。
東莞筷子河、虎門鎮江門涌在治理前屬于黑臭水體,資源環保通過綜合治理方案,建設自主研發河道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實現污水全收集、收集全處理、處理全達標,保障城市水環境質量整體根本改善。
東莞市東城區筷子河原位生態修復示范項目
東莞虎門江門涌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
東莞市東城區筷子河原位生態修復示范項目,東莞虎門江門涌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出水執行地表Ⅴ類標準、一級A標準,經處理后的尾水直接回用河道,實現有效的活水補給。兩大項目已成為東莞消除黑臭水體標桿。
關鍵詞:技術工藝包 模塊化、效率高、成本低
要求積極探索符合農村實際、低成本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技術和模式,推廣工程和生態相結合的模塊化工藝技術,推動農村生活污水就近就地資源化利用。《關于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
農村污水治理點多面廣,施工難度大,協調力度大,容易造成本倒掛。資源環保推出村鎮污水治理技術工藝服務包,全面提供設計、規劃,施工、安裝、調試、運維綜合服務,效率高、成本低,實現污水就地、就近資源化利用,能夠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生活污水污染問題。
韶關樂昌項目、清遠陽山項目、江門鶴山項目、梅州大埔項目,鎮級、村級污水處理廠(站)采用下沉式廠區設計,化解了污水處理廠鄰避效應,實現從“鄰避”到“鄰利”,集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一體。
農村污水處理設施PPP項目
總結農污治理的經驗與特點,資源環保推出輕量級、高應變的——“資源罐”分散式污水處理一體化設備。“資源罐”采用多級生物處理技術,有良好的抗沖擊能力,出水執行廣東省農污標準(DB44/2208-2019),可以從容面對農村的假期模式人口聚集與平時人口少的高中低來水量。目前,“資源罐”在肇慶懷集、高要項目上實現產業化應用。
關鍵詞:污泥資源化利用污泥零外運、污水零排放,環境零污染
實施污水收集及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工程。積極推進污泥無害化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關于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
城鎮污水處理向“泥水并重”轉變,資源環保不斷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之外,也積極探索污泥資源化利用。公司掌握國內污泥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在實現污泥逐級分離減量化、無害化的基礎上,直接用于項目綠化和工程回填用土,尾水達標排放,實現資源再生,一次性解決污泥處理、運輸掩埋、二次污染等污泥傳統治理難題,實現污泥零外運、污水零排放,環境零污染。
污泥資源化利用項目
東莞市東引運河流域樟村斷面綜合治理工程(清淤量54萬方),江蘇如東縣三河六岸淤泥處置項目(清淤量37萬方),不僅解決了污泥污染控制與治理面臨的緊迫難題,還實現污水資源化利用,打造污泥處理技術的樣板標桿,讓水更清、河更暢、城更美。
關鍵詞:科技引領技術支撐、產品支撐、產業支撐
推動將污水資源化關鍵技術攻關納入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十四五”生態環境科技創新專項規劃,部署相關重點專項開展污水資源化科技創新。引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污水處理企業等組建污水資源化利用創新戰略聯盟,重點突破污水深度處理、污泥資源化利用共性和關鍵技術裝備。《關于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
2020年,資源環保智能裝備研發生產項目開工。項目涵蓋智能裝備、智慧水務、智能機器人等設備的研發、生產、展示等,項目建成后,將落戶院士工作站、華南河湖長學院、資源環保裝備基地、智慧水務科研實踐基地、環保產業孵化基地,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生態文明提供技術支撐、產品支撐、產業支撐!
智能裝備研發生產項目
從城鎮、農村污水資源化利用,到污泥資源化利用,再到技術支撐、產品支撐、產業支撐……每一步,都反映出資源環保守護綠水青山的不懈努力與奮斗。資源環保也將持續為推動我國污水資源化利用實現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