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團和南水北調集團可以突破原本國內水務企業地域性的局限。
長江大保護覆蓋沿江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云南、貴州等11省市。南水北調四橫三縱輻射東中西三線,與長江、黃河、淮河和海河多個區域,成為打破地域界限的環保巨頭。
對水務企業的影響
以三峽集團為例,從進入環保行業開始,三峽集團的“朋友圈”就不斷擴大,三峽集團不斷踐行“資本+”商業模式,以投資持股的方式聯動全國性業務平臺、區域性地方平臺、專業技術型企業等三類企業。2019年以來,三峽集團已先后買入12家上市公司及子公司股權,包括A股11家及H股的1家,算是之前參股的8家,三峽系布局的A股及H股公司已達20家之多。
對于智慧水務的影響
這對水務企業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行業投資融資熱情高漲帶動整體市場看好,國家政策落實所帶來的項目紅利……當然如果能夠趁機加入到巨頭的朋友圈中,那就更好了。
2020年后,南水北調集團正式歸由國資委管理,它的朋友圈也是可以預見的龐大,這無形之中又拉升了市場的門檻,也讓水務企業多了一條交朋友的渠道。
除了三峽集團、南水北調集團,環境產業行業就像個戲臺子,央企、建筑企業、房地產公司、物業公司、地方國資等“你方唱罷我登場”。
環境產業體量很大,環境產業門檻也很低。但是環境產業不是投資型產業,也不是基建型產業,它歸根結底是一個“技術服務型”產業,其核心是“運營”,要把污染治理好,實現環境的改善,而不是“一錘子買賣”。因此,無論是誰邀請加入其中,只有足夠“硬核”,才能夠立足與發展。這里的硬核是指技術核心、核心產品和核心服務能力。
所以說,智慧水務企業就是這個水務行業的“硬核”所在。它不僅能夠為行業賦能,而且能夠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將劣幣拒之門外。
如今的環保產業已經走向了結果導向,環境治理最終還是要解決問題,而這種結果導向,才是(對)智慧水務最大的利好。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給水排水》”的所有作品,版權歸《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給水排水》)”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僅供分享不作商業用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原版權所有者不同意轉載,請聯系我們(022-27835520),我們會立即刪除,謝謝!

2019第21屆山東國際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