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俊國
■ 深圳特區報記者 韓文嘉
深圳市第七次黨代會報告明確提出,深圳未來五年生態環境質量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到2030年,建成引領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創新城市。南方科技大學講席教授、歐洲科學院院士劉俊國認為,這充分體現了深圳市委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堅強決心,也充分體現了深圳搶抓“雙區驅動”和“雙區疊加”歷史機遇,率先打造美麗中國典范、爭當全球可持續發展先鋒的堅強決心。
劉俊國表示,深圳始終堅持實施“生態立市”戰略,逐漸探索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和漸進式生態修復之路,良好的生態環境已經成為深圳一張靚麗的名片。2020年,深圳市生產總值達到2.76萬億元,主要污染物減排超額完成任務,茅洲河、深圳河等五大河流水質均達到或優于Ⅳ類,PM2.5降至19微克/立方米,單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強度已降至全國平均水平的1/3和1/5。深圳率先實現了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全市域創建。
“在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基礎上,深圳市乘勢而上,以先行示范的高標準提出了‘可持續發展先鋒’的戰略定位。這一戰略定位非常鼓舞人心。”
劉俊國介紹,近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中高度重視,顯示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的雄心和決心。深圳市第七次黨代會要求形成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綠色低碳發展方式,以先行示范標準推動碳達峰邁出堅實步伐。“我們欣喜地看到,深圳市正在以先行示范區的姿態,積極推動碳達峰和碳減排工作,快速推進漸進式生態修復工作,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做好表率,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中國經驗和范例。”他表示。
漸進式生態修復旨在分階段、分步驟地采取“環境治理、生態修復、自然恢復”的策略,對受損生態系統進行循序漸進的修復。漸進式生態修復理論的重點在于“對癥下藥”,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修復模式和路徑,達到恢復生態系統健康和增強生物多樣性的目的。生態修復已被證實能夠有效應對氣候危機和改善糧食安全、用水供應和生物多樣性。近年來,深圳市加大生態修復與保護力度,在實踐中逐漸形成了漸進式生態修復理論和一系列生態修復核心技術,在河流、濕地等生態系統修復中形成了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經驗。“深圳市第七次黨代會進一步提出要堅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鞏固提升生態環境品質,健全現代環境治理體系,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可持續發展先鋒。這表明深圳市將緊抓‘雙區’建設戰略機遇,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更實舉措狠抓生態環境保護,加大漸進式生態修復力度,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率先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范。”劉俊國說。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給水排水》”的所有作品,版權歸《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給水排水》)”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僅供分享不作商業用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原版權所有者不同意轉載,請聯系我們(022-27835520),我們會立即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