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水務
智慧水務通過數采儀、無線網絡、水質水壓表等在線監測設備實時感知城市供排水系統的運行狀態,并采用可視化的方式有機整合水務管理部門與供排水設施,形成“城市水務物聯網”,并可將海量水務信息進行及時分析與處理,并做出相應的處理結果輔助決策建議,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水務系統的整個生產、管理和服務流程,從而達到“智慧”的狀態。
1
智慧水務的優勢
智慧水務的運用使得水務系統得到了改善提升,首先智慧水務實現了水質在安全 24小時 動態監控范圍內,并且可以按需分配管網調度,利用數據分析監測使得調度效率高。能夠促使水務集團運營管理數字化、智能化、規范化,將資源利用最大化。
2
智慧水務的構建目標
1.管理協同化
從系統協同、業務協同兩大著力點,在同一規劃的基礎上建立城市供水、排水、防洪、水環境等業務一體化運營管理平臺,實現各個水務業務經營、用戶服務的協作化管理。
2.資源利用高效化
借助物聯網技術對城市水源、供水管網進行實時監控;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城市供水分布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信息數據對水資源進行合理調配。
3.業務智能化
借助新型傳感器技術,自動實時采集城市水務基礎數據;利用大數據技術,挖掘海量數據中所蘊含的信息,用于預測水務業務的發展趨勢,實現智能化決策; 通過數據整合、業務應用系統關聯,為政務管理、民生服務提供“一站式”操作手段。
4.服務便攜化
基于信息化技術,搭建城市水務統一門戶平臺,公眾可以隨時隨地查詢水務公共信息,同時還可以通過無線終端預約相關服務,提高辦事效率。
智慧水務案例1 – 紹興水司
紹興水司作為紹興市水務集團下屬的一家國有獨資供水企業,主要承擔著全市供水管網投資建設、管網運行維護及自來水銷售和服務等職能。目前,整個供水區域面積達500平方公里,服務人口約100萬人,供水用戶40萬余戶,管網總長約3900多公里,年供水量約1億立方米,公司管網漏損率已連續9年控制在5%以下。供水智慧管網系統從2014年4月份開始啟動建設。
先后建成供水管網GIS系統、調度SCADA系統、DMA分區計量、管線巡檢、水力模型、熱線呼叫系統、營業管理系統、微信公眾服務平臺8套信息系統,全力打造供水管網“一幅圖、一張網、一本賬、一平臺”的綜合性管控平臺。
智慧水務系統在線監測平臺
效果評估
通過智慧管網系統多種技術手段、多種功能模塊的應用基本消除了由于管網壓力調節不合理引起的人為爆管等事故,同時為公司管網漏損率控制方面起到了明顯成效,成功地將管網漏損率從2000年的21.07%控制在目前的5%以下,每年減少管網漏損水量近1000萬立方米,相當于節省了一個西湖的水量。
經濟效益
(1)公司業務在系統內全電子化閉環控制,每年直接減少人力資源管理投入成本近100萬元。
(2)每年通過系統及時預警發現突發性事故10多起,累計減少水量損失3000立方米/小時,及時預警發現趨勢性事故50多起,累計減少水量損失近1000立方米/小時。
(3)通過系統對管網健康度的動態分析評估,合理安排舊管網修理、更新,有效延長管道使用壽命,每年改造經費節省超過300萬元。
智慧水務案例2 – 新加坡公用事業局
該項目是為新家坡公用事業局(以下簡稱“PUB”)供水部開發的一套智慧水網系統,幫助提高新加坡供水管網的運營效率。智慧水網系統通過在管網上安裝傳感器以獲取在線實時水力數據,并提供一系列的水網管理工具輔助管網運行管理,包括爆管、水質事件報警,漏點定位,在線水力建模,閥門操作模擬與仿真,自動分區模型,用水需求預測和負荷分配,以及基于GIS的數據可視化展示等。該項目服務的管網長度約5500km,服務用戶達140萬。
該項目是集物聯網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GIS技術、計算機技術、一體式傳感器、水力模型為一體的綜合性供水運營管理系統,實現城市供水管網的漏損監控及定位,同時,兼具水網數據管理與分析、管網資產評估、水力模型建模、優化供水調度、水量預測、水網分區等功能,幫助供水企業提升供水運營效率。
智慧水務設備現場安裝狀況
智慧水務平臺系統界面演示
效果評估
在漏損管理和水質監測方面,系統能夠實時監測漏點,并定位漏點位置,使用戶能及時響應并采取修補措施,發現水質異常,及時向供水部發送報警通知,資產評估模塊提供未來一段時間可能出現管網故障的區域信息,指導用戶優化管網修復與改造計劃,有效的降低爆管、延長資產的使用壽命,為用戶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運營優化方面,供水調度工具綜合了水的生產、輸送、分配和供應各環節的水量數據,實時預測供水短期( 提前24小時)需求來優化供水配置,確保水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智慧水網系統對新加坡較低漏損率(NRW維持在5%)的保持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