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此次大會公布的獲獎項目中,有12項環境領域類項目,其中《污水深度生物脫氮技術及應用》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該獲獎技術是哈爾濱工業大學王愛杰教授團隊、北京工業大學彭永臻教授團隊、中國水環境集團侯鋒團隊等面向國家污水處理脫氮除磷重大需求,共同研發實踐的重大成果之一。
哈爾濱工業大學王愛杰教授長期從事水污染控制理論與技術研究,在污水深度處理與資源化領域深耕多年。獲獎后王愛杰教授表示,我國70%的城市污水呈低碳氮比特征,需依賴外部碳源投加實現總氮深度去除,成本高昂,降碳需求迫切。針對此行業共性難題,團隊提出水處理生物調控新原理,開辟了非碳源依賴生物脫氮新途徑,發明了控碳脫氮、解構脫氮和自養脫氮新材料、新技術和新工藝,創建了系列低碳、少能、高效技術系統,在多項污水處理工程中推廣應用,突破了低碳氮比污水深度脫氮的技術瓶頸和工程難題。污水深度生物脫氮技術為我國污水處理系統提標改造、深度凈化與再生利用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和低碳解決方案。
中國水環境集團董事長侯鋒研究員表示,目前污水處理廠經歷了數輪提標改造,大多采用國外開發的工藝和進口設備,急需技術裝備國產化。此次獲獎項目屬于水污染防治工程科學技術領域先進成果,是集團近年來開展產學研合作,踐行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圍繞城鎮污水深度脫氮重大需求的突破性創新技術。該技術的應用可實現降碳耗、穩達標、低成本的優異效果,未來可在全國各地的水環境治理中發揮積極作用。
(編輯 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