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國內最大的水泥窯協同處置污泥項目——金隅冀東水泥窯協同處置污泥工程,在涇陽縣冀東海德堡水泥廠內正式建成投產。項目投產后,西安將新增800噸日處理污泥能力;項目投運后,年處置污泥達到26.4萬噸。項目的投產標志著西安污泥處理實現日產日清,污泥處置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能力大幅提升。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西安市處理污水時產生的污泥量不斷增加,由于缺少必要的處理設施,污泥處理成為一個現實難題。西安市污水處理管理中心主任葉文龍介紹:“污水中的污泥含有重金屬、有機物、細菌等有害物質,如果不妥善處理,將產生二次污染,所以業內有‘污水變污泥,污染大轉移;治水不治泥,等于沒治理’的說法。”
金隅冀東水泥窯協同處置污泥工程是由西安水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承擔的“全域治水 碧水興城”重點項目,總投資約1.7億元。11月3日,記者在該項目污泥處置室內看到,從污水處理廠送來的脫水污泥,進入污泥料倉,通過污泥帶式干化機、水泥窯等環節的處理,最終制成建筑材料水泥,處理中產生的污水通過冷凝等技術,進行再生水回用,投入生產之中。在這一過程中,入廠的污泥被全部“吃掉”。
西安水務(集團)生物質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黨宏介紹,項目采用“污泥深度脫水+低溫干化+協同焚燒”的技術,利用現有水泥熟料生產線對污泥進行無害化處置,具有成本低、穩定性強、減少土地占用及資源最大化等優點。相對于焚燒、發電污泥協同處置項目來說,該項目在處理過程中,將污泥“吃光榨凈”,變污泥為水泥,符合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西安水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賀瑞林告訴記者,經過3個多月日夜奮戰,公司克服諸多困難,縮短一半工期提前完工。目前,該項目主要收集處理西安市渭河沿線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現已投產使用。
據悉,西安市目前日產污泥2200噸,該項目投產使西安日污泥處理能力達2600噸,污泥處理由“負循環”轉變為“正循環”,西安市污泥處置能力邁上新的臺階。(記者:肖楊)
【來源:陜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