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新聞發布處處長王若峰主持新聞發布會
王若峰:
各位媒體朋友:
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
“十四五”時期是我市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極為關鍵的五年。為系統謀劃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我市出臺了《濟南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今天,我們召開這場發布會主要介紹《濟南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相關情況。
出席今天發布會的有:濟南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杜世勇, 濟南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處長李計珍, 濟南市生態環境局綜合與科技處負責人趙麗萍。他們將就有關情況進行解讀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首先,有請濟南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杜世勇介紹有關情況。
濟南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杜世勇
杜世勇:
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們,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首先,向一直以來關注、支持濟南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社會各界和媒體朋友們,表示衷心感謝!近日,市政府印發了《濟南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下面,我簡要介紹一下《規劃》的相關情況。
一、出臺背景
“十三五”以來,全市上下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決打贏大氣、水體、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全方位強化環境監管,各項工作目標任務圓滿完成,有力推動了濟南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的滿意度和獲得感持續提高。
“十四五”時期是我市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高水平建設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對標美麗中國遠景目標打造美麗泉城極為關鍵的五年。“十四五”時期,面臨新的發展形勢和發展要求,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任重道遠。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的工作要求,市生態環境局會同有關部門開展了《規劃》編制工作,成立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建立“1+9”規劃編制體系,在完成大氣、水、土壤、固廢、生態、應對氣候變化、核與輻射、聲、能力建設等多領域專題研究后,合理設置“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目標,系統謀劃重點任務和工作措施。《規劃》編制經歷了前期研究、草案編制、論證報批三個階段。期間,多次邀請國家、省、市各級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領域專家交流咨詢,赴生態環境部、黃河流域管理局對接交流,開展多輪次意見征求,共收集意見建議300余條。近日,《規劃》通過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并正式印發。
《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科學謀劃了重點任務、主要舉措和保障措施,確定了“時間表”“路線圖”,對全面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建設“生態濟南”,具有重要意義。
二、主要內容
《規劃》共12章、53節,約4.2萬字,分為三大部分。
(一)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機遇,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減污降碳為總抓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示范標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泉城,為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建設夯實生態本底。
基本原則:做到六個堅持,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綠色發展為引領,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系統觀念底線思維,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堅持深化改革創新。
主要目標:到2025年,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明顯增強,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基本建成“生態濟南”。《規劃》確定了環境治理、應對氣候變化、環境風險防控、生態保護等4大類21項主要指標,其中約束性指標12項,預期性指標9項。
(二)重點任務
《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保護9項重點任務。一是深化結構調整,引領重點區域綠色發展,壯大生態環保產業,推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二是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協同推進應對氣候變化與環境治理、生態保護修復、降低碳排放強度,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三是推動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削減,強化重污染天氣應對和區域協作,穩定改善環境空氣質量。四是統籌水資源、水生態和水環境,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環境治理,確保“兩清零一提標”,持續提升水生態環境質量。五是強化土壤與地下水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實施水土環境風險協同防控,深入推進農業農村環境治理。六是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強化生態保護統一監管,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七是強化危險廢物、重金屬污染、核與輻射等重點領域環境風險管控,重視新污染物治理,嚴守環境安全底線。八是深化改革創新,建設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增強生態環境保護內生動力,提升生態環境治理效能。九是開展全民行動,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動形成人人關心、人人參與、人人監督的大環保格局。
(三)保障措施
建立健全規劃實施保障體系,明確“加強組織實施、加大資金投入、強化宣傳引導、推進鐵軍建設、加強調度評估”等5項保障措施,為實現規劃目標任務提供堅實保障。
三、主要特點
《規劃》在貫徹落實國家、省級系列上位規劃的基礎上,進一步做深、做實、做細,充分體現了濟南特色,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第一,突出重大戰略的落地落實。《規劃》為保障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啟動建設兩大國家戰略在濟南的落地實施,識別出黃河風貌帶、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南部山區和萊蕪、鋼城區等四個綠色發展轉型高地,根據各自特點系統謀劃綠色轉型發展路線和建設目標,并以專欄形式對工作任務進行了具體部署。第二,突出系統防控和協同治理。《規劃》將生態環境保護要求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推動實施新一輪“四減四增”行動,以減污降碳為總抓手,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完成了從污染治理為主到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重大轉變,實現了“地上—地下、岸上—水里、城市—農村、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全面貫通,建立了“系統、協同、源頭”的全周期生態環境保護機制。第三,突出發揮改革創新牽引作用。《規劃》在健全生態環境保護統籌協調機制、完善生態環境政策制度、發揮市場機制激勵作用、提升生態環境監管能力、發展壯大生態環保產業等方面設立了一系列改革創新措施,全面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規劃》近期將正式公布實施,具體內容請登陸濟南市政府網站、市生態環境局網站進行查詢。
王若峰:
感謝杜局長的介紹。下面進入提問環節,請大家圍繞今天發布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新聞機構名稱。請提問。
大眾網記者:
請問“十四五”期間,濟南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主要目標和愿景是什么?
杜世勇:
“十四五”時期是我市在新起點上深入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實現美麗泉城取得新跨越的五年。對標2035年美麗泉城遠景目標,《規劃》提出,到2025年,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明顯增強,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基本建成生態濟南。具體來說:
一是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農業投入與用地結構更加合理,綠色低碳發展加快推進,新動能成為引領經濟發展主引擎,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碳排放強度持續降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二是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空氣質量全面改善,水環境質量穩步提升,水生態功能初步恢復,重污染天氣、省控以上劣Ⅴ類斷面、城市(縣城)建成區和農村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三是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穩步提升。生態安全格局更加穩定,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生物安全管理水平顯著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不斷加強。
四是環境安全有效保障。土壤安全利用水平鞏固提升,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環境風險防控能力明顯增強,輻射安全監管持續加強,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
五是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建立健全。生態環境治理能力短板加快補齊,生態環境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形成導向清晰、決策科學、執行有力、激勵有效、多元參與、良性互動的環境治理體系。
濟南網記者: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為重大國家戰略,為濟南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請問“十四五”期間濟南生態環境保護如何落實黃河戰略,將采取哪些措施保障黃河流域水生態環境?
濟南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處長李計珍
李計珍:
在《規劃》編制過程中,我們全方位強化黃河下游生態保護修復和環境綜合治理,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黃河風貌帶為重點,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具體設置以下4項任務:
一是強化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統籌管理。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實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實施流域生態環境資源承載能力監測預警管理。統籌建立水資源、水生態和水環境監測評價體系,對重要河湖庫開展水生態環境評價,增加生態用水保障,促進水生態恢復。縣級以上城市黑臭水體清零。持續削減主要水污染物排放總量。
二是強化水資源保護與節約集約利用。提升水源涵養功能。制定和實施水源涵養功能提升規劃,有序推進封山育林、退耕還林還濕、低質低效林改造、濕地生態修復、廢棄礦山植被恢復等生態修復工程。維護南部山區等重要山體的水源涵養能力,提升泉城泉水持續噴涌能力。實施節水行動。推行工業領域節水和水循環利用,建立健全工業用水定額制度,鼓勵節水和循環用水。建設工業節水示范工程,嚴格控制高耗水行業發展。推進城鎮生活節水、農業高效節水示范灌區建設。有效利用非常規水源。加強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規水多元、階梯和安全利用,將非常規水納入水資源統一配置,逐步提高非常規水利用比例。選擇適宜地點,建設商河縣污水處理廠尾水濕地凈化等10處工程,加強再生水循環利用基礎設施建設。
三是積極推動水生態恢復。統籌開展“河道有水”建設。按照國家、省生態流量管理重點河湖名錄要求,制定河湖生態流量保障實施方案。推進城區河道有水工程建設。分期分批確定主要河流、湖泊、水庫生態流量(水位)。打造北部黃河生態風貌帶,實施灘區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因地制宜推進灘區退地還濕,打造灘河林草綜合生態系統。推進生態廊道與節點建設。建設濱水生態廊道,推進大汶河、小清河、徒駭河、北大沙河等骨干河道美麗示范河湖工程建設,有機串聯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重要湖庫等多樣生態節點,營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宜游的河湖景觀。圍繞北部沿黃濕地群、中部山前濕地群和南部山地溪源濕地群,開展玫瑰湖、濟西、白云湖、雪野湖等濕地保護行動,打造體系完善、格局良好的濕地體系。
四是系統治理黃河流域水生態環境。實施以總氮控制為主要目標的入黃支流綜合治理工程,分階段、分類型對錦水河等11條入黃支流開展綜合整治行動,并自2021年底起將其全部納入日常監管,增加總氮管理指標。加強長清、平陰等沿黃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開展黃河流域“清廢行動”,基本完成尾礦庫污染治理。推進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強灘區內畜禽和水產養殖有效監管。
五是建設“智慧生態黃河”示范項目。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和省生態環境廳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智慧生態黃河”示范項目正在積極推進中。“十四五”時期,將構建以黃河流域濟南區域為示范的“天地一體、水陸統籌”感知監測網絡,同步建設“全面匯聚、深度挖掘”的大數據分析應用體系、“目標管控、業務協同”的協同監管體系以及“全景可視、全面調度”的全景指揮體系,形成全面感知、動態監控、預測預警、科學決策、高效指揮和精準治理的智慧監管平臺。通過在濟南開展示范應用,探索形成可供全省乃至全流域共用的復制性強、拓展性強的樣板,逐步推廣應用到全省、全流域。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國務院批復設立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為我市走上綠色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提供了重要的突破口,請問“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保護如何助力起步區綠色發展?
濟南市生態環境局綜合與科技處負責人趙麗萍
趙麗萍:
十四五“期間”起步區將以綠色低碳為導向,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重點圍繞建筑、能源、產業發力,全面推進綠色城市建設。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在黃河兩岸生態治理與保護、節水降耗等方面走在前列,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全面推廣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建設碳中和綠色發展展示區,著力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示范,在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中創新發展,走綠色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具體設置以下5項任務:
一是構建攜河發展空間新格局。堅持生態優先、均衡發展、宜居宜業,打造“一縱一橫兩核五組團”的總體空間布局。堅持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剛性約束,按照“控紅、增綠、擴藍、留白”的理念,合理安排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堅持生態優先,加強對黃河兩岸地區分級管控,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打造空間占比不少于70%的藍綠空間。
二是加強自然生態保護修復。加強對鵲山龍湖濕地、崔寨濕地、太平濕地等重要生態節點保護修復,穩步推進退塘還河、退田還灘。大力實施灘區環境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治理、黃河堤頂路改造提升、近河綠道建設,加快大寺河河道治理和生態景觀建設,打造人河城相協調的生態風貌廊道。加強生態防護林建設,加快實施桑梓店—大橋—崔寨—回河生態森林帶建設,構建成長型森林公園體系,發揮護藍增綠通風降塵作用,建設集中連片、相互貫通、林城相融的大型城市森林帶,打造天然城市綠芯和休閑生態氧吧。
三是扎實開展環境綜合治理。強化環境污染系統治理,依法開展環境影響評價,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建立細化到街鎮、園區的準入清單。開展生態保護專項規劃,保護清風廊道、清水通道,統籌推進污染防治,科學規劃垃圾回收利用和垃圾處理設施布局,充分運用“城市美學”的理念,加強地下空間綜合利用規劃,高標準建設起步區生活垃圾分揀中心和轉運中心項目,優先利用地下空間規劃垃圾轉運作業系統等,全力建設“無廢城市”示范區。
四是大力促進城區綠色低碳發展。嚴格控制起步區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優先開發利用地熱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深化低碳試點。推進清潔生產,發展環保產業,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嚴禁新建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項目。持續推進清潔取暖,加快供熱系統改造升級,推廣清潔能源替代。全面推動綠色建筑設計、施工和運行,大力發展超低能耗建筑,加快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進城市生態修復和功能完善工程。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倡導綠色消費,形成簡約適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
王若峰: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發布人,也謝謝各位記者朋友的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