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肥市小廟有機資源處理中心項目迎來收尾調試階段。
合肥運河新城有機資源處理中心項目位于運河新城酒香泉路與三乘寺路交口,占地100畝,設計總規模為“日處理餐廚垃圾400噸+日處理廚余垃圾400噸”,總投資估算7.28億元。主工藝流程為“廚余(餐廚)垃圾預處理+干式(濕式)厭氧消化+沼氣發電”,建設內容包括預處理系統、濕式厭氧處理系統、干式厭氧處理系統、沼氣發電系統、污水處理系統、沼渣脫水及干化系統、臭氣處理系統以及公輔設施等,實現廢物循環再利用。
合肥市小廟有機資源處理中心項目是合肥市重點民生工程,民生工程事關民生福祉,其順利投產運行對推進合肥市垃圾分類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合肥市小廟有機資源處理中心項目迎來收尾調試階段 市民身邊餐廚垃圾將有更好“去處” 小廟有機資源處理中心迎來收尾調試
來源: 九派新聞
近日,合肥市小廟有機資源處理中心項目迎來收尾調試階段,市民身邊的餐廚垃圾將有更好 " 去處 "。記者從建設部門獲悉,為幫助工程做好竣工驗收準備工作,合肥市建筑質量安全監督站組織參建單位,對項目建(構)筑物質量及技術資料進行全面 " 體檢 "。
項目:高效治理難度較大的餐廚垃圾
餐廚垃圾,俗稱泔腳、泔水,是餐飲垃圾和廚余垃圾的統稱。隨著合肥城市發展加快和人口規模增長,餐廚垃圾產生量正逐年上升。
餐廚垃圾成分復雜,濕度大、油性重,發酵后會產生許多有害有毒元素,對土壤和水源污染大,無法像普通垃圾一樣集中處理,也無法填埋。而且,餐廚垃圾產生在城市的各個角落,非常分散,因此治理難度較大。
合肥市小廟有機資源處理中心項目,肩負著全國第一批垃圾分類試點城市建設的重要任務,市質安站將盡職履責,為項目順利竣工、合格交付保駕護航。隨著合肥市小廟有機資源處理中心迎來收尾調試階段,將推動市民身邊的餐廚垃圾得到高效處理和科學解決。

功能:經厭氧處理發電實現再利用
合肥市小廟有機資源處理中心項目是合肥市重點民生工程,民生工程事關民生福祉,其順利投產運行對推進合肥市垃圾分類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項目位于合肥市蜀山區小廟鎮,采用 " 預處理 + 厭氧 + 沼氣發電 " 工藝,建設內容包括預處理系統、濕式厭氧處理系統、干式厭氧處理系統、沼氣發電系統、污水處理系統、沼渣脫水及干化系統、臭氣處理系統以及公輔設施等,實現廢物循環再利用。
本工程實施后,不僅對合肥市餐飲垃圾和廚余垃圾的科學管理和有效處理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而且對垃圾分類后的濕垃圾處理項目建設具有顯著的示范效應,有助于加快構建資源節約型社會,改善城市生活環境。
接下去,合肥將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餐廚垃圾收運體系,合理規劃收運線路,調試好運行設備和技術工藝,確保項目高標準高質量運營。
成效:加快補齊廚余垃圾處理設施短板
近年來,安徽鼓勵因地制宜、區域協同,逐步推進加快廚余垃圾配套處理設施建設。支持合肥等列入國家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鼓勵和支持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承擔國家和省級科技計劃項目,開展聯合攻關以及成果應用示范。
注重試點先行,充分發揮公共機構的示范引領作用,在安徽省政務大廈、安徽省委黨校(安徽行政學院)、安徽省直機關第三幼兒園、包河區政府食堂、丁香家園等機關院校、居民小區開展廚余垃圾就地資源化處置試點,提升就地處理能力水平,促進源頭減量。
積極推進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重點向焚燒方式轉變,補齊廚余垃圾處理設施短板。截至今年三季度,全省共有 11 市建成運行廚余垃圾處理設施,廚余垃圾日處理能力達到 2195 噸。其中,合肥正在率先加快建設末端廚余垃圾處理廠,廚余垃圾分類處理能力明顯增強。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吳奇
【來源:合肥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