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南明河、大理洱海水環境治理 入選中共中央黨校《與領導干部談生態文明》開篇案例
2022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中共中央黨校課題研究成果《與領導干部談生態文明》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發行。本書聚焦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選取了不同地區的六個典型案例進行闡釋,中國水環境集團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態系統助力城鎮水生態文明建設成功入選開篇案例。該案例從城鎮水污染治理存在的問題及挑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與機制等介紹了水環境綜合治理的創新技術體系和治理模式,提供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創新經驗和做法。
本書主編中央黨校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生態文明建設教研室主任李宏偉教授表示,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是貫徹落實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措,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關鍵路徑,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南明河治理前后對比圖
中國水環境集團“分布式下沉+母親河治理”模式貴陽南明河案例與“分布式下沉+湖泊治理”模式大理洱海案例入選開篇。集團董事長侯鋒博士表示,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態系統一改全世界城鎮污水百年來當作污染物進行收集處理排放的模式,而是將其作為城鎮穩定的水資源,進行科學的收集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該系統發源于南明河、原創于南明河治理,在南明河沿岸新建分布式下沉式再生水廠16座,提標改造5座,河道生態修復、景觀綠化120公里。貴陽南明河治理南明河治理實現了三個首次:國際首個城市尺度的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態系統應用以及廠網河湖一體化模式的工程實踐;國內首次打破條塊分割的治水模式,通過統籌規劃,分步實施,保障了南明河“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白鷺翻飛”治理目標實現;未來還將實施中國首個碳中和城市模式。
治理后的貴陽南明河
侯鋒博士介紹,“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態系統對于中國城市,特別是人口密集土地稀缺、但河道黑臭缺水的大中城市具有重要借鑒價值,成為城市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重要舉措。該技術已被北京、上海等全國22個省份復制借鑒,也可為全球缺水缺地國家提供了中國解決方案。”
“十四五”時期,國家陸續出臺了《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關于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意見》等系列政策,全國各地都在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路徑。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本書通過深入闡釋和剖析典型案例,詮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這一理論和實踐命題,為全國為廣大領導干部因地制宜,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打通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通道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