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 建設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是山東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把握新時代要求、面向未來發展做出的重大創新戰略布局。根據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建立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推動創
核心提示: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 建設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是山東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把握新時代要求、面向未來發展做出的重大創新戰略布局。根據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建立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推動創新發展的框架意見》(魯政字〔2019〕26號)文件精神,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產研院)于2019年7月30日正式掛牌成立,是省政府批準設立的獨立事業法人單位,致力于產業技術創新與集成,實現技術產品化、商業化。


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
建設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是山東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把握新時代要求、面向未來發展做出的重大創新戰略布局。根據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建立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推動創新發展的框架意見》(魯政字〔2019〕26號)文件精神,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產研院)于2019年7月30日正式掛牌成立,是省政府批準設立的獨立事業法人單位,致力于產業技術創新與集成,實現技術產品化、商業化。
產研院以打造引領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引擎和制度創新的示范樣板為目標,以“創新科技、賦能產業、造福山東”為使命,以“企業滿意、黨委政府滿意、老百姓滿意”三滿意為愿景,始終秉持“商業成功是檢驗技術創新的唯一標準”的發展理念,堅持企業需求牽引和技術創新推動“雙輪驅動”,不與企業爭利,不與大學科研院所爭資源,不與政府爭名分,著力建設不像政府機關、不像大學、不像企業、不像事業單位的“四不像”新型研發機構。產業布局。圍繞創造新業態、壯大新興產業、提升傳統優勢產業,按照“無中生有、雪中送炭、錦上添花”開展產業布局。“無中生有”即創造新產業,為山東實現“換道超車”、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支撐力量,包括布局發展研發設計、微納制造、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等五大新興業態。“雪中送碳”是要在信息與智能融合、節能環保、高端裝備、海洋、高性能材料、醫學工程、生物工程、智能家電、智慧綠色農業等新興產業領域,培育成長起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場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綜合效益好的高競爭力企業,促進新興產業壯大。“錦上添花”是通過與企業聯合攻關等措施,推進信息智能與綠色技術轉化應用,完善價值鏈,實現輕工、紡織、機械、化工、冶金、建材、白色家電等優勢傳統產業提質增效。技術布局。重點圍繞關鍵材料、信息與智能融合、微納器件、智能制造和綠色發展五大領域開展技術布局。關鍵材料包括電子信息基礎材料、高分子化學材料、高性能纖維材料、高性能復合材料、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高性能合金材料和新能源材料等領域。信息與智能融合聚焦于空天信息、人工智能和密碼技術領域。微納器件聚焦于集成電路、先進光電芯片、物聯網關鍵技術、衛星部件與載荷等領域。智能制造聚焦于高端工業軟件、系統技術、工業機器人等領域。綠色發展聚焦于環境監測、綠色設計、水污染處理、生態環境安全和標準化。空間布局。布局濟南、青島兩個創新核(雙核),并充分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形成聊城-濟南-淄博-濰坊-青島-煙臺-威海、德州-濟南-泰安-濟寧-棗莊兩個創新帶(兩帶),煙臺、濟寧、臨沂三個副創新核,及其它城市多節點,形成“雙核兩帶多節點”產業技術創新空間總體布局。創新體系。建設產研院總院、分院、自建研究機構、共建研究機構、加盟研究機構、企業聯合創新中心等覆蓋全省、緊密融合、“市場牽引、技術驅動”的雙引擎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創新網絡。從山東省、國家和國際三個層面構建創新資源充分共享、創新要素順暢流動、創新制度保障有力的創新創業生態體系。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漢等區域設立科技創新中心。在歐盟、日本、前獨聯體國家等重點地區,聯合建設國際創新中心。頂層設計。產研院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理事長由山東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擔任,成員來自政府部門、產業界、學術界和金融界。院長是山東產研院法定代表人,主持領導全面工作,并對理事會負責。重大事項實行院務會議充分討論的院長決策機制。產研院成立創新發展戰略咨詢委員會,聘請科技界、產業界高級專家對產研院重大創新布局開展戰略咨詢。運行機制。設立變革創新、戰略創新、躍升創新以及企業關鍵技術攻關等項目計劃,加速培育新動能。充分體現“以創新創業者為本”的理念,設立狼群、索牛、雛鷹等人才計劃,支持科技人員創新創業。設立平臺支持計劃,建設科研基礎設施,構建全球創新網絡。支撐保障。設立產業戰略咨詢研究院,持續開展山東產業技術創新發展戰略研究。成立博正管理學院,培養技術商業領袖。設立產業投資發展公司,建設從種子、導入、發展到并購全企業全生命周期風險投資體系,以市場化機制組建未來產業投資基金、產研風險投資基金,孵化一批投資控股、參股高技術企業。總體目標。建成前沿新興產業的策源地、創新創業生態的建設者、國際開放合作的新高地,形成科研機構改革先行區、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體制機制改革試驗區,為全省推動制度創新提供樣板。階段目標。到2025年初步形成“政產學研金服用”一體化、創新創業創富一體化、研究開發產業一體化和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本鏈緊密融合的創新生態環境,培育各類上市企業10家,實現自建、共建和加盟科研機構100家左右,累計衍生孵化企業1000家左右,轉移轉化先進技術10000項左右。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