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國投津能發電有限公司(北疆電廠吧)成立于2004年3月,由國家開發投資公司、天津市津能投資公司和天津長蘆漢沽鹽場有限責任公司分別以64%、34%和2%的比例共同出資組建。開發建設的北疆發電廠循環經濟項目,
規劃建設4×1000MW燃煤發電超超臨界機組和40萬噸/日海水淡化裝置。2005年10月27日,國家發改委等6部委聯合發文,將天津北疆發電廠列入國家循環經濟第一批試點單位。工程分兩期建設,留有三期擴建余地。一期工程建設2×1000MW發電機組和20萬噸/日海水淡化裝置,于2007年5月10日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發電工程的三大主機由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制造,海水淡化設備由以色列IDE公司供應,總投資約123億元。計劃于2009年投產一臺發電機組和配套海水淡化裝置,2010年一期工程全部竣工投產。
天津北疆電廠位于漢沽營城鎮大神堂村與雙橋子村之間,占地面積2.2平方公里,總投資260億元。它將采用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高參數、大容量、高效率、低污染的“超超臨界發電技術”,建設4臺100萬千瓦的清潔燃煤發電機組,這也是百萬千瓦等級的超超臨界機組在我國首次使用。同時,還將配備漫灘取水、海水冷卻塔等一系列高新技術設施。北疆發電廠采用"發電-海水淡化--濃海水制鹽-土地節約整理-廢物資源化再利用模式",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經過評審認為,該項目符合循環經濟的“3R”原則,即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要求,是一個資源利用最大化,廢物排放最小化,經濟效益最優化的典型的循環經濟項目和生態工程。該項目建成投產后,年新增發電量110億千瓦時;增加原鹽產量45萬噸/年,相當于節約22平方公里鹽田用地;生產溴素、氯化鉀、氯化鎂、硫酸鎂等市場緊缺的化工產品約6萬噸/年;此外通過電廠粉煤灰綜合利用,可以消化天津化工廠產出的電石廢渣,有效改善漢沽區環境。
公司秉承國投集團“為出資人、為社會、為員工”的“三為”宗旨,堅持“規范運作、和諧環境、穩妥推進、爭創一流”的管理理念,導入科學先進的管理手段,加強隊伍建設,加強工程管理,確保將北疆發電廠建設成為一流精品工程,并打造成國家循環經濟示范項目。
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前夕,從國家第一批循環經濟試點單位的北疆電廠項目現場傳來喜訊。經過兩年多的開發建設,北疆電廠一號機組實現投產發電,比原計劃工期目標提前了63天。
北疆發電廠項目采用“發電―海水淡化―濃海水制鹽―土地節約整理―廢棄物資源化再利用”的循環經濟項目模式。規劃建設4臺1000MW燃煤發電超臨界機組和40萬噸/日海水淡化裝置。一期工程總投資121億元,規劃建設2臺1000MW發電機組和日產20萬噸海水淡化裝置。一期工程建成后,年發電量將達到110億千瓦時。
一期發電工程提前投產北疆電廠二期電、熱、水、鹽一體化循環經濟發展示范項目將在海水淡化技術、制鹽方式、鹽化工鏈條延伸等環節做進一步的改進和提升,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使生態效益更加突出,對區域經濟發展帶動作用也更加明顯,北疆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和完善。
作為循環經濟的龍頭和環渤海地區重要的電力能源供給基地,北疆電廠循環經濟模式,實現了資源的高效利用、能量的梯級利用和廢棄物的全部資源化再利用,實現了全面的零排放。項目建成后將成為資源利用最大化、廢棄物排放最小化、經濟效益最優化的典型的循環經濟項目和高效節能減排項目,對于推動我國循環經濟的發展、電力事業的進步和區域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