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水協(IWA)“水污染控制濕地系統”專家委員會主席Jan Vymazal教授到訪重慶大學
5月1日至5月3日,國際水協(IWA)“水污染控制濕地系統”專家委員會主席,歐洲濕地科學家協會主席Jan Vymazal教授應重慶大學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學院翟俊教授的邀請,對重慶大學進行了為期3天的訪問活動。
5月1日至5月2日,在翟俊教授等人的陪同下,Jan Vymazal教授參觀了重慶市白市驛清河農業園區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廠、重慶市武隆縣仙女山新區污水處理廠兩座應用重慶大學發明專利“新型復合型人工濕地:折流濕地濾池+側向潛流濕地床污水處理技術”長期穩定運行的污水處理廠。Jan Vymazal教授詳細詢問了該濕地系統的設計和運行情況并給予了高度評價。
5月3日,Jan Vymazal教授和重大師生在重慶大學B區第三教學樓舉行了主題為《Constructed Wetland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的學術交流會。交流會由翟俊教授主持。重慶大學城環學院副院長何強教授等學校50余名師生參加了交流會。何強教授首先代表學院介紹了學院學科發展,專業設置等方面的情況。接著Jan Vymazal教授連續作了“人工濕地全球發展趨勢”、“捷克共和國人工濕地的應用狀況”、“國際水協IWA水污染控制濕地系統專業組”三個報告。
Jan Vymazal教授是全球公認的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專家,他自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從事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的研究。到目前已發表135篇期刊論文及國際會議論文,編著著作10部,參編19部。Jan Vymazal教授從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的發展歷史開始,講述了全球人工濕地系統建設數量不斷增長的歷程,介紹了人工濕地在污水處理過程中的處理能力、污染物減量效果和人工濕地中植物的競爭關系。并就復合型人工濕地系統這一話題結合具體案例介紹了不同類型復合型人工濕地系統的特點及應用情況。
作為國際水協(IWA)“水污染控制濕地系統”專家委員會主席,Jan Vymazal教授也分享了IWA的發展情況以及歷屆國際會議和個中趣事,引得在場師生贊嘆不已。
在交流環節,針對人工濕地系統處理能力的優化問題,Jan Vymazal教授指出,流態和植物兩方面的設計是提高污染物負荷的關鍵因素。并結合現場師生的提問,提出了人工濕地技術在給水預處理以及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等方面均具有廣泛適用性。最后講座以人工濕地系統設計建造及運行過程中的細節問題解答和發展方向展望結尾。Jan Vymazal教授的訪問活動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