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工程學(Ecologicalengineering或Ecotechnology)的概念最早是由W.J.Mitsch和S.J.Jorgensen提出來的,他們給生態工學下的定義是“Wedefineecologicalengineeringandecotechnologyasthedesignofhumansocietywithitsnaturalenvironmentforthebenefitofboth.(Mitsch.,1988)
作為水中的環境保護技術——生態浮島,20年前是由德國的BESTMAN公司想出來的。在日本的琵琶湖,作為給魚類用的產卵床的人工浮島在70年代末就開始被使用。在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環境問題的越來越關心,周圍的自然環境特別是水邊的自然景觀狀況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在此背景下,人們不僅將水的凈化,還將創造多樣性的生態系統寄希望于人工浮島技術。
現在,人工浮島因具有凈化水質、創造生物的生息空間、改善景觀和消波等綜合性功能。在水位波動大的水庫、因波浪的原因難以恢復岸邊水生植物帶的湖沼、在有景觀要求的池塘等閉鎖性水域得到廣泛的應用。隨著人工浮島工程事例的不斷增加,經驗也越來越多,在評價人工浮島的功能及效果方面已逐步從定性評價上升到定量評價的高度。
近年來,中國的人工浮床技術開發及應用正好處于快速發展時期。研究與應用結果表明,在藻化嚴重的富營養化水體致力于修復過程中,采用人工浮床作為先鋒技術可以使得一部分水生動物得到自然恢復或在人工協助下恢復。
濕式浮島大致分為四代技術。
、佟〉谝淮饕灾褡,土工網搭建,具有造價低,效果差,壽命短,無法維護等特點(注:隨著人工成本的提升,目前該方式在造價上也沒有優勢)
② 第二代,主要是泡沫或泡沫加金屬固定件產品,具有造價低,制造工藝簡單等優點,但強度不足,金屬泡沫容易分離,且泡沫本身屬于白色污染,目前基本已經沒有應用(特別是限塑今后基本絕跡)
③ 第三代,主要是PE產品,一般9-11m,有類似面包圈的浮體和分體的種植籃,雖然克服以上兩代的缺點,但是不同廠商生產的浮島產品質量和壽命不一,行業標準有待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