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曲折、繞村而過的河流,是江南水鄉百姓的集體記憶。飲用、灌溉、行洪、垂釣、嬉戲,鄉村河道載滿了人們親水記憶,曾是美麗鄉村中最靈動的風景線,河道治理是保障。
近年來,浙江省通過治水攻堅,鄉村河道水質改善明顯,美景再現。但是一些地方在模式化的治理與工程建設中,使原本形態各異、特色明顯的鄉村河道,趨于同質化。彎彎的河流變成了筆直的河道,岸邊原生的林木被新植的草皮取代;人們在河邊重金建起了人造景觀,卻少了原生態的水鄉風光。
為倡導自然生態的河道治理理念,近期,浙南水鄉溫州出臺了全省首個專門用于規范鄉村河道治理的文件——《溫州市鄉村河道治理指導意見》,提出要遵循“八忌八宜”,修復水生態系統,保留水鄉原貌,助力鄉村振興。
八忌八宜 轉變理念
“忌直線河岸,宜彎曲天然;忌規則斷面,宜形式多樣……”在3月底的中國水周主題宣傳活動上,溫州水利部門專門介紹了《鄉村河道治理“八忌八宜”指導意見》,并進行了全面解讀。
八組圖片,八種理念,講解深入淺出,會場上掌聲不斷。“八忌八宜,涵蓋了鄉村河道治理中最重要的四個方面:水安全、水生態、水景觀、水文化,通俗易懂又管用,拓寬了眼界。”一名參會的村干部說。
“八忌”中提到的河流改道成直線、渠化硬化、濫植草坪灌木、去除地方特色、照搬城市建設模式脫離農村實際等,是近年來鄉村河道治理過程中出現的一些負面典型。這類做法一定程度上破壞了鄉村自然生態環境和傳統風貌,違背了美麗浙南水鄉建設初衷。
“村里有些河道的工程設計,借鑒拼湊、缺乏整體性,主要是生態治理的理念還沒有完全形成,存在著誤區。”溫州市河道管理處高級工程師單國方說,傳統的鄉村河道治理目標僅僅停留在“除水害、興水利”上,主要通過對河道進行清淤、加固堤岸等工程措施,滿足人們對于防洪、排澇、供水、灌溉等基本需求。
近年來,通過治水剿劣等工作,各地對入河污染物的治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水質有所恢復。如今更進一步,就是要鞏固好治水成果,恢復河道生態,真正讓美麗河湖成為鄉村特質發展的重要資源之一。
河道生態治理是大勢所趨,但國家目前并沒有相關的行業標準。“此次出臺指導意見,是為了用一種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讓基層干部將生態理念實際運用到河道治理工作中。”溫州市河道管理處處長林統說。
生態優先 綜合治理
天井垟滋養溫州瑞安市西部多個鄉村,骨干河道全長59公里。過去,這里是有名的澇區,多年治理后,澇區變身糧區,如今又向景區邁進。
天井垟水系的河道治理,并非一帆風順,而是逐步探索的過程,“八忌八宜”中的“忌”和“宜”在這里都能找到生動的案例。一些支流河道有“硬化河岸”“切除邊灘”現象,但同時也實現了“凸顯特色”“生態通透”的改造。
漫步在天井垟河曹村段,河邊柳樹吐翠、桃李芬芳,20余米寬的河道,在萬畝平疇間蜿蜒流去。細看河道兩側護坡,都經過了保潔清理,但并沒有用水泥硬化,原生灌木還散發著鄉野間的清新味道。
“河道全長6公里,我們在確保行洪安全的前提下,完全按照生態優先的原則治理改造,保留了河道原生態。”曹村鎮相關負責人說,“現在采用生態治理的方案,每公里河道工程耗資節約近30%。”
河道的景美了,水清了。村民提議河邊建塑膠游步道,“像城里人一樣飯后到河邊散散步。”曹村鎮水利員許斌制止了這種做法。“天井垟河是一條灌溉河道,邊上是糧食功能區。主功能是保障灌溉, 如建塑膠游步道,影響農用機械進入。” 他建議利用原河邊機耕路改建濱河慢行道,既能降低工程造價,又實現村民愿望。
“目前,更迫切的是鞏固天井垟河水質,對河道沿岸農藥、化肥等面源污染的治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當地在農田與河道之間引水為池,栽種蓮藕,形成小型人工濕地群。灌溉尾水的有機污染物,經蓮池吸收后,流入天井垟,形成了一道新的綜合循環過濾系統,更為河邊增添了一道風景線。
如今,這種綜合多效、生態優先的鄉村河道治理方式正在溫州各地推廣,并作為衡量今年各縣(市、區)美麗河湖創建的重要標準。
挖掘文化 留住鄉愁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鄉村河道治理,如果盲目追求華麗和時尚的風格,過度模仿城市建設,反而丟失了鄉村特質發展的重要優勢。
如何在保護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利用好鄉村河道生態治理的紅利?單國方認為:“鄉村可以結合實際,適度地開發,但要保留原有地方特色,保護水文化遺跡,保持原有自然景觀,把地域特色、人文歷史和民俗風情凸顯出來。”
在溫州平陽,懷溪鎮水口村通過山水林田湖綜合整治,經歷了從全縣“最臟”典型到“最美”示范的蛻變。如今從高處俯瞰村莊,房舍錯落、粉墻黛瓦、綠水繞青山,宛如一顆明珠鑲嵌在浙南山區。
有顏值,也有內涵。水口村圍繞懷溪河道的歷史文化,開展“孝文化”主題建設,全域爭創3A級景區。“現在村里有三樣寶貝,一面青山、一彎清流、一條古道。”水口村一名村干部告訴記者,通過將村莊的各處自然資源整合開發,吸引了數千萬元社會資本進入。“按照規劃,整體的保護還是第一位的,如果發展旅游破壞環境,村民們都不答應”。
目前,平陽從15個鄉鎮(街道)梳理出21條河,按照這些河道所在地的文化特質和地域特征,計劃精心打造一批環境優美、富有人文特色的標桿河道。比如,平瑞塘河主打“歷史人文”主題、陸份河圍繞“婚慶”主題……一鎮一特色、一河一主題,每條特色河道都由一個部門、一個企業、一個社會團體聯合認領,協助屬地鄉鎮結對共建。
“讓村民共享生態紅利,助推鄉村發展,是水環境治理的最終目的。”溫州市水利局總工程師陳木永表示,將貫徹河道生態治理理念真正做到“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才能推動鄉村自然資本加快增值,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