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市政污泥與餐廚垃圾協同厭氧消化項目斬獲國際銀獎
時間:2022-09-20 來源:同濟大學
在近日于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2022年國際水協(International Water Association,IWA)世界水大會暨展覽會上,IWA項目創新獎(Project Innovation Awards,PIA)頒授,由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戴曉虎教授團隊牽頭,同濟大學、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鎮江市水業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同濟普蘭德生物質能股份有限公司、德國布倫瑞克工業大學聯合完成的項目“基于協同厭氧消化的市政污泥與餐廚垃圾等有機廢棄物可持續資源利用處理技術及模式”斬獲國際銀獎。此次項目創新獎設有6個類別,每個類別設金銀銅獎各一名。全球共有18個項目獲獎,中國有2個項目獲銀獎。
項目團隊在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支持下,針對我國低有機質污泥傳統厭氧消化有機負荷低、運行效益差的難題,基于污泥與餐廚等其他有機質的共消化系統特征,闡明了污泥與餐廚等有機廢物共消化體系的氨/鹽/有機酸抑制緩解機制,識別了污泥與有機廢棄物強化協同消化的關鍵調控參數,開發了基于多介質配伍模型的污泥與有機廢棄物協同厭氧消化調控技術,在不增加池容的前提下,使污泥消化設施可同時消納等量的餐廚垃圾處理,克服了污泥厭氧消化產氣率低和餐廚垃圾易酸化的不足,顯著提升厭氧消化的綜合效能。該技術在江蘇鎮江成功實現了工程應用,產生的生物天然氣提純后輸入天然氣管道,沼渣用于城市綠化土改良劑及園林綠化營養土,沼液預處理后排入市政污水廠處理,形成了污泥與城市有機質協同厭氧消化-土地利用的“鎮江模式”,并在鎮江二期、九江、六安等地實現推廣應用,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領作用,具有顯著的社會、經濟、環境效益。此外,餐廚廢棄物及生活污泥協同處理具有負碳排放效應,對于實現污水處理行業的碳減排具有重要的意義。
國際水協的項目創新獎(PIA)旨在表彰全球范圍內在水科技、管理、研究和技術方面的卓越貢獻和顯著創新,每兩年評獎一次,以鼓勵全世界同行業為水資源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國際水協會執行主席 Kala Vairavamoorthy教授對同濟大學的科技創新探索實踐給予積極評價。他表示,該項目的實施解決了污水處理廠污泥的出路問題,改善了城市和居民的生活環境條件,為城市餐廚垃圾等有機廢物資源化處理與安全處置提供新出路,對于全球尤其是中國污水處理行業資源回收和低碳發展具有重要的啟示和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