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磷”整治實現水質、顏值、價值“三提升”
轉自:中國環境報
◆本報記者童克難
近年來,總磷成為長江首要污染物,總磷污染問題成為制約長江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突出短板。位于長江上游的四川省多措并舉,強化“三抓、三強和三聚集”,實現水質、顏值和產業價值全面提升。
磷肥行業廢水全回用,改善流域水質
作為磷資源優質大省,四川省在嚴格落實黃磷行業生產廢水零排放基礎上自加壓力,率先開展磷肥行業廢水全回用,科學實施化工園區水平衡核算,完善防滲堵漏、雨污分流、分質回用等措施,推動廢水處理排放達到更高標準。
目前,全省14家黃磷、62家磷肥企業全部實現廢水收集回用不外排,年減少廢水排放量超過400萬噸。
除了廢水收集處理和回用,滲濾液處理同樣不容忽視。
前些年,三佳飼料有限責任公司在磷石膏堆場一邊堆存一邊使用,導致滲濾液產生量增加且難以收集造成污染。近年來,這家公司采取了一系列工程措施收集、回用滲濾液,據統計,截至2022年7月,公司共收集、回用滲濾液13.5萬立方米。
滲濾液的收集,節約了水資源,減輕了入河磷污染,進一步的“回用”,更實現了“變廢為寶”。
“按照國家標準,依據磷石膏堆場實際,我們逐一制定滲濾液處置措施,編制‘一庫一策’整治方案。采取‘防滲漏、防溢流’和‘工藝回用、綠化回用’等措施,疏堵結合,確保實現滲濾液零排放。”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處室工作人員介紹,截至目前,四川省保留的26個磷石膏庫均配套完善滲濾液收集回用設施,實現了零排放,其中滲濾液工業回用總量超過95%。
在礦井水治理方面,四川省要求部分重點磷礦企業安裝總磷和總固體懸浮物在線監測設備,實時動態監控,確保監管到位。目前,全省36家磷礦已全面完成礦井水治理,12家重點企業安裝了在線監測設施,均實現達標排放。
通過狠抓廢水、滲濾液和礦井水治理,四川省水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全省地表水總磷平均濃度由5年前的0.115毫克/升降至0.061毫克/升,降幅達47%,原有20個總磷超標斷面已實現全面達標。
強化生態保護修復,提升綠色顏值
站在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暴風坪的最高處遠眺,大幅綠色畫卷起伏綿延,復墾的采礦平臺猶如被綠色覆蓋的梯田,與天相連,與云相望。
這是四川省強化礦山修復,還“綠”于山工作的一個縮影。
按照“誰開采、誰負責、誰治理”原則,四川省相關部門督促企業落實礦山生態修復責任,履行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義務,使礦區及周邊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
目前,已全面停止九頂山等自然保護區內探采礦權48個,封閉井硐243口,生態修復磷礦礦山24座,修復面積達77.5萬平方米,創建國家級綠色礦山4座。
在渣場整治方面,按照“安全穩定、環境優美”的原則,四川省大力推進磷石膏庫綜合整治。在落實壩體整形、防滲、排水、安全監控等措施的基礎上,通過超量清運、堆坑填埋、邊坡整治、植被恢復等措施,將昔日的渣山打造成周邊群眾休閑旅游的生態公園。
“治理修復的同時,日常的監管也要跟上。要督促礦企嚴格落實‘邊開采、邊修復’主體責任,確保生態修復工程與礦產資源開采活動同步開展。”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處室負責人表示。
為此,四川省建立健全常態化監管機制,定期開展巡查檢查,及時發現整改邊坡坍塌、排水不暢等問題,嚴厲打擊違規違法行為,持續鞏固提升治理成果。2022年,四川省印發了“三磷”污染整治攻堅行動方案,立足問題、立行立改、動態清零,持續鞏固“三磷”整治成效。
聚焦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價值彰顯
整治的目的是促進磷產業做大做強,健康有序發展。因此,“疏堵結合”尤為重要。開發技術經濟可行的資源化利用途徑,是解決磷化工行業發展瓶頸問題的必要手段。
磷石膏消納重點關卡在企業。為此,四川省在開展磷石膏“以渣定產”試點的同時,加大對磷石膏綜合利用的政策引導和扶持力度。
德陽市對磷石膏綜合利用企業按每年實際利用量1元/噸進行獎補;對磷石膏綜合利用企業新建、改造生產線,按投資額給予最高200萬元的補助;綜合利用企業優先享受直購電、直供氣等生產要素保障優惠政策,鼓勵企業不斷加大磷石膏綜合利用力度。
德陽市不斷深入推進產學研融合發展,籌備成立企業、院校、工程建設公司等單位參與的磷石膏綜合利用產業促進會,加大磷石膏綜合利用技術、產業化應用研究力度。同時,加大與清華大學等眾多高校及科研機構的合作力度,聯合攻關磷石膏改良土壤、磷石膏余熱余壓煅燒等關鍵共性技術。
據了解,德陽市已經連續4年實現“產消平衡”,綜合利用率居全國前列,成功入選國家級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
目前,四川省共培育磷石膏綜合利用企業30家,年消納能力達750萬噸,實現7個磷石膏庫綜合利用清庫。
“技術攻關不止于磷石膏領域,比如樂山福華、和邦生物也在全國率先攻克含磷母液處理技術難題,實現年減排總磷1.2萬噸,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處室負責人表示。
政策的扶持以及技術的“加持”,帶來的是四川省整個磷產業的轉型升級。
近年來,四川省堅持“育龍頭、鑄鏈條、建集群、強產業”總體發展思路,結合磷化工產業特點優勢,依托龍頭企業不斷延伸、補齊、強化產業鏈,引導低端低效化工企業有序退出,助力磷化工企業由粗加工向精細化工、新興產業戰略轉型。
“通過產業轉型升級,形成了德陽磷肥、樂山及廣安含磷農藥等一批特色磷化工產業集群,引導林辰化工、茂源磷化等25家磷化工企業退出歷史舞臺,為推動地方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下一步,四川省將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按照生態環境部近日印發的《長江流域總磷污染控制方案編制指南》要求,加快制定實施四川省總磷污染控制方案,持續加強“三磷”綜合整治,為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