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龍崗榮獲“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
來源:深圳記者站 作者:袁晶
走“兩山”理論轉化新路子 讓綠水青山“流金淌銀”
深圳龍崗榮獲“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
龍崗河
11月19日,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成功獲評第六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以下簡稱“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
據悉,此次授牌,是龍崗區繼“國家低碳城(鎮)首批試點”“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2022年度低碳榜樣’政府案例”后的又一個“國字號”招牌。這無疑是對龍崗區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有力印證。
作為深圳市東北部的工業大區,近年來,龍崗區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開展以綠色低碳為特征的“兩山”理論實踐探索,創新走出一條以綠為底、“雙碳”引領的工業大區“兩山”理論轉化新路徑。
“添綠增金”,擦亮城市生態底色
走進龍崗區,龍崗河襯托出城區的靈韻,魚翔淺底、綠意盎然,更凸顯出水清岸綠美麗龍崗的特色。
龍崗河是深圳市五大河流之一,也是龍崗區的母親河。但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兩岸工廠越來越多,產業無序發展,排污量大,河流逐漸變成了臭水溝,成為路人紛紛避而遠之的死河。
為了改變這尷尬困境,龍崗區舉全區之力,以“大兵團作戰、全流域治理”治水模式,全力打響水污染治理攻堅戰。建立起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為雙組長的“1+11+5”指揮體系,圍繞水污染治理開展的系統性深入調研,為區域治水工作明思路、擘藍圖。并創新推出“1+5+15+N”包河攻堅模式,推動治水工作提質提速。針對污染物防治,龍崗區堅決淘汰落后產能,近5年累計淘汰低端落后企業2195家。
在一系列強有力措施推動下,龍崗區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40條水體和780個小微水體全面消黑消臭,39條河流共49個斷面水質達到或優于Ⅴ類水標準;市考龍崗河出境嚇陂斷面達到Ⅳ類水標準;超額完成正本清源年度任務。一條條黑臭水體清澈起來,龍崗區向近400萬名居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生態答卷。
“想不到以前小時候的‘臭水溝’,現在變化這么大,不僅清澈干凈還風景好,我更愿意帶著孩子來河邊散步了。”提起龍崗河的變化,龍崗市民王女士欣喜地說道。
河水變清了,如何讓市民共享治水紅利?為此,龍崗區高質量推進千里碧道建設,建成高品質碧道47公里,打造龍崗河“一河兩岸”親水人文休閑集聚帶,將青山綠水的詩意,與現代化城市生活連在一起,活化濱水生態空間,為市民提供更多親水近水空間和休閑游玩好去處。
如今,“山環水潤”已成為龍崗區一張靚麗的生態名片,2021年,龍崗區水環境質量實現歷史新突破,27個考核斷面水質全部達到國家、省、市考核標準;全區空氣優良率達94%,PM2.5年均濃度降至19.1微克/立方米;此外,累計建成公園253座、綠道549公里,零碳公園也開工建設。推窗見綠、漫步進園、看山望水的美麗龍崗愿景正在成為現實。
“點碳成金”,打通“兩山”理論轉化路徑
為保障“兩山”理論成果轉化,龍崗區積極創新長效體制機制,逐步打通生態產品增值、降碳減污價值化的轉化路徑。
龍崗區錨定“雙碳”定位,制定了“節能減碳總體方案”“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行動方案”等區級“雙碳”頂層設計,明確綠色低碳發展路徑。
將綠色低碳融入全區“一芯兩核多支點”區域發展戰略,著力打造“低碳智造核”,出臺《深圳國際低碳城總體發展規劃綱要》《深圳國際低碳城產業發展總體規劃》,明確三種減碳模式、四大發展策略,全面實施國家級碳達峰試點創建、綠色低碳產業創新中心創建等八大重點行動,助力暢通綠色轉化通道。
同時,依托低碳核心,打造轉化輻射鏈路。以深圳國際低碳城為載體,龍崗區已連續舉辦九屆深圳國際低碳城論壇,搭建全球氣候變化戰略對話和交流平臺,并聯動“一帶一路”環境技術交流與轉移中心(深圳),推動國家能源(氫能)產業創新中心、國際低碳清潔技術合作與交流平臺等低碳平臺落戶,進一步深化低碳與科技創新、數字化、產城融合等戰略融合,多層次建設低碳試點,帶動低碳產業融合。
據悉,較建成之初,深圳國際低碳城片區GDP增長了兩倍,工業產值超億元企業數量增長了3倍,碳排放強度下降了68.4%,規模以上工業萬元GDP能耗降至0.073噸標準煤/萬元、處于全國領先地位。
針對優化營商環境,助力企業綠色發展,龍崗區先后出臺企業技術改造扶持政策,每年安排專項扶持資金,構建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供應鏈等綠色制造體系。成立“碳”先鋒服務團隊,幫扶企業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開啟企業環保合規建設,開展重點行業專項整治,開辟減污降碳落地路徑,出臺“綠色撐企20條”,從極簡政務、極準監管、極優服務、極惠扶持四大方面,為企業紓困解難,加快推動企業綠色低碳轉型。
“降碳生金”,探索綠色轉化模式
好山水的滋養、好生態的轉化,活躍而生動,正在不斷為龍崗區賦能。龍崗區搶抓廣東省首批碳中和試點示范區建設機遇,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協同發展,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集群,持續提高產業的“含綠量”和“含金量”。
龍崗區大力推進“IT+BT+低碳”三大主導產業發展,不斷增強產業綠色創新能力,建設起深圳國際大學園,引進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高等信息科學研究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增強基礎創新能力。
全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量達到2810家,各類創新平臺總量達到253家,柔性引進兩院院士及國際知名工程院院士8名,累計引進、培育創新創業團隊50個。
龍崗區連續4四年位列全國工業百強區榜首,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超過八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近五成,其中,綠色低碳產業2021年總產值789.01億元,增長17.5%。未來還將聯合深圳市東部各區,以新能源、節能環保、智能網聯汽車為重點,打造萬億級“大低碳”產業集群承載區,預計2030年產值可達3400億元。
依托東部環保電廠,龍崗區還創新打造出龍崗能源生態園資源利用循環模式。高標準建設了集總部基地、研發、科普展示等功能于一體的節能環保產業園,建成國內單體規模最大的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焚燒處理設施,年垃圾處理能力達198萬噸,年發電量超12億度,垃圾滲濾液成功實現全回用、零排放。同時,通過開拓售電、焚燒廢渣制作環保磚、回收金屬等途徑,每年實現爐渣收入1265萬元,累計售電30.57億度、收入10.87億元。
據悉,2012年—2021年,龍崗區在全區常住人口增長69.5%、GDP增長82.6%的情況下,萬元GDP能耗、水耗分別下降了27.8%、59.4%。
目前,龍崗區已形成了高標準保護生態環境、高質量聚集綠色產業、高起點推動低碳經濟、高效能釋放低碳技術紅利的“兩山”理論轉化經驗,對全國各地區尤其是工業大區開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接下來,龍崗區將持續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定不移走好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發展道路,以先行示范標準,勇當“兩山”理論實踐創新排頭兵。”深圳市生態環境局龍崗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道。
龍崗區成功獲得第六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