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集團成立水務工程公司,上海建工發力水利水務新興業務
時間:2023-03-01 09:18
來源:上海建工
評論(0)
2月28日下午,上海建工旗下上海園林(集團)有限公司舉行成立30周年大會,上海建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征,黨委副書記、總裁葉衛東,上海市綠化市容局總工程師朱心軍等出席。
會上,園林集團水務工程公司正式揭牌成立,標志著園林集團正式進軍水利水務業務領域。在“園林景觀+環境工程”雙主業發展路徑中,園林集團將以該公司的成立為契機,用好水利一級資質,筑牢“水岸聯動、軟硬結合、藍綠交融、生態水利”專業特色,使水環境業務進一步成為規模發展的新增長極,為上海建工發展新興業務持續助力。
朱心軍宣讀賀信,對園林集團成立30周年表示熱烈祝賀。他說,30年來,園林集團打造了上海大觀園、野生動物園、延中綠地、世博公園、辰山植物園、迪士尼樂園等一大批精品工程,培養了一批行業領軍人才,形成了一批行業領先技術,實現了全產業鏈發展和“全國化”戰略布局,為上海乃至中國的園林綠化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希望園林集團繼續以改革創新為引領,持續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再創佳績,為上海生態之城、美麗中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葉衛東在致辭中說,園林集團自1992年成立至今,一路上收獲了春華秋實、累累碩果,2004年劃轉至上海建工后,在新的平臺上不斷開拓創新、砥礪前行,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謹代表集團領導班子,對園林集團廣大干部職工表示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站在新起點,面向未來,園林集團要成為生態環境領域的“國家隊”、行業創新發展的“領跑者”、常懷利他之心的“服務商”。我們希望園林集團守正創新,追求卓越,祝愿園林集團園無止境,未來可期。
會上,徐征、朱心軍共同發布紀念書籍《園無止境——上海建工園林集團三十周年記》。
與會領導、嘉賓共同觀看了園林集團成立30周年職工文藝匯演《園無止境》。
園林集團水務工程公司揭牌成立
徐征、葉衛東、朱心軍,上海建工集團領導班子成員薛永申、徐建東、尹克定、陸峰、陳曉明,以及園林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蘇向明,黨委副書記、總裁張勇偉共同為水務工程公司揭牌。
“十三五”以來,園林集團積極踐行生態文明建設國家戰略和上海建工“三全”戰略,確立了“園林景觀+環境工程”雙主業發展路徑,扎實推進水環境板塊業務,逐步形成了“水岸聯動、軟硬結合、藍綠交融、生態水利”的專業特色,使水環境業務成為規模發展的新增長極,并于2022年3月成功取得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
截至目前,園林集團參建的水環境治理、生態水利類項目主要有:山西晉城東河上游河道治理及清水復流工程(EPC)總承包、山西長治神農湖、山西長治漳澤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海南崖州灣海岸帶生態修復工程項目、汾河廊道曲沃段水生態及鹽堿地綜合治理與提升工程、西安斗門水庫試驗段(昆明池·七夕公園)水生態綜合治理工程、西湖大學學術環、上海徐匯濱江公共開放空間、徐匯區青春河、上海龍華港濱水步道、上海徐匯區蒲匯塘河道、上海徐匯區曹行鎮關港河道等。
業務涵蓋河道疏浚、海綿城市建設、截污管道、建設堤岸、生態駁岸建設、引排水工程、河道生態化改造、防汛墻加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領域,形成了景觀綠化、水利工程、河湖修復整治融為一體的流域治理獨特模式。
水務工程公司的成立,標志著園林集團正式進軍水利水務業務領域。水利水務是上海建工“十四五”發展中重要的新興業務板塊,園林集團將以水務工程公司的成立為契機,進一步用好水利一級資質,為上海建工完善全產業鏈、實現“十四五”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園林集團30年
園林集團創立30年的發展歷程,既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與城市發展的縮影,也是國有企業推進市場化改革、做大做強的真實寫照。
1992年,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中,上海園林集團誕生,成為全國第一家園林行業的市場化集團公司。
2004年,園林集團整建制劃歸上海建工集團總公司,并在2009年核心資產注入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由此開啟了園林集團創新發展的快車道。
30年后,園林集團已發展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園林企業之一,2022年營業收入實現130.9億元,預計將連續第4年位居全國城市園林綠化企業50強榜首。
兩個轉變
劃歸上海建工集團后,園林集團加快了全國化步伐,成立華中、西南、東南、京津冀、華南、海南六大區域事業部,在國內50多個城市完成了一批園林景觀精品工程,包括合同金額36億元贛州蓉江新區公園EPCO項目、當地最大體量木結構仿古建筑南昌萬壽宮、“雄安第一標”市民服務中心、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等。拓展了多元化業務,取得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努力打造生態環境領域全生命周期服務商,以此響應上海建工六大新興業務發展戰略。
兩個轉變帶來的成效卓著。近年來,園林集團在上海和國內市場雙翼齊飛,經濟效益保持快速提升。2018年新簽合同額突破100億元,2019年施工產值突破100億元,2020年營業收入突破100億元,三年內實現了“三個100億”的突破。2022年,新簽合同額160.8億元,營業收入130.9億元,凈利潤2.1億元,由此站上全新發展平臺。
兩大主業
2017年,園林集團首次提出“雙主業”發展戰略,推進頂層設計改革。2020年,正式確立“園林景觀+環境工程”雙主業發展戰略。
業務路徑調整后,園林集團經歷了從上海最強到全國最強的重要階段,承擔了迄今為止上海污染體量最大、治理難度最高的桃浦地區污染地塊土壤“脫胎換骨”,首次涉及深基坑的大型土建項目、榮獲2021年上海市建設工程“白玉蘭”獎的上海世博文化公園地下車庫,集市政、建筑、園林等多專業于一體、涉及局部深度6.8米深基坑的浙江舟山濱海大道市民中心停車場。
“十三五”之后,園林集團在“雙主業”驅動發展戰略的推動下,持續優化組織架構,實現總承包事業部的市場化運作,新設立第一分公司、第二分公司、第三分公司、第四分公司、市政公司、水務工程公司等分公司,上園系公司(上園勞務、上園機械、上園苗木、上園人力)、上海琸域環境工程有限公司、上海琸源水生態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等子公司,以及景觀設計研究院等,形成了子公司、分公司錯位發展的格局。到2021年底,這些新設立的子公司、分公司的新簽合同額占到園林集團全部的37%左右,營收占到35%左右,凈利潤占到38%左右,今后還將逐年提升。
在園林景觀與環境工程雙主業發展的基礎上,園林集團將使用好“三個一級”資質平臺,努力拓展城市更新、鄉村振興、流域治理和文旅產業等綜合性業務領域,為園林集團在登上“三個100億”能級平臺后的長足發展提供全新動力。
兩種競爭力
園林集團2019年時研發投入己達3.4億元,占營業收入接近4%,已接近科創板公司上市標準。近年來,園林集團進一步增加科研投入,2021年研發投入約5億元,正向“高精尖”科技型企業快速轉型。
在上海迪士尼樂園的景觀建設,園林集團提供了從設計到施工的全流程優化服務,運用了大規模容器苗、種植土生產、塑山假石、主題裝飾抹灰、結構間隙土應用、智能灌溉、表土收集利用七大核心技術,為迪士尼營造了原汁原味又包含中國特色的樂園景觀。
為配合雙主業的業務模式,園林集團在技術研發上也隨之調整,目前已初步形成園林綠化、生態環保雙核心科研發展體系。2018年,園林集團成立了上海唯一的生態景觀水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同時,園林集團開始積極探索把數字化設計和3D打印技術應用于各種景觀元素的營造,如園林景觀橋梁、城市家具、公園椅凳、花箱、樹池、隔離帶、側石圍擋等,成立了智慧建造中心,迄今已在成都驛馬河城市公園、徐州園博會上海園等多個項目上成功實踐。
園林集團力求打造一支能夠服務“雙主業”驅動發展的員工隊伍,實施“基石、支柱、棟梁、精英”四個層面培育計劃,在園林設計總院、琸源公司試點設立了“核心人才基金”。目前,園林集團員工隊伍平均年齡35歲,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67.97%, 具備中高級職稱資格的員工比例達47.89%,擁有一位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三位“上海工匠”。
新興模式
早在2013年,園林集團就開始探索實踐EPC總承包,是國內園林企業探索EPC的先行者。
近年來,園林集團在不斷積累EPC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努力探索EPCO(設計—采購—施工—運營)等新模式,用5年時間打造、7年時間運營管養的贛州蓉江新區公園就是代表案例。
在園林集團持續發展的“十三五”時期和進入“十四五”后的幾年中,EPC項目為園林集團實現年新簽合同額、年施工產值、年營收“三個100億”目標立下了汗馬功勞,僅“十三五”期間,累計新簽EPC合同額占總合同額就達到了三分之一。如今,EPC總承包業務已逐漸成為園林集團市場經營新的增長極和新的核心競爭力。
當前,園林集團正在轉型成為一家充滿創新活力和動力、創造生態價值的科技型企業。面向下一個30年,園林集團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更加主動地服務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展現國企使命擔當,努力建設成為創新型企業、全國性公司,為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