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坤代表
馬暉玲代表
尚金鎖代表
故意斷開數據采集儀電源,干擾自動監測;利用自動監測設備內嵌軟件人為修改COD修正因子,篡改生成虛假監測數據;以稀釋水樣的方式干擾COD自動監測數據……在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保定市副市長楊偉坤看來,自動監測數據被“污染”造成的危害不亞于生態環境污染本身。
正因如此,近年來,打擊自動監測領域環境違法行為的力度不斷加大。環境監測弄虛作假被納入刑法修正案(十一),適用“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出具證明文件重大失實罪”。2022年1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市場監管現代化規劃》,明確要嚴厲打擊自動監控(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
“我關注到,最高檢聯合公安部、生態環境部連續三年在全國開展深入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和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專項行動。”楊偉坤代表建議,司法機關在辦理自動監測數據造假案件時,要依法嚴懲涉事環評機構,并充分發揮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作用,讓環評機構與從業人員不敢心存僥幸、以身試法。
除了自動監測領域環境違法行為,污染環境犯罪還包括危險廢物環境污染犯罪等。在全國人大代表、甘肅農業大學草業學院教授馬暉玲看來,不同部門之間的相互協調對于環境執法司法十分關鍵。
“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工作涉及環境、國土、林業、水利等領域,辦案涉及面廣,跨行業、跨領域的情況較為常見。首先,建議對生態環境保護案件,繼續強化多方聯動工作機制的運行。其次,針對環境污染案件辦理實踐中的共性問題,加快推進‘兩高’有關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相關司法解釋的修改完善,切實推進生態領域法律法規體系建設。第三,建議加快推進行刑銜接工作專家庫和培訓師資建設。由最高檢、公安部、生態環境部分別組織用好專家庫,定期開展聯合調研和培訓,指導和支持地方重大案件辦理。”馬暉玲代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記者了解到,最高檢已先后出臺《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辦法》《關于推進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的規定》等文件,與公安機關、生態環境部門共同構建一體化聯動執法司法體系。
“檢察機關、公安機關和生態環境部門要進一步做實做細‘兩法銜接’工作,對于重大疑難復雜或具有團伙化、專業化、鏈條化特點的重大案件,建議加強會商和協調,共同破解生態環境領域執法司法難題。”全國人大代表、河北柏糧糧食儲備有限公司綠色儲糧課題研究組組長尚金鎖建議,在有效發揮現有“兩法銜接”工作機制作用的基礎上,積極拓展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兩法銜接”工作新路徑,進一步健全完善相關制度機制,努力實現執法司法信息共享,促進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之間的無縫對接和有序銜接,使檢察監督與行政執法形成合力。
(本報記者史兆琨)
(本報北京3月5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