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漢濟渭將潤澤關中,陜西西安全面提升渭河流域水資源承載力
日期:2023-03-01 來源:中國環境APP 作者:王雙瑾
記者近日從陜西省西安市引漢濟渭協調辦了解到,引漢濟渭工程通水后,不久的將來漢江汩汩清流將橫跨秦嶺,潤澤關中,渭河流域水資源承載力也將全面提升。
“在西安市大力推進‘北跨’發展,形成渭河成為城中河的擁河發展模式進程中,引漢濟渭等水利工程將成為重要保障。”西安市引漢濟渭協調辦相關負責人洪明告訴記者,如今的渭河兩岸,風光旖旎,與秦嶺共同構筑了獨具西安特色的“南山北水”城市格局,整個城北的生活以及生態資源也在加速進階。
漢江是長江最大支流,渭河是黃河最大支流,引漢濟渭聯通漢江和渭河,是長江與黃河之間新增的一條聯結通道。工程建成后,陜南豐富的水資源將潤澤關中,全面提升渭河流域水資源承載力,也將有效補充黃河流域的水資源。
對于西安這一千萬級人口的大都市來說,按照規劃,2030年,引漢濟渭調水中的近10億立方米水資源將分配輸送至西安主城區、西咸新區及周至、鄠邑、高陵、閻良、渭北工業園區等大西安區域,有力提升西安城市群水資源承載力,從根本上改變渭北區域的水資源條件,能夠支撐形成新的增長極。
在西安市錨定產業強市目標,統籌推進“北跨”發展進程的同時,引漢濟渭西安段各項工程也在如火如荼推進中。作為引漢濟渭的調蓄水庫,斗門水庫昆明池規劃庫區水域面積10.4平方千米,每年將向西安提供生活、生產用水8773萬立方米,向西安生態水系補充生態水量1456萬立方米。
西安自古就有八水繞長安之說,和諧、親水而居是許多西安人的夢想。渭河西安段(不含西咸新區)河道長140多公里,有灞河、涇河、黑河、澇河等20多條支流。2019年,西安市按照“治、用、保、引、管”的總體思路,統籌水生態、水環境、水安全,系統推進全域治水工作。渭河西安段三年保護治理方案按“一條水脈、五段綠帶、五類分區、多個節點”的總體布局有序推進。經過這幾年的治理,渭河河湖面貌發生歷史性變化,實現了“堤固、岸綠、水清、洪暢、景美、管理長效”的河河相連、河湖相通、碧水長流、魚翔淺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