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一市一策推進城市群生態環境保護
李德尚玉2023-03-09 08:21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我國要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加強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技術研發,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政策,發展循環經濟,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在今年兩會期間提出提案:要深入推進“一帶一路”綠色發展,推動金融機構加大海外綠色債券、綠色股權投資在其海外投資中的比例;推進城市群生態環境保護,一市一策建設美麗城市;盡快出臺、修訂地表水環境質量與空氣質量檢測標準。
加大“一帶一路”綠色金融投入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經貿投資合作快速發展。在貿易和投資方面,我國與沿線國家取得可喜成果。但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多樣性保護合作加強的大趨勢下,海外發展中國家對中國發揮引領作用和提供支持的期待愈發加大。因此,在王金南看來,深入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的機遇和挑戰并存,需要我國更好統籌協調,更主動積極應對。
王金南指出,首先要統籌用好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兩個手段,進一步優化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的頂層設計,進一步研究出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政策文件,加強對企業、金融機構等市場主體綠色發展的指導,更好推動我國海外投資項目降碳、減污、擴綠、增長。
其次,企業要參照國際通行標準或中國更高標準開展環境保護工作,推動金融機構加大海外綠色債券、綠色股權投資在其海外投資中的比例,并鼓勵企業積極探索碳市場等環境權益交易手段。
同時,還要探索依托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等,設立政府資本主導、市場化運作的“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合作基金。此外,我國要積極參與國際綠色標準制定,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綠色標準對接。提升與共建國家在綠色項目篩選、綠色供應鏈建設、環境氣候信息披露、環境社會治理(ESG)評價等方面“軟聯通”水平,通過綠色標準標識,便利具有較強技術優勢的綠色低碳投資項目、產品、技術、標準“走出去”。
王金南提出,要積極發揮我國在基建、交通等領域的優勢,推動綠色基建、綠色交通、綠色產業等發展,提升海外項目生態環保管理水平。發揮我國在清潔能源技術和資金上的優勢,積極主動參與支持共建國家能源部門綠色低碳轉型進程既“降碳”,也“減污”。最后,要大力推動“一帶一路”綠色聯盟平臺建設,依托和發揮綠色聯盟國際性、民間和公益性平臺作用,加強與共建國家政府部門、金融機構、企業和非政府組織等利益相關方的對話交流,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領域的政策對話與智庫合作網絡,宣傳和傳遞中方綠色投資理念與意愿,加速聯結中資企業優質產能與發展中國家項目需求,全方位推進“一帶一路”綠色發展。
一市一策推進城市群生態環境保護
城市是我國人口最密集、社會經濟活動最集中的區域,是統籌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單元,是實施新型城鎮化、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載體。我國提出,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為美麗中國建設指引了方向。
據了解,目前,全國只有10多個城市開展美麗城市創建活動。
“從現在到基本實現美麗中國目標,留下只有12年的時間,美麗中國建設任務非常艱巨,因此,應盡快推進生態環境美麗城市建設,加快形成百花齊放,各美其美的美麗中國建設格局。”王金南表示。
王金南提出,充分發揮城市群和城市在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同時要堅持系統觀念、以城市群、城市為單元,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要將城市、城市群打造為美麗中國建設先行區和樣本,強化減污降碳協同推進,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優化城市群與區域生態安全格局,保護和修復城市生態體系,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實現新型城鎮化戰略、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和美麗中國戰略在城市群、城市層面統籌落實、協同推進、系統實施。
此外王金南還提出,要堅持分區分類、一市一策,加強美麗城市建設頂層設計。不同區域、規模、不同類型城市有不同的自然條件、不同的資源環境稟賦、不同區位和功能定位,要因地制宜、一市一策,建設各具特色的美麗城市。最后還要構建和完善美麗城市建設工作體系和實施推進機制。
王金南表示,有關部門可以聯合召開全國美麗城市創建工作會議,完善美麗城市建設工作體系,統籌好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創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無廢”城市、生態市創建、“美麗河湖”“美麗海灣”。與時俱進,把“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創建”納入美麗城市創建平臺,形成美麗城市建設的合力。
盡快出臺修訂地表水環境質量與空氣質量檢測標準
環境質量標準是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靶向和標尺,是美麗中國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評價考核依據。無論是水環境質量還是空氣質量都與國家發展、國民健康息息相關。王金南認為,我國的水生態環境和大氣環境管理與測量標準,應盡快出臺或修訂符合新發展形勢的新標準。
王金南表示,當前水環境質量管理面臨的主要問題包括:現行標準已不適應新時期水生態環境形勢;缺乏統一的水生態質量評價依據,生態嚴重“缺位”;基于人體健康和水生生物安全的本土基準研究差距較大。
王金南認為,要銜接美麗中國建設要求,盡快修訂《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以功能管理平衡保護與發展關系,從頂層協調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針對保護水生生物、湖泊富營養化、飲用水源地等功能管理需求,分類分質制修訂單項標準。同時,還要整合涉水部門優勢和基礎,盡快出臺《地表水生態質量標準》(法定國家標準),強化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等要素指標及指標值的協同性,制定統一的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法,為各地的美麗中國建設目標的細化量化提供基礎。最后,加強頂層規劃指導,統籌推進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以制修訂的《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和《地表水生態質量標準》作為分階段規劃目標制定的基本依據,因地制宜制定明確的改善目標和期限要求,實現流域區域美麗河湖目標與標準的全面銜接。對未達到要求的河湖應制定實施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方案。
在修訂空氣質量標準方面,王金南表示,首先要銜接美麗中國和健康中國建設目標,修訂空氣質量標準指標限值。同時要加強頂層規劃指導,科學設置分區域分階段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對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和未達標城市,提出明確的改善目標和達標期限要求;對已實現穩定達標的城市,適時提出“進階”目標,統籌推動全國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此外,還要嚴格法律標準落實,全面實施空氣質量達標管理。強化科技支撐能力,持續優化空氣質量標準的核心牽引力。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李德尚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