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河之省”為何盯上再生水
走進內江市東興區謝家河海綿公園,看似跟其他城市公園并無兩樣,“其實,地下別有一番天地。”工作人員手指一處通道介紹,“地下水廠”就隱藏在公園下,經過多個處理程序,污水最終變得干凈、清澈,實現“再生”。
這座“地下水廠”正是內江市謝家河再生水廠。近日,全省典型地區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城市工作推進會的現場參觀環節就選在這里。
去年我省確定成都市雙流區、自貢市城區、資陽市樂至縣、遂寧市安居區以及內江市城區5個典型地區為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城市。如今,試點情況幾何?
試點 促進水資源節約集約開發利用
再生水是指廢水或雨水經處理后,達到一定的水質指標、滿足某種使用要求、可以分類進行有益使用的水資源。
作為“千河之省”,四川為何還要關注再生水?
“在不同典型地區積極探索開展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有著現實需要和重要意義。”水利廳副廳長譚小平表示。
我省水資源總量豐富,但時空分布不均,區域性和季節性缺水問題突出,每年5至10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70%左右,另外,耕地和經濟總量占全省80%的盆地腹部區,水資源總量僅占全省的20%,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
我省選取的5個試點地區,人均水資源量均低于600立方米,遠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122立方米、全國人均水資源量1963立方米。“都是全國重點缺水城市,自貢還是全國50個嚴重缺水型城市之一,蓄水保供形勢嚴峻。”水利廳水資源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在上述地區開展試點工作,是緩解當地水資源用水緊張、解決用水供需矛盾突出問題的重要手段。
推進 到2025年再生水利用率達35%以上
再生水廠,過去叫污水處理廠。“名稱之變,是順應了污水處理與再生利用合二為一的發展趨勢。”在成都市第九再生水廠廠長楊雪看來,要從環保和經濟的雙重角度看待再生水利用配置。從環保角度來看,污水再生利用有助于改善生態環境,實現水生態的良性循環;從經濟角度看,再生水就近利用,使用成本低,有利于水資源節約集約開發利用。
再生水利用目前也存在一些難題。其中,管網建設是制約再生水推廣利用的一大因素。
楊雪表示,由于城市建成區再生水用戶較為分散,同時用水點多在城市建成區中,人員、房屋密集,道路硬化率高,導致大規模管網施工難度較大,建設成本高,“這就需要政府從行業指導、城建規劃、政策扶持、社會宣傳等多方發力,持續提高再生水利用率。”
水利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我省5個試點地區要注重結合各自區域實際情況、再生水開發利用和現有工作基礎,在實施方案基礎上,分類分項、科學有序推動各項工作穩步向前。
內江市把發展再生水用戶作為一項工作重點,以城市環衛、園林綠化、工業用戶等用水大戶為重點,進一步優化城區再生水管網布局;定向為內江經開區工業園區布置再生水管道,培育用水大戶、擴大用水規模。
資陽市樂至縣建立了一條穩定的制水、輸水、供水產業鏈,通過合理的定價機制激發再生水的利用量,全縣再生水供應累計收費約600萬元。
該項試點時間為2022年至2025年,要求2025年試點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要達到35%以上。“我省將強化試點城市的各項工作保障,力爭盡早在再生水規劃、配置、利用、產輸、激勵等方面形成一批效果好、能持續、可推廣的先進模式和典型案例。”水利廳水資源處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