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政通2022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數字政通(300075)2022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報告期內公司所處行業情況
公司需遵守《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第3號——行業信息披露》中的“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業”的披露要求
根據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公司所處行業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所屬行業代碼為I65。
隨著數字中國建設進程的加速,數字經濟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以數字化轉型驅動城市治理方式的變革已經成為各地政府的共識。公司所處行業受國家“十四五”規劃、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等政策驅動,迎來新的市場發展機遇,力爭運用數字化為各級黨委政府“賦能”增力,在數字中國“2522”框架體系基礎上,加快推動數字政府建設,不斷推進自主研發能力升級,構建高速、智能、安全的智能化基礎設施和行業應用體系。
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根據中國信通院數據,2016 年至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22.6萬億元增至45.5萬億元,增長1.01倍,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占GDP的比重39.8%。其中,數字產業化基礎實力繼續鞏固,產業數字化進入縱深發展的加速軌道?傮w上,數字經濟目前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指出,要夯實數字中國建設基礎。一是打通數字基礎設施大動脈,整體提升應用基礎設施水平,加強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改造。二是暢通數據資源大循環,釋放商業數據價值潛能,加快建立數據產權制度,開展數據資產計價研究,建立數據要素按價值貢獻參與分配機制。
二、報告期內公司從事的主要業務
(一)城市數字治理核心平臺
1. 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平臺
“一網統管”是數字政府的核心平臺,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手段,“一網統管”從城市運行更高效、更精準、更科學、更主動的管理訴求出發,通過構建一套“一網統管”核心運行機制,并綜合數字孿生、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統籌管理如城市基礎設施安全運行、民生訴求接訴即辦、基層治理維穩、文明城市創建、營商環境優化以及重大活動綜合保障等城市運行核心治理要點的一套新的城市治理模式,是實現政府數字化轉型和驅動城市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抓手。
數字政通的“一網統管”解決方案秉承“體制機制+平臺建設”雙輪驅動,打造務實可落地的城市治理新模式。借鑒北京、上海、深圳、煙臺、合肥等地區先進經驗,結合本地需求,組建城市運行中心作為“一網統管”運作實體,負責數據賦能、系統支撐、信息調度、趨勢研判、綜合指揮、應急處置等職能,組織、指導、協調、賦能各級各業務主管部門開展工作。
建立基于CIM平臺的一橫N縱一網統管應用體系。建設一個一網統管(網格化)城市運行平臺,作為“一網統管”核心平臺,實現城市運行各領域事件的高效處置以及跨部門、跨領域、跨層級事件的高效協同。建設N個關鍵領域應用,基于網格化城市運行平臺這個載體承載城市管理、基層社會治理、城市生命線安全運行、民生服務、行政執法、城市停車等關鍵領域應用。建設一個CIM(城市信息模型)基礎平臺,為一網統管提供“全空間、全要素、全過程”的三維數字底座,賦能打造數字孿生城市。
2.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
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是基于現有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縱向對接省級平臺、國家平臺的相關應用系統,聯通縣(市、區)平臺,橫向整合或共享城市管理相關部門數據資源,統籌協調、指揮調度、監測預警、監督考核和綜合評價全市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工作的信息平臺。
公司是模式創立者、標準制定者以及行業建設者,在行業內處于顯著領先的市場地位,在新一輪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建設浪潮中,數字政通將依托全國數字化城市管理的建設基礎,打造新標桿,樹立新樣板,繼續發揮市場引領作用。
3.市域社會治理平臺
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成為現階段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積極推進的兩大重點工作,黨的二十大報告也強調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提高市域社會治理能力。只有全面建設社會治理現代化才能更好預防化解社會矛盾糾紛,更好促進治理理念、治理方式與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更好夯實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基層基礎,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面對城鄉基層治理基礎薄弱的現實,公司堅持以實體中心作為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的數字化載體,緊緊圍繞“創新治理模式、維護社會穩定、協調各方聯勤、服務基層群眾”總體定位,通過“數據聯通、工作聯抓、力量聯合、平臺聯動”的數字化手段和制度保障,積極打造基于數據的建設運營一體化社會治理新模式,為社會治理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全面推動社會治理效能變革、動力變革、質量變革,提高社會治理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高效回應黨和人民在新時代對于社會治理的期望與要求。
4、城市市政管網智慧監管平臺
城市市政排水一直是各地的管理重點和難點,市政排水的主要業務形態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清檢測修復,提升排水管網能力;雨污混接調查,實現長治久清;排水戶溯源排查,開展源頭治理;防汛應急調度,確保民生安全。公司結合用戶需求和痛點,構建城市市政排水管網智慧監管平臺,為用戶更好的管理市政排水管網提供有效抓手。
通過燃氣監管平臺,實現對全市燃氣企業的經營供氣服務行為監管和覆蓋區域的燃氣管網、場站等主要設施的安全運行監管,并支撐燃氣管理部門的日常管理工作。以信息化運用賦能燃氣安全精細化監管,推動燃氣信息化建設從分散、孤立、缺位的零星功能子系統向“企業自管、政府監管、一網統管”的綜合管理系統轉變,匯聚業務流,形成數據流,進行大數據分析和智能研判。通過該平臺的建設使監管部門能夠及時了解企業生產、運行的實際情況,提升監管部門自身的監管能力,通過科學監管,明晰問題根源,有效管控風險。
(二)城市數據運營服務業務
1、城市大數據綜合運營服務業務
數字政通大數據綜合運營服務以釋放城市管理數據價值為核心要義,探索數據要素賦能智慧城市建設和運營的新路徑,構建了城市運行“數據全量采集-數據資源化管理-數據價值釋放”的數據運營體系。
一是形成了規范化、多維度的數據感知與采集體系。公司憑借對數字城管業務的深刻理解,拓展網格化信息采集服務,綜合利用人工智能、視頻采集、GPS定位、無線傳輸、云計算等技術,構建了以移動視頻采集車、二輪車、全息采集車、無人機、半固定點位、“棋驥”無人駕駛網格車為主要手段的城市管理信息多維采集模式;不斷提升數據采集空間覆蓋范圍,統籌城市建成區、城中村和城鄉結合部等不同區域類型的數據采集能力;不斷豐富數據采集業務領域,在數據采集體系中持續融入新技術應用;不斷完善采集數據項,拓展道路積塵、道路病害等方面的采集能力,匹配各類城市精細化管理需求。
二是構建了城市運行管理數據資源體系規范。針對采集的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明確“一數一源”原則,確保數據資源真實性和準確性,倒逼數據采集途徑規范化,避免冗余采集和無效采集。同時,深入結合運管服管理監督指標和運行監測指標、重點城市綜合管理考核辦法、城市治理重點關注事項和公眾反饋問題,參考全國部分地市先進經驗,以城市治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為目標,構建數據資源分級分類清單,統一數據字典,明確數據屬性,不斷促進數據資源體系全面化和規范化。此外,持續構建數據變化多源快速發現機制,優化完善數據長效更新流程,形成統一數據資源庫和更新庫,保障數據資源鮮活性。
三是深化城市運行管理數據分析與價值釋放。公司基于數據沉淀與行業模型積累,充分發揮已積累的各城市大腦智能化應用場景構建經驗,全面升級智能化應用場景,打造更精細、更逼真、更實用的新城市(300778)大腦,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公司在全國網格化城市管理大數據綜合運營服務市場的占有率保持行業第一,始終堅持“數據賦能城市運營,科技改變城市發展”的城市運營服務理念,助力城市健康、良性可持續發展,為當地政府相關部門提供多元化、本地化的信息服務。
2、以無人駕駛技術驅動的AI智能數據采集和邊緣計算業務
公司推出的“棋驥”無人網格車以“無人駕駛+AIoT”技術為核心,具備完整的L4級自動駕駛能力,是國內首款應用了無人駕駛技術的網格車。憑借強大的自動駕駛技術,“棋驥”打造了更加安全、高效的城市移動智能網聯節點。
基于公司自研的視頻智能識別算法,“棋驥”可實現24小時為城市進行“CT掃描”,高效發現城市運行問題,是城市管理問題“發現-上報-處置”一體化的智能移動終端,打造城市管理遠程動態執法和應急聯動的智能網聯新格局,這是目前國內城市管理運營服務領域的一次全新突破,推動城市管理業務全流程決策信息化、智能化和科學化升級,可廣泛應用于市政公用、市容環衛、交通管理、環境監測及公眾服務等智慧城市管理服務領域,讓城市“看得見、聽的著、摸得到”,通過科技賦能助力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及萬物互聯、變革城市治理服務模式,是公司網格化管理業務的一次重要的技術和應用創新突破。
三、核心競爭力分析
行業領先優勢
數字政通是全國第一個新型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的系統開發單位,十余年來保持不斷技術創新、產品創新,致力于以“網格化管理模式”推動城市治理、政府管理和服務的數字化進程,以技術路徑催生管理變革和服務模式創新,助力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政府建設。公司是北京市認證的高新技術企業和擁有多項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軟件企業,是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 5 部委聯合認證的規劃布局內重點軟件企業,擁有79項發明專利和400多項軟件著作權。
同時,公司也是國家發改委“中國智慧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企業聯合組成員,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智慧城市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員單位,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數字城管推廣領導小組技術組和培訓組成員單位,參與編寫多項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行業教材及課題研究,每年主辦或參與近二十場數字城管專項培訓班,公司堅持標準引領行業發展,助力輸出更多城市治理優秀實踐成果及案例,助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公司專注于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城市管理精細化、社會治理現代化、城市生命線安全運行監測智能化、城市運營服務智慧化等智慧城市應用與服務核心業務領域。目標用戶是各個地市、區縣的政府相關部門,包括城管、住建、市政、政法、公安、環保、自然資源等領域。通過多年發展與積累,公司在智慧城市頂層設計、產品創新與迭代、項目高效實施和交付、運營服務數字化和智能化等方面擁有核心競爭力。迄今為止公司已經為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在內的全國500多個市(含地級市和縣級市)、1000多個區(縣)成功建設超過5000個智慧城市相關建設項目,服務人口數量超過5.5億人,服務國內城市建成區面積超過70%。
公司憑借持續的創新能力、專業化的團隊優勢和遍及全國的營銷覆蓋能力,幫助相關政府部門改變常規的業務管理方式,為其提供更加先進、實用和貼切的整體解決方案。根據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正式發布的《中國大數據企業排行榜》,數字政通多年蟬聯智慧城管領域榜首,擁有較高的市場認可度。公司憑借一批高水平的智慧城市應用項目的實施,多年來在業內積累了良好的聲譽,得到了廣大用戶的肯定,品牌影響力持續擴大,為各項目的開展提供強有力支持。
技術創新和研發優勢
公司始終堅持自主創新,在智慧城市領域進行了長期的研究和開發工作,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及用戶需求的不斷變化,公司積極探索實踐,將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智能 AI 等一大批新技術引入城市管理領域。
人才優勢
公司擁有一支經驗豐富的管理團隊,對行業與技術的發展趨勢和客戶的應用需求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和準確的判斷力,為公司持續保持競爭力提供保障。公司一貫重視高素質人才的引進以及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通過多年的經驗積累已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培養、選拔、任用機制,公司已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技術人員隊伍。公司核心團隊多年從事智慧城市應用軟件開發及推廣工作,對于各類項目的需求有著準確、深入、透徹的理解與掌握。公司擁有實力雄厚的開發、質管、工程服務和市場銷售團隊,從產品研發、市場推廣、運營維護等各環節確保了本公司產品與服務的先進性、實用性、穩定性,為項目實施提供充足的人才隊伍。
專業資質優勢
公司先后獲得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一級資質”認證,地理信息系統甲級測繪資質,安防工程企業資格證書一級等,獲得著作權和專利百余項。
四、主營業務分析
1、概述
報告期內,隨著《“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等重要政策陸續出臺,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政府管理服務,數字政通積極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政府建設,賦能城市治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了力量。
公司堅持標準引領和產品技術創新。持續推動和主導一系列國際、國家、行業標準的制定(修訂)工作,并逐步將人工智能技術和無人駕駛技術應用于城市治理領域,基于自有知識產權,打造和實施上百個全信創平臺項目。
報告期內,公司經營狀況良好,順利完成400多個項目交付運行,中標多個千萬級至上億級別訂單,持續獲得重大訂單趨勢逐步確立,毛利率水平進一步提升,營業收入及盈利水平再創歷史新高。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25,631,694.14元 ,較上年同期增長3.04%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54,601,689.47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3.17%。
報告期內,公司主要經營情況如下:
(一)城市數字治理核心平臺
1. 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平臺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明確指出:“要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推行城市一網統管”。“一網統管”作為數字政府的核心平臺,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手段。數字政通在一網統管業務領域具有強大的技術實力和豐富的實施經驗,在行業中處于優勢地位,公司已承建北京市、煙臺市、深圳坪山區、合肥包河區、煙臺福山區、濟南起步區、淄博張店區、淄博沂源縣等一百余個一網統管項目,多個項目在各地的應用和推廣獲得《新聞聯播》《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法制日報》《焦點訪談》等主流新聞媒體的宣傳報道。報告期內,公司中標北京市網格化城市管理平臺,該項目建設對大城市、特大城市探索建立“一網統管”城市運行模式具有重要示范意義。
同時,公司一直致力于將城市空間數據挖掘能力與城市精細化治理的業務訴求進行深度結合。報告期內,推出了新一代基于數字孿生的晶石CIM平臺,高效賦能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將前沿科技與優勢產品進行深度結合,使公司能夠更好地服務城市建設。平臺已落地青海省海東市、河北省唐山市、淄博市張店區、淄博市沂源縣、煙臺市福山區、濟南市起步區、許昌市魏都區等全國多個地區,成功促進了城市治理多種應用場景,通過數字賦能達到提質增效,打造了綜合性示范效用的成功案例。
報告期內,公司在“一網統管”領域的市場影響力與日俱增,入選信通院發布《數字政府產業圖譜》的一網統管圖譜;受邀參加第五屆數字中國峰會,并進行《治理體系現代化下如何適配治理能力現代化發揮一網統管效能》主題演講。同時,公司持續加強與阿里、騰訊等公司的戰略合作,陸續發布了“阿里云&數字政通 一網統管聯合解決方案”和 “騰訊云&數字政通 一網統管聯合解決方案”,強強聯合為各地城市數字化轉型賦能。
報告期內,公司“一網統管”相關訂單增長顯著,較去年同期增長3倍以上。
2.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
報告期內,公司以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兩標準、一指南”為基本遵循,以物聯網、人工智能、城市信息模型、時空大數據等新一代數字技術為支撐,以“高效處置一件事”“及時回應群眾關切”“推動城市綜合運營管理數字化轉型”“防范化解城市運行重大風險隱患”“科學評價城市運行管理服務綜合水平”為核心,結合各地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實際,不斷創新城市運行管理服務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為各地打造“好用、實用、管用”的城市運管服平臺,報告期內,公司承建了北京、重慶、黑龍江、吉林、山東、云南6個省和直轄市級平臺和杭州、寧波、沈陽、西安、石家莊、西寧、濟寧等 70余個市、縣(區)級城市運管服平臺,在全國正在開展或初步完成的省級平臺建設中覆蓋率超過 83%,市、縣(區)級城市運管服平臺覆蓋率超過70%。
建設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已經成為各級政府近年來的重點信息化建設任務,呈現快速建設、全國推廣的良好態勢,將覆蓋全國近300個地級以上城市和2800多個縣(市、區),市場規模將達千億元,公司作為模式創立者、標準制定者以及行業建設者,將以新技術、新理念、新模式為各地政府治理賦能,更好地提升政府數字治理能力,促進城市治理現代化和數字經濟發展。
3.市域社會治理平臺
2022年6月,《國務院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積極推動數字化治理模式創新,提升社會管理能力。推動社會治理模式從單向管理轉向雙向互動、從線下轉向線上線下(300959)融合,著力提升矛盾糾紛化解、社會治安防控、公共安全保障、基層社會治理等領域數字化治理能力。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公司持續發揮社會治理的技術優勢,不斷打造務實落地的社會治理解決方案和實戰賦能的社會治理產品,有效化解基層各類矛盾糾紛,提高社會重大安全風險預測預警預防能力,切實為基層減負為管理賦能。報告期內,公司中標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社會治理、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一網共治、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臨桂區城市大腦聯動共治信息平臺、許昌市魏都區基層社會治理創新項目、唐山市域社會治理智能化平臺、天津市天津港(600717)保稅區網格化管理服務平臺等多個社會治理項目。其中許昌市魏都區作為國家級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圍繞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構建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閉環的數字化治理模式,實現全區范圍“一網感知態勢、一網縱觀全局、一網決策指揮、一網協同共治”,打造全國數字化治理示范區。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指出要組建中央社會工作部,作為黨中央職能部門,負責統籌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工作。截止目前,北京、上海、江蘇、廣東、湖南、安徽、河北、山西、吉林、四川、西藏、甘肅、寧夏等各省、直轄市相繼出臺基層治理現代化綱領性文件統籌指導各地市基層社會治理建設工作,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公司將進一步總結提煉多地落地實踐的社會治理優秀案例經驗和技術優勢,打造區域標桿,為各地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和治理體系現代化提供支持,支撐社會治理數字化轉型,并為各地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落地做法。
4、城市市政管網智慧監管平臺
2022年年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辦公廳、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于供水管網漏損治理重點城市(縣城)名單的通知》,共確定了 50個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重點城市(縣城),中央預算內投資對符合條件的項目給予支持。同時,全國各地省、市均已下發相關政策文件,全國各地污水提質增效、城市內澇治理、供水管網漏損控制、燃氣安全監管、地下市政基礎設施普查及綜合管理、地下管網普查及信息化建設開啟新的浪潮,管網相關的海綿城市、流域數字孿生正蓬勃發展,為市政排水管網帶來新的機會。
報告期內,公司主導了《城鎮排水管網地理信息系統技術規范》的編制,參與《市政排水管道紫外光固化修復施工技術規程》等規程規范的編制,持續引領行業發展。
報告期內,公司通過與多個燃氣集團合作,落地十余個燃氣管網探測項目;同時針對海綿城市、流域數字孿生等涉水新業務,公司正加大項目推進,推動源頭治理,向上延伸到海綿城市,向下延伸到流域治理,推動管網相關業務新發展。
報告期內,公司開展了廈門、長春、大同等地的排水、供水非開挖管線修復項目,通過紫外光固化、石漿噴涂等先進工藝,新增熱塑工藝,修復破損管網,打造“探-診-檢-修-管”一體化綜合治理模式,樹立了可推廣、可復制的城市管網提質增效樣板,迎來在城市管網千億市場空間發展機遇。
(二)城市數據運營服務業務
1、城市大數據綜合運營服務業務
報告期內,公司基于數據處理技術和算法模型,將業務場景抽象為數據模型,評估業務場景的源頭問題,深度激發業務數據資產價值,助力業務專題場景大腦構建,實現城市運行管理問題的提前發現和預警,推動行業提質增效。持續探索數據要素化應用場景,探尋以商業目的進行政務數據加工和開發的手段,將數據資產形成可供業務部門應用或交易的數據產品,推動數據要素價值釋放和流通體系構建。
報告期內,公司持續加強研發力度,不斷優化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算法、視頻采集設備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與機動車、非機動車、無人機、無人車等載體的結合,提升信息采集與獲取效率,目前支持識別城市管理問題40余類,支持檢測目標200余項,覆蓋70%以上的城市管理問題。報告期內,城市大數據綜合運營業務規模保持穩步增長,全國在運行的數據運營項目覆蓋了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等 26個省份,智能車載和智能電動自行車采集設備實現量產,智能采集能力較上年實現了跨越式提升,全年智能識別檢出違規案卷量同比增長413.8%,智能識別上報立案量同比增長299%。
在城市管理測評體系方面,構建了城市管理綜合評價體系,根據考評關注重點和結果運用的差異性,形成了以網格評價為核心的再監督模式和以行業指標為核心的城市管理精細化考評模式,探索以城市稱號(文明城市、衛生城市)為導向的全行業考評模式,依據多樣化考評模式靈活匹配差異化測評需求,提供本地化適配的模式建議。注重以專業化數據分析手段進行測評結果運用,報告期內,先后參與完成了北京市、天津市網格化運行課題研究和數據分析工作,深入推進城市管理各類問題的源頭治理。
除市場規模增長外,公司也以多元化身份融入產業提升和市場交流中,致力于以規范化標準促進產業健康、有序和規范發展,深度參與《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 第5部分:監管信息采集設備》的修訂工作。在福州,基于車載智能信息采集的數字城管創新治理新模式在 2022年度福州市績效管理改革創新成果評價活動中取得佳績。在杭州,“打破常規人力,智能引領未來”的城市管理智能采集新模式被杭州城管官方報道。在溫州,以智能采集賦能城市治理現代化新模式相繼獲得新華網(603888)、人民日報等媒體及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的報道。
2、以無人駕駛技術驅動的AI智能數據采集和邊緣計算業務
報告期內,公司繼續加強無人駕駛技術的自主創新和應用研發能力,致力于構建城市管理智能巡查生態圈,推動城市管理業務全流程信息化、智能化和科學化升級,實現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及萬物互聯。報告期內,已完成高精地圖采集制作工具和交通信號燈識別算法、避障算法等無人駕駛包的自研和應用。作為全國首款無人駕駛智能網格車,“棋驥”于 2022年6月在第六屆世界智能大會中展出亮相,受到了多地客戶和央視等主流媒體的廣泛關注。目前,“棋驥”已在溫州鹿城區、合肥蜀山區、青島平度市、天津生態城等地成功落地試運行,并實現與現有智能采集手段的深度融合,構建了“無人車-機動車-二輪車”的綜合智能巡查體系,實現城市管理數據的全面、科學、客觀上報,全面提升城市管理信息采集覆蓋范圍,提高采集效率,彌補人工采集不足;對城市管理問題自動識別上報,實現城市管理事部件 40余類問題的自動識別上報,整合人員力量重點解決城市安全、民生訴求類相關問題,對城區內城市管理路段實現視頻智能巡查,巡查效率和管理效果顯著提升,有效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提高執法效率。
報告期內,公司持續探索深化無人駕駛場景應用,打造全面多樣的綜合運營服務,不斷拓展在環衛運營作業、基層安防等領域的應用。在市場逐步成熟后,陸續推出棋驥無人網格車的延伸,包括無人清掃車、無人治安巡邏車等;同時深化城市信息采集能力與覆蓋范圍,將無人機與無人車進行整合設計,加入更多傳感設備,實現天地空一體智巡覆蓋,打造“棋驥2.0”版本,實現“采集-治理-服務”一攬子解決方案,開創無人駕駛在智慧城市運營領域新模式。
目前,在“雙智”試點下的車路協同體系構建已成為推動城市治理的重要手段。隨著路權開放政策的逐步完善,無人駕駛技術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和推廣,公司將持續推動“雙智”試點下的車路協同體系構建,加強與政府和相關行業的合作,進一步推進無人駕駛技術的落地應用。
五、公司未來發展的展望
《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指出建設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有力支撐。公司按照“2522”整體框架布局,力爭實現六個“率先”:
1.保持信創優先,在數字政府建設領域發揮行業引領作用,率先構建基于全信創體系構建數字政務整體解決方案。
2.探索數據要素價值化應用,力爭率先在數字政務領域實現數據要素價值化、市場化發展。數字政通正在醞釀成立包括業內專家學者在內的數據治理研究院,重點開展數據算法、分析模型、數據資產化、證券化方面的研究工作。
3.率先探索數字政務發展監測評估體系和黨政領導干部考核評價體系,提出更多的高質量的合理化建議。
4.《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協調有力的一體化推進格局,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數字政通力爭率先打造數字政務領域“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協調有力”的一體化樣板。
5.《規劃》指出,要強化數字中國關鍵能力。構筑自立自強的數字技術創新體系。基于目前公司對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究成果和試點應用實踐,力爭率先實現無人駕駛和北斗在城市治理領域的規;瘧谩
6.《規劃》鼓勵引導資本規范參與數字中國建設,構建社會資本有效參與的投融資體系。數字政通率先開展政企數字經濟合作新模式,通過共建數字經濟產業園、共同設立數字經濟產業發展基金、共同設立數字經濟建設運營服務合資企業、投資落地區域總部、設立本地化運營服務法人企業等具體方式深度開展合作,目前效果顯著,也給公司帶來大量市場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