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背景下,推動水污染防治工作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已經成為必然。陸軍表示,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是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有效舉措,也是集約節約利用水資源、加快區域發展綠色轉型的重要舉措,通過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營造的良好生態系統具有可觀的經濟價值,可帶動周邊生態種植養殖等產業發展,甚至形成新的經濟隆起帶。
山東省濟寧市南四湖流域通過實施人工濕地工程,在改善湖區水質的同時,推動了生態養殖業的恢復,帶動了互聯網營銷、文旅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濕地種植的蘆竹、芡實、蓮藕等作物還為農民增加了收入。其中,微山湖已成為全省乃至全國濕地類生態旅游的精品和熱點,電子商務與微山湖特色產業融合發展步伐加快,2021年電商零售額達到7.2億元,增長47%。
若是走進葭沚老街,你會發現這里是一個“水上葭沚”,以人工水系重現了江南特色的生態水景觀。平均每天100噸的景觀水,都是來自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再生水有限公司,是污水處理后的再生水。
近年來,椒江區積極發揮再生水多維價值,不僅解決了污水處理難題,也為河湖生態補水、黑臭水體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撐。這些再生水大部分用于城區河道生態補水,其余用于工業企業用水,以及景觀用水、園林澆灌等。
在胡洪營看來,污水廠達標尾水經進一步凈化后,作為再生水循序用于生態補給和生產生活,實現了水的串聯利用,從而提高了用水效率,有助于解決生態生產生活“三生爭水”問題。該模式實現了區域內水的“閉路”循環,在減少新水取用的同時,開辟了穩定的“第二水源”,可以顯著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供水系統韌性,支撐社會經濟的綠色低碳和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負責人表示,此次開展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可以帶動周邊區域開發和生態環保產業發展,闖出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的新路,實現經濟增長、山川增綠、產業增效、群眾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