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來源:媒體滾動
轉自:邯鄲新聞網

夕陽下的如意湖。

開河馬頭鳥瞰。

污水處理廠技術人員察看出水水質。

供水管線施工。

出廠水水質檢測。

供水智慧中心項目建設現場。

西污水處理廠生產場景。
水務產業事關民生福祉、城鄉發展。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新組建的邯鄲市水務集團深化國企改革,推進水務事業創新發展,統籌做好水災害防治、水資源節約、水生態保護修復、水環境治理文章,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完善水利基礎設施,修復滏陽河沿岸生態環境,描繪出一幅人水和諧、物阜民豐、欣欣向榮的美麗畫卷。
為兄弟市提供“滏陽河經驗”
滏河兩岸,綠意延綿。
滏陽河全流域生態修復的生動實踐源自邯鄲,從磁縣開河馬頭的燈火闌珊到璀璨絢麗,展現了邯鄲全域修復滏陽河的豐碩成果。市委、市政府將滏陽河全域生態修復工程作為一號工程推進。這一做法啟發了兄弟地市并迅速上升為省政府文件,2022年2月,省政府正式批復河北省滏陽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試點實施方案,對全省內滏陽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試點包括邯鄲、邢臺、衡水、石家莊、滄州5市。從這個意義上說,邯鄲為全省探索水生態文明實現方式提供了“滏陽河經驗”。
走進磁縣開河馬頭,滏陽河如鏡子般映出馬頭全貌,碧水藍天、古風宋韻,吸引了方圓百里的人們前來賞燈。作為開河馬頭的承建單位,邯鄲水務集團旗下的邯鄲水投聲名遠揚。
滏陽河是邯鄲的“母親河”。作為全市一項重大生態工程和民心工程,滏陽河全域生態修復工程啟動于2019年,流經的我市9個縣(區)相繼實施清淤疏浚、恢復河道原斷面、修建堤頂路、植物防護等一系列生態建設工程,在恢復滏陽河原有功能的基礎上,實現了“水清河暢、行洪安全、岸綠景美、貼近自然”的目標。
采訪中,邯鄲水務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永新說,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邯鄲水務人堅持守正創新,圍繞全市中心工作大局,率先謀劃實施了滏陽河磁縣段的綜合整治,為滏陽河全域生態修復提供了樣板。
經過近兩年的緊張施工,2020年9月,邯鄲水投集團水利工程處完成磁縣滏陽河綜合治理工程項目建設,打造出磁縣如意湖和開河馬頭兩處景區,總占地面積達1042畝,其中綠化面積698畝,水面面積344畝,蓄水量29.3萬立方米。這不僅改善了滏陽河河道生態環境,還完善了城區防洪排瀝功能,增加了水面面積和蓄水量,為當地工農業生產提供了重要保障。磁縣如意湖和開河馬頭依托方特、溢泉湖、磁州水墨園等旅游資源,打造出驛站式商業服務區,是一座集防汛、生態、休閑、游憩、健身等功能于一體的自然濕地綜合性公園,成為附近居民茶余飯后、休閑旅行的“打卡地”。
與此同時,水務集團有關單位在主城區的柳林橋村、羅城頭村、河東村、河西村、蘇曹村和劉二莊村實施截污工程,加大對涉及叢臺區、邯山區的9個村排污口排查和截污治污改造力度。在主城區范圍內,相關部門對滏陽河的33個雨水系統進行細致排查,多個私排亂接行為得到及時遏止。我市對3座城市污水處理廠完成一級A升級改造,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得到進一步提升。我市通過對滏陽河雨水系統和沁河雨水系統市政排放口的截污和雨污分流改造,城市污水收集處理率達97.6%,在省內名列前茅,如今主城區生活污水直排入河現象已成歷史。
滏陽河水清了,岸寬了,景美了。發源于太行山東麓峰峰礦區和村鎮的滏陽河,屬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在邯鄲境內總長184公里,流經峰峰礦區、磁縣、冀南新區、邯山區、叢臺區、經開區、永年區、曲周縣、雞澤縣等9個縣(區)145個村,從雞澤縣東于口村北流入邢臺市境內,流經衡水、石家莊、滄州,一渠清水流向天津衛,匯入大海。
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清水澤潤民生
2022年,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入推進,市政府對涉水國有資產集中管理,進一步提高城市的供排水服務質量。市國資委正式整合市水投集團、市自來水公司、市市政排水公司,組建成立邯鄲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水務集團)。市水務集團于2022年9月16日完成工商注冊,主要承擔市政府涉水重大項目實施,實現水務投資及運營、水利設施設計及建設、自來水生產及輸配、污水收集處理及排放等業務一體化經營。
水務系統廣大干部職工銳意進取、激情工作,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18億元。
市自來水公司加強制水生產,保障飲水安全,嚴格制水工藝管控、強化管網運行安全,全面保障城市供水質量。2022年自來水公司累計消納引江水10504.43萬立方米,完善各項水質監測方案,出廠水合格率和管網水水質綜合合格率均為100%。同時,對市內254個老舊小區供水管線實施改造,目前已完成171個小區供水管線及451戶水表出戶施工。供水服務熱線接聽用戶來電32454件,用戶滿意度和辦結率100%。
市政排水公司做好污水處理、城市防汛工作。在污水處理提質增效方面,目前已完成新建、改造污水管道74條路段總長度約54公里,完成4座污水泵站改造和502公里污水管網檢測評估任務,實現了主城區污水管網全覆蓋,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在保障排水設施正常運行方面,市政排水公司優化工藝運行,合理調配各處理單元水量,定期進行設備全面檢修和保養,提升運行保障能力,累計完成污水處理總量9546.7萬噸。同時,開展巡網、治網、清網“三網”行動,累計疏通雨污水管線57公里。中水回用實現快速發展,目前中水回用已廣泛應用于工業生產、城市綠化、道路清掃及生態景觀,中水回用率達到45%。
邯鄲市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2022年實現省內合同金額1.17億元,在我市中標項目41項,保障了我市各項重點水利工程的順利進行。同時,開拓省外市場,中標71項,中標合同金額18837.30萬元。由該院設計的“襄陽市樊城區柿鋪磷石膏堆場環境整治工程”,獲中國水利工程行業最高獎——“大禹獎”。
邯鄲水投集團水利工程處積極跟蹤市場信息,加強項目對接,2022年中標施工項目17項,合同總額約14億元,創歷史新高,比2021年同期增長7.36億元,同比增長111%。
改善水生態環境,讓群眾喝上放心水
“清粼粼的水來藍瑩瑩的天,小芹我洗衣裳來到了河邊……”在叢臺區依滏陽河而建的帶狀公園內,滿頭白發的伍秀蘭和戲友們在綠蔭下興致勃勃地唱戲,這是她每天最開心的時光。
城市的水,連著居民的生活。南水北調工程的通水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新變化。2015年開始,我市通過蓄存、置換、回補等方式,利用南水多次對滏陽河和生態水網進行補水,保障工農業用水,改善沿線的生態環境。補水期間,主城區及以上段滏陽河水質顯著改善,部分河段達到Ⅱ類水,重現鴨嬉魚翔、水清岸綠的景象。
“大水”潤沃野,“小水”惠民生。邯鄲水務人精神煥發,在新征程奮勇開拓。
——滏陽河全域生態修復(東武仕水庫至107國道段)工程基本完工。
——躍峰渠引漳濟沁工程已累計實現供水2000余萬立方米,為邯西生態區建設提供了水源保障。
——邯山區滏陽河生態修復——南湖沙灘公園工程2022年12月23日完成了工程園林附屬等驗收工作。
“今后擰開水龍頭,就能流出江水,不僅方便而且水質更好,想想都高興。”武安市居民王女士說。南水北調工程,讓江水流入尋常百姓家。2022年12月21日開工建設的武安市南水北調引水項目,是我市首次實施的江水西引工程,通過泵站、管道、水廠等建筑物的施工建設,把引江水調到武安市。據介紹,該項目的實施,不僅能讓武安市人民吃上長江水,同時隨著邯鄲市引江水東擴供水工程深入推進,將有效助力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工作。我市充分利用長江水資源,實施江水東擴項目,將解決雞澤、曲周和館陶縣江水供應量不足問題。
綠色能源讓生活更美好。邯鄲水務集團實施了涉縣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按照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發展目標和邯鄲市能源產業發展和能源結構的調整要求,邯鄲水務集團積極構建更加安全可靠和綠色環保的電源結構。目前,涉縣連泉和達峰山兩座抽水蓄能電站順利進入國家電網規劃,連泉電站已成立項目公司,達峰山項目已經開展前期工作。
此外,東漸河二期項目將進一步完善東湖新城防洪排澇體系;東湖項目的建設將著重解決東湖新城防洪排澇問題,同時對改善東湖新城的生態環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充分利用雨洪資源等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我市城市建設快速發展,極端天氣的降水量遠超我市城市排水設施的承載能力,特別是城市東北部地勢低洼等易產生積水的地段,高速西明渠項目的建設,將解決東北部城市低洼地帶的內澇排放問題,通過排水管網的改造,提升排水能力。
放眼冀南大地,一幅人水和諧的壯美畫卷正徐徐展開……
本版圖片均由邯鄲水務集團 提供
邯鄲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趙瑞瑞 通訊員 柴寶麗